行为分析“知能愿模型”的应用:下属业绩为什么上不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为了解决下属业绩上不去的问题,我们将利用"知、能、愿"模型,从三个维度依次分析和解决。

首先,我们来分析原因,到底是哪个因素造成下属业绩问题,然后针对可能的原因,我会跟你分享一些解决方案。

原因分析非常简单,你可以对下属进行直接提问,如果对方自己也糊里糊涂,你可以把可能的影响因素列出来,然后设置一些提问来验证。同时,你还可以进行观察分析,了解这名下属之前的工作情况,跟现在做个对比在分析清楚原因之后,我们接下来的重点,就是针对每个问题来找解决方案,我按照模型的三个因素,分成知、能、愿三个方面来展开。

上一小节,我们讲到角色认知主要受信息缺失和认知水平的影响。为了完善下属的角色认知,你可以从信息层和认知层着手。

一般来说,我们在管理团队的时候,需要不断强调并让员工知道的信息不外乎三点:

除此而外,定期召开战略会议也是方法之一,可以让员工了解公司近期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比如,公司的近期重点是收入,但下属仍把精力放在利润上,导致公司收益增长缓慢,这就是有问题的。

很多时候,你觉得说得很清晰了,但因为认知水平的差异,可能下属理解的是另外的意思。

因此,比较好的方式是澄清问题并要求下属反馈:在交代任务时,为了让员工清晰把握工作要求,要尽可能明确任务。交代完任务的详细信息后,可以让他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以保证他的认知和你在同一水平上。

行为意愿受外部驱动和内部驱动两方面的影响。为了增加行为意愿,我们要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进行激励。在《解决问题》课程的“如何分析个人问题"小节中,介绍了激励模型,我们可以拿到这里来用。

首先,从外部驱动来看,员工的工作意愿会受到薪资报酬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所有措施中,一般来说奖惩分明、树立正面榜样(或者说树立适合的文化氛围)是最有效的方式。

从薪资来看,需要根据岗位特点来制定合适的薪酬激励。一般来说,越是结果导向型的岗位,浮动的部分比如奖金应该占比越大,比如销售岗位的奖金比例要高,这样收入的波动性大,才能有足够的激励性,但是行政岗位的奖金比例要低、固定部分的比例可以高,这样这个岗位才能比较稳定地按照流程做事。

简单说了薪资之后,我们来说职业发展体系。大多数职场人都是对未来有憧憬的,他们希望有一个清晰的地图,让自己看得到未来的可能性。所以,你需要为自己的团队成员设计这种可能性,划出他未来向上发展和横向发展的路径,并且明确每一个路径的要求,同时还应该提供每一条路径所需要的资源,这样,员工才会有足够
的激励。

过去我们经常提到一个现象,就是一些人在国内经常插队、公众场合大声喧哗,但是一到国外,比如说日本,行为马上就规矩了。这背后其实是群体行为或者说文化的力量。我们去到任何一个公司、任何一个团队,刚开始的时候,都会观察其他人的行为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就是文化。所以说,在管理团队的时候,可以树立一些榜样、并且给予这个榜样更多资源,来让下属知道你喜欢的行为方式,从而开始模仿。

其次,从内部驱动来看,根据自我决定理论,热情来源于胜任感、自主感和归属感。

关于胜任,一般来说,80%左右的胜任度情况下,是最合适的,因为有一定挑战但是又是可以达成的挑战,这是激励的最佳状态;

关于归属,则是在团队中打造情感纽带,和谐的团队氛围也是工作动力之一。

关于自主感, 这里介绍一个方法, 叫做4T, 即从任务(task)、时间(time)、方法(technique)、团队(team ) 方面给予员工一定选择的自主权,也就是在工作中做什么、什么时候做、用什么方法做、和谁一起做。你并不需要在四个方面都让员工自主,但是至少一个方面的自主,会大大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对应这几个方面,我简单举几个例子:

很多管理者都把培训当做提高员工技能的重要手段。但仅凭培训就能解决员工能力缺失的所有问题吗?

根据学习的"721"原则:员工能力的提高10%来自常规的培训;20%是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主要指工作中借鉴、参考别人好的做法,以及与他人沟通、讨论、交流等过程中的互相学习;70%来自工作(即实践)中的学习。

<<<圈外商科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