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周围的环境再影响自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最近有个朋友跟我抱怨周围的环境太过迷醉,让她提不起任何斗志,明明满腔热血,却也在这散漫安逸的环境下消失殆尽。

刚开始还能够坚持每天背单词记语法,练字绘画,可是一段时间过后,她就被周围给同化了。

不得不说,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人都是互相影响的,若是你身边都是一些活泼好动、不爱学习的人,就算你再怎么喜欢学习,能克制自己,但是一段时间过后,你肯定就会被同化了。

变得与他们一样,不爱学习了,只想着如何玩儿了。

但如果你身边都是学霸,上课听讲下课复习,周末为了抢一个图书馆的位置而六点钟起床洗漱好一切,跑到图书馆门外等待开放。

那么,即使你再怎么不喜欢学习,那么你也会有了想要学习的心思,久而久之,潜移默化间,就连你自己都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喜欢上了学习。

为什么我们会受影响这么大呢?

人类是群居性的高等动物,从小到大,没有哪一个人是独居的,身边肯定会有形形色色的人。

不同的环境下长大的人,其中的差异远了十万八千里不止。

比如一个和谐的家庭,父慈母爱,邻居和颜悦色、热情好客,那么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人,长大后肯定是一位外向开朗的人,就算遇到了挫折也不会轻易放弃。

因为TA知道,TA的父母会站在后面为TA加油鼓劲,而TA,也不愿让父母失望。

相反,若是从小父母忙于工作而总是忽略TA,学业一旦下降便会一味的指责。

若是周围没有多少小孩子,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TA便会越来越封闭,如果遇到了什么不顺心或着挫折,就会觉得世界失去了光彩,没有了活下去的意义。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样米养百种人。”

每一个圈子的不同,环境的造诣、教育的方式,最终养成了不同性格的人。

因为想要合群,所以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不显得异类,我们只好收敛自己,强迫自己去适应他们,适应他们的频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起来和谐。

我们都害怕孤独,从小为了让别人与我们一起玩而倾尽一切,长大后为了能够多条路便强迫自己去社交,即使自己只喜欢一个人待在家。

我们之所以会受到这么强烈的影响,不仅仅只是为了合群,也不仅仅只是为了避免孤独。

当然,成分里面肯定有,但是仅仅只占了极小的一部分。

从从小的拉帮结派,到长大后的社交,我们无不为了利益与安全而与周围同化。

双拳难敌四手,即使一个人再怎么厉害,但想要打到一群人,那是不可能存在的。

小时候为了自己不被欺负、不被孤立,我们勉强自己去和他们玩,跟上他们的脚步,只是为了能够在学校好过一点。

逃课时班长不会记名字,点名时会有人答到,有人污蔑时,会有人站出来为你申冤,可如果没有了他们,你只剩下了一个人。

没有任何人愿意相信你,也因为你和他们没有交情,所以不会有人为你说话。

长大后的社交只是为了能够多条路,在走投无路时还有人情可以使用。

若是没有了人脉,举步维艰,所有的想法只能付诸东流。

因为你只有一个人,一个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但力量是有限的。

我们为了自身的安全与利益、为了摆脱孤独、为了不显得异类,所以我们改变了自己,直到我们连自己都认不出来时。

而安逸更是一剂慢性毒药,它会使我们失去斗志、放弃梦想,只想着眼前的悠然而无长远的打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虽然如今是和平年代,但是看不见的暗潮汹涌丝毫不比刀光剑影弱,如今的你偷懒的玩耍,生活并不会管你,它只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以致命的打击告诉你,你过得太安逸了!

有时候我们明明知道偷懒不好,但也提不起什么干劲往前冲,这时候,就要仔细看看,究竟是什么阻挡了你的脚步?

是自己的心态?

还是周围的环境或人?

我们现在的拼搏是为了以后能够有更多的选择、更好地生活、能够让父母为之骄傲,更大化的让他们安享晚年。

而不是想买不能买、想旅游没有条件、想要有个栖身之所却遥遥无期。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前三十年别人看你父母的面子而选择怎么对待你,后三十年别人看你的面子而选择怎么对待你的父母。”

即使不是为了自己,为了父母也该好好的努力一把。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终老。

如果你觉得控制不住自己,那就点开淘宝看看海外产品,看看名牌包包和车,或者去看看那些装修精美绝伦、带着后花园的别墅,我相信,你的心里不会一点感触也没有。

你想想,若是你买得起别墅、开得起豪车、去得了国外、见得了别人一生都见不到的人或东西,你想想,那该是怎样的心情?

再想想,若是以后碌碌无为,一块钱都想要掰成两半来使用,那该有多可怕!

反正我是这么觉得的。

我可不想以后连自己想买的东西、想去的地方、想见的人,却因为没有条件而不得不放弃所有。

我也不想看到父母失望的目光,那真比万箭穿心还要痛!

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这首歌我觉得写得很好。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呢?

看,这就是努力的理由!

所以,别再随波逐流了,我们的时间真的很少很少。

在此,我们共勉!
第2个回答  2023-08-23

要让周围的环境不再影响自己,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自我意识: 了解自己的价值观、目标和需要,以便更好地辨别哪些环境因素对你有积极影响,哪些会带来负面影响。

    设定界限: 学会说不,设定适当的界限,拒绝那些对你有负面影响的事物或人。保护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积极选择: 主动选择参与和接触那些对你有益的环境。选择与积极、支持你的人相处,参与能够促进你成长的活动。

    保持独立思考: 不要盲目跟随大众或环境的看法。保持独立思考,对事物进行评估和判断,决定是否接受它们的影响。

    培养心理弹性: 培养应对挫折和压力的心理弹性,这样你就能更好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和影响。

    专注内在需求: 将注意力放在自己内在的需求和目标上,而不是过于关注外界的评价和期待。

    寻求支持: 如果你发现周围环境的影响仍然很大,可以寻求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的帮助,获得更好的应对策略。

    自我提醒: 在受到外界影响时,用积极、坚定的语言提醒自己,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信。

    持续成长: 不断学习和成长,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增强你的信心和抵抗力,减少外界影响。

    放松技巧: 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瑜伽等,可以帮助你在面对外界影响时保持冷静和平衡。

    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不要让外界的环境左右你的内心。通过不断的自我提升和内在的坚守,你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