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有哪些农村至今还很常见的陋习?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9月21日消息,农业农村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民政部、全国妇联、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关于印发《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第1个回答  2022-09-23
虽然现在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农村依然保留了很多陋习,老一辈人的思想,多多少少还有些封建残余,就例如一直延续至今的,重男轻女,婚礼葬礼铺张浪费狂收彩礼,还有女性的地位低等等,这都是农村还保留的陋习。

首先就是重男轻女,这个陋习可以说是流传很多年了,甚至成了一种风俗。在农村,即使现在对男孩女孩都比较看重,但是在老一辈的农民眼中,还是男孩子能够传宗接代。如果新婚夫妇新添女孩的话,一般父母会催生二胎,希望可以再生一个男孩。虽然美其名曰凑个好字,但说到底还是想有个男孩子,有一个传宗接代的孙子。像一些老一辈的农民朋友还是没有男女平等的意识,女孩在一些农村就比较吃亏。

还有就是妇女的地位低,在逢年过节亲戚聚餐吃饭时都是男的先吃,然后才能轮到女的吃。因为在多数农村,都是男的在外赚钱养家,而女的只需要照顾好家里即可,所以地位略低,没有什么发言权。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女的也能顶半边天了,所以这种陋习也再慢慢的被淘汰了,但是也有一些地方仍有这种习惯,女性的地位得不到保障。

最后就是婚礼葬礼铺张浪费,农村在结婚时要宴请整村宾客,每个到场的宾客都要给足礼金,葬礼的时候,并不是急着给逝者下葬,而是举行葬礼三天左右才下葬。这些都是现在农村还保留的陋习。
第2个回答  2022-09-23
一、农村大妈喜欢搬弄是非

基本上在我国的农村的任何一个地区,都可以看到几个农村大妈坐在农村的街道旁闲聊,村子里面的大小事务她们简直是了如指掌,村东头谁的儿媳妇不孝顺,村西头谁家的儿子多大了还不结婚,村南头谁家的儿媳妇又和婆婆吵架了等等,别人家的生活琐事似乎成为了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在农村大妈的添油加醋之下,原本的一件小事在农村大妈的炒作之下,变成了一个天大的事情。
比如河南省周口市刘家村就有几位大妈,她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磕着瓜子,聊着村里面的八卦,在这些人的“传播之下”,许多村里面的年轻人都成为了村子里面的负面教材。比如村子里面有的年轻女性结婚后,婚姻过得不是很幸福,最终选择了离婚,但这些大妈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说这些女性在外“偷人”,被夫家给赶回来了。

甚至她们还能人为地编造出离婚女性所带的孩子的“身世”,许多人拿这些人没有一点办法,若强行和这些人争辩,恐怕农村大妈会编造出更大的故事来,这让许多在农村生活的年轻人经常感到苦恼不已,有的年轻人看到她们都是躲得远远的,生怕自己成为这些大妈下一个议论的焦点。农村大妈的“碎嘴子”想必在农村生活过的朋友一定深有体会吧。
二、农村的份子钱越来越高

农村社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熟人社会”,它的形成更多是通过传统的宗亲制度所形成一个个村落。在“熟人社会”下,传统的婚丧嫁娶熟人之间是需要相互走动的,这种也是我国农村传统人情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在这种相互的走动之下,也容易增加农村人之间的感情。但是这2年,农村的份子钱彻底地变味了。

以笔者所到的河南省周口市刘家村为例,几年前村子里面有老人去世的时候,大家随的份子钱可能才几十元,但是这2年基本上农村里面的份子钱基本都上涨到了几百元。份子钱本身是一份心意的代表,但在如今的农村地区却成为了农民的负担,对于有的农民来说,若遇到家里面事情多的时候,一个月的份子钱就有大几千元。而有的农村地区,为了收取所谓的份子钱。通过各种所谓的宴席,强行收取,这给农民增加了许多的负担。农村的这种份子钱之风必须要得到遏制。
三、农民普遍觉得读书无用

如今在我国许多的农村地区,不少农民觉得自家孩子读书不读书无所谓,甚至对他们来说,家里面的孩子还不如提前辍学,早点出去打工赚钱呢。形成这种陋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当下我国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式,让许多农民看不懂读书的希望。二是农民觉得读书所带来的收益和成本远远的不成比例,他们觉得读书花了那么多钱还不如让孩子去早点打工赚钱来得实在呢。

农民让自己的子女辍学也是基于经济上的综合考虑后而做出决定的,他们认为教育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根据效益最大化,他们认为上学不仅要花费很多经济成本,同时也损失了很多机会成本,子女的教育投入那么多而得不到回报或者回报很小,他们就认为在上学上自己亏本了,慢慢地他们就对上学不太看重,上大学对他们已经不再有吸引力了。
而且农民不让子女上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如果孩子读完书后找不到工作,他们又不适应农村的生活,使孩子在以后的农村生活中感到艰难。随着社会转型,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加之社会上找工作靠花钱,找关系等诸多现象,使广大的农民更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上学,而且持有这种思想的人还为数不少。从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可以看出,报考人数减少的幅度很大,虽然有人口减少的因素,但是部分学生放弃高考也是重要原因。
第3个回答  2022-09-23
第一个陋习:天价彩礼
彩礼是中华民族男女结婚习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婚姻嫁娶过程中,必然有彩礼。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传统习俗中的彩礼已经完全变味,成为少部分人敛财的工具。如今,天价彩礼之风在农村愈演愈烈,几经压制,仍然没有好转的迹象。
这种让人生厌的天价彩礼之风,已经成为农村最大的陋习。如果不能控制,会影响到一大批青年的结婚问题。大龄青年结婚难,最终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人口数量的增长,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危机。
第二个陋习:花样百出的份子钱

在中华民族中,婚丧嫁娶、抓周做寿、小孩考学,家中进房,都要邀请亲朋好友来聚会。
作为礼仪之邦,到人家去做客自然不能空手,要出一份人情包一个红包。这本是人之常情,也是社会交往过程中必须去做的一件事情。但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红包份子钱的习俗愈演愈烈,已经完全脱离了本来面貌,成为一部分人敛财的工具。
一个农民在家辛辛苦苦种地一年,其收入还不够红包份子钱。就拿我自己家里来说,每年要支出去的人情至少3万块。这让农民苦不堪言,但又没有太好的办法。如果不改变这种陋习,只会让农民的日子更难过。
图片

第三个陋习:随意丢弃堆积的垃圾
目前很多城市里已经在开始试点垃圾分类处理,以此来减少环境污染。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垃圾污染十分严重,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非常普遍。
尽管有一些农村已经开展了垃圾定点回收工作,在村里的主要干道上放置了垃圾桶,但很多村民依然没有将其放在心上,自家的生活垃圾依然随处丢弃。
如果不能及时清理农村的生活垃圾,不能规划农村的下水道,未来农村不可能实现青山绿水,污染只会变得更加严重。乱扔垃圾的陋习一定要改变,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好。
第四个陋习:无处不在的攀比
人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又是整个社会中的一份子。在农村相对封闭传统的社会结构中,村民们既能和谐友好的相处,又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吵架斗殴。
当然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大家的观念基本一致,都处于同一认知水平上。为什么很多人怀念过去农村中家家户户互帮互助、友好团结的温馨场面,而怀疑如今农村矛盾重重的局面?
正是因为过去农村很穷,家家户户都差不多,没有谁比谁好,没有谁比谁差。在所有人的财富状况和生活条件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攀比之心自然就淡了。
第4个回答  2022-09-23
一、农村大妈喜欢搬弄是非

基本上在我国的农村的任何一个地区,都可以看到几个农村大妈坐在农村的街道旁闲聊,村子里面的大小事务她们简直是了如指掌,村东头谁的儿媳妇不孝顺,村西头谁家的儿子多大了还不结婚,村南头谁家的儿媳妇又和婆婆吵架了等等,别人家的生活琐事似乎成为了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在农村大妈的添油加醋之下,原本的一件小事在农村大妈的炒作之下,变成了一个天大的事情。

比如河南省周口市刘家村就有几位大妈,她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磕着瓜子,聊着村里面的八卦,在这些人的“传播之下”,许多村里面的年轻人都成为了村子里面的负面教材。比如村子里面有的年轻女性结婚后,婚姻过得不是很幸福,最终选择了离婚,但这些大妈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说这些女性在外“偷人”,被夫家给赶回来了。

甚至她们还能人为地编造出离婚女性所带的孩子的“身世”,许多人拿这些人没有一点办法,若强行和这些人争辩,恐怕农村大妈会编造出更大的故事来,这让许多在农村生活的年轻人经常感到苦恼不已,有的年轻人看到她们都是躲得远远的,生怕自己成为这些大妈下一个议论的焦点。农村大妈的“碎嘴子”想必在农村生活过的朋友一定深有体会吧。

二、农村的份子钱越来越高

农村社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熟人社会”,它的形成更多是通过传统的宗亲制度所形成一个个村落。在“熟人社会”下,传统的婚丧嫁娶熟人之间是需要相互走动的,这种也是我国农村传统人情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在这种相互的走动之下,也容易增加农村人之间的感情。但是这2年,农村的份子钱彻底地变味了。

以笔者所到的河南省周口市刘家村为例,几年前村子里面有老人去世的时候,大家随的份子钱可能才几十元,但是这2年基本上农村里面的份子钱基本都上涨到了几百元。份子钱本身是一份心意的代表,但在如今的农村地区却成为了农民的负担,对于有的农民来说,若遇到家里面事情多的时候,一个月的份子钱就有大几千元。而有的农村地区,为了收取所谓的份子钱。通过各种所谓的宴席,强行收取,这给农民增加了许多的负担。农村的这种份子钱之风必须要得到遏制。

三、农民普遍觉得读书无用

如今在我国许多的农村地区,不少农民觉得自家孩子读书不读书无所谓,甚至对他们来说,家里面的孩子还不如提前辍学,早点出去打工赚钱呢。形成这种陋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当下我国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式,让许多农民看不懂读书的希望。二是农民觉得读书所带来的收益和成本远远的不成比例,他们觉得读书花了那么多钱还不如让孩子去早点打工赚钱来得实在呢。

农民让自己的子女辍学也是基于经济上的综合考虑后而做出决定的,他们认为教育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根据效益最大化,他们认为上学不仅要花费很多经济成本,同时也损失了很多机会成本,子女的教育投入那么多而得不到回报或者回报很小,他们就认为在上学上自己亏本了,慢慢地他们就对上学不太看重,上大学对他们已经不再有吸引力了。

而且农民不让子女上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如果孩子读完书后找不到工作,他们又不适应农村的生活,使孩子在以后的农村生活中感到艰难。随着社会转型,当今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加之社会上找工作靠花钱,找关系等诸多现象,使广大的农民更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上学,而且持有这种思想的人还为数不少。从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可以看出,报考人数减少的幅度很大,虽然有人口减少的因素,但是部分学生放弃高考也是重要原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5个回答  2022-09-23

我自己也是一个农村人,在我看来近年来,农村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常住人口日益减少。另一方面,农民收入水平增加,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如今,农村不缺吃不缺穿,已经完全解决了温饱问题。大量的农村学子,也都正在不同的学校学习,整体文化水平提高了一大截。但是,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仍然还有很多陋习,如果不能积极改变,将会成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一大阻碍。比如以下这四种常见的陋习:

第一个陋习:天价彩礼

彩礼是中华民族男女结婚习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婚姻嫁娶过程中,必然有彩礼。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传统习俗中的彩礼已经完全变味,成为少部分人敛财的工具。如今,天价彩礼之风在农村愈演愈烈,几经压制,仍然没有好转的迹象。

第二个陋习:花样百出的份子钱

在中华民族中,婚丧嫁娶、抓周做寿、小孩考学,家中进房,都要邀请亲朋好友来聚会。作为礼仪之邦,到人家去做客自然不能空手,要出一份人情包一个红包。这本是人之常情,也是社会交往过程中必须去做的一件事情。但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红包份子钱的习俗愈演愈烈,已经完全脱离了本来面貌,成为一部分人敛财的工具。

第三个陋习:随意丢弃堆积的垃圾

目前很多城市里已经在开始试点垃圾分类处理,以此来减少环境污染。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垃圾污染十分严重,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非常普遍。尽管有一些农村已经开展了垃圾定点回收工作,在村里的主要干道上放置了垃圾桶,但很多村民依然没有将其放在心上,自家的生活垃圾依然随处丢弃。

第四个陋习:无处不在的攀比

人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又是整个社会中的一份子。在农村相对封闭传统的社会结构中,村民们既能和谐友好的相处,又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吵架斗殴。当然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大家的观念基本一致,都处于同一认知水平上。为什么很多人怀念过去农村中家家户户互帮互助、友好团结的温馨场面,而怀疑如今农村矛盾重重的局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