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要过春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2-03

我想在很多人小时候都会向家里人问过这个问题,而我也不例外。我每次得到的回答都是“从古时候开始就一直过啊”,除此之外始终没有得到过什么让我满意的答案。而随着年龄的增加,我对这个问题开始有了我自己的答案。下面从我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谈一下我对中国人为什么要过春节的想法。

1、过节时会很开心

虽然这个原因听起来很搞笑,但我最开始的认知确实如此。

小时候一直都是傻愣愣地跟着家里人。家里人贴春联,贴福字的时候叫着我,一把把我抱起来,让我自己贴福字。那个时候我并没有对福字有什么概念,只是觉得他好看而已。到了除夕能吃到好吃的,在晚上能看到特别有意思的小品,唯一一点让我不喜欢的是晚上的鞭炮声太大了,打扰到了我睡觉。那个时候我对春节没有概念,只是知道在春节的时候我会感觉很开心。

不懂寓意,但很开心

2、为新的一年祈福

后来经过了几年,我上了初中和高中,因为经历了很多事情的原因,我开始渐渐相信了祈福这一说,对很多忌讳也算是些许了解了。每次和爸爸妈妈一起贴福字和对联的时候我始终保持着虔诚的态度,祈祷着在未来,新的一年中会有更多的好运,一切顺利。

而自古以来,我们对春节的理解也一直是这样。上古时期的人们在年岁之首进行纳福祈年,想要在新的一年有更好的运气,消灾除恶。这也是人们一直以来对春节如此重视的原因。

祈福

3、和亲人团聚

上了大学之后,我第一次和家里人相聚如此之远。每次只有在春节放假的时候才可以回家,还记得大学第一次春节放假时,妈妈看到我自己偷着抹眼泪,心中的想念自然不比多说,而我同样如此。

曾经我不懂的为什么经常会有你春节回家吗这种话题,但我现在懂得了。无论如何,春节都要回家看看。

再忙也不要忘记回家(摘自百度)

第2个回答  2022-02-06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回家过年成了我们理所应当的事情,我们很少会思考为什么一定要过年。中国人为什么要过春节呢?1.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中国人是重家的,家及回家是构成春节的又一个要素。在中国人的文化观念里,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一个人如果游离家庭之外,便会游离社会之外。回归家庭,才能“找到组织”,才会有安全感

2.春节是祭祀的日子。自古以来,春节祭祀就成了春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在古代,人们过得好坏完全依靠天地雨水和时序的变化。中国人自古相信,只有敬畏自然,在自然的保护下,才能获得有保障、有秩序的生活。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发祖,报本反始也。在除夕那天,家里会在客厅摆上贡品,拜天地父母、敬土地公、敬灶神等。我们还会去祭奠过世的亲人,陪他们说说话,告诉他们过年了,表达对他们的思念。祭祀活动不仅表达了人们对天地的敬畏,更是对过世的亲人的缅怀。

3.春节是民众娱乐的日子。春节是一年中最长的节日假期,是最休闲的时间,是最热闹的时光。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广场上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舞狮子、写对联,为新春佳节增添的浓厚的节日氛围,还有琳琅满目的商品。朋友亲人都有了假期,可以聚在一起互致祝贺。节日红红火火的气氛不仅洋溢在每一个家里面,还充满在大街小巷之中。从正月初一开始,家家户户走亲访友,互拜新年,别提有多热闹。这种氛围非要闹到正月十五之后才消散。
4.春节更是中国人的情怀。过年对中国人来说,其实不只是亲情只爱那么简单,它更是一种记忆。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它早已内化为人们的情感密码。“年味”不是物质的外化,而是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情怀。所以每当过年之际,每一个在外的游子,无论回家的路有多远,回家有多么困难,都想要归家。希望大家除夕之夜喜团圆,欢声笑语迎新年; 时来运转笑开颜,合家团聚笑甜甜; 踏平坎坷成大道,步步高升遂心愿; 平安健康日日好,红红火火过大年; 除夕之夜守岁时,快乐幸福长相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1-30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春节是怎么来的?

提到“年”这个概念,要追溯到商周时期。

《尔雅·释天》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载。注:岁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时一终,年取禾一熟,载取物终更始。

在当时,过年这个概念是和祭祀天地,联系在一起的。

因为,古人认为四时有序、万物有灵,天地间存在着神明,他们各司其职,我们要生活得幸福,除了自身要恪守德行外,还需要祭祀神明,祈求保佑。

在这个观念之上,古人根据星辰运转的规律,总结出了节气歌,作为指导生活、农业生产的参考信息。

所以,过年还意味着,在农闲时间要为即将到来的农忙,做好准备工作,要提早做好规划。

《周礼·春官》:正岁年以序事。

综合上述两条信息,我们可以总结出:在古人心目中,春节是一年的开始,它代表着古人对幸福的期盼。为了实现这种期盼,古人需要通过在新年做好年度规划和祭祀神明两种方式。

       现代人认为春节的意义之一就是一种开心的团聚。平时一家人也是可以团聚的,对于在生活在一起的一家人,团聚并不是一个奢望的要求,当然春节的团聚感和幸福感也是更好的、更强烈的,但对于不能一起生活的一家人来说,春节在意义上就成为了一项很重要、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因为大家都会回自己的老家一起相聚过个团圆年。春节之意义二就是我们现在的时间划分就是以年来划分的,春节就是一个分界线,这个分界线代表着过去的一年和新的一年有个分界,回顾以往,展望未来,新的一年希望可以更好的意义。

       我们要理解这两点,必须要清楚一个概念:社会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春节是华夏儿女的情感纽带,无论我们身处何处,两个陌生的华夏人都可以通过春节搭建起友谊的桥梁,这或许便是春节文化最特殊的作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2-06

“一群碳基生物因为他们居住的星球公转一圈而高兴”,这是最近网友对于大家过春节的调侃。

春节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要过春节呢?

中国人为什么过春节?

春节从尧舜时期便开始流传,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其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春节寓意

新春贺岁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

春节景象

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烧炮竹、烧烟花、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

拜年

关于春节的来由,旧时由于缺失上古时期文献(秦始皇焚书,或其它原因)没法直接考证其源流,在传承发展中于是便产生了诸多传说。
其中有几种较为流行的说法,春节源于上古“腊祭说”、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说”、源于“古代丰收祭祀说”、源于“舜继部落联盟首领位说”、源于“万年青年创万年历说”、源于避“年”兽的传说等等。

年兽

传说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上古部落联盟首领)继部落联盟首领,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正月初一(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古代祭祀

新的一年,祝愿大家,春去秋往万事如意,山高水长终有回甘,万事熙攘化清风朗月,四方梦想皆如愿以偿。

第5个回答  2022-01-31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人们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季,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

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说文解字》中对“旦”字的解释为“从日见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为它分别表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正月的第一个早晨,所以称“元旦”和“正旦”。

除上述称谓外,春节还称“开年”、“开岁”、“芳岁”、“华岁”等,在诸多称谓中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因各朝代历法不同,元旦所在的季节也不同。中国古代的历法是阴阳合历,需同时考虑到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故确定元旦时,需首先确定它在某个季节,然后再选定与这个季节相近的朔月作为元旦。由于一岁与12个阴历并行不相等,相差约11天,故每隔3年需设置一个闰月来调整季节。中国上古的天文学家曾想出一个简便的方法来判断月序与季节的关系,这就是以傍晚时斗柄的指向定月序,称之为十二月建。从北方起向东转,将地面划分为12个方位,傍晚时斗柄所指的方位,就是该月的月建,其子月、丑月、寅月分别相当于十一、十二、正月。

中国是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经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确定过自己的元旦,即改为“正朔”,改正月初一的时间。颛顼帝和夏代都以孟春正月为元,即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使用殷历,殷历建丑,以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使用周历,周历建成子,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使用秦历,秦历建亥,以农历初一为元旦;西汉前期仍然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改用司马迁、洛下闳创制的太初历,又重新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以后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建丑的殷历,唐武后和肃宗时改用建子的周历外,各朝代均使用夏历至清朝末年。

“春节”这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有不同的特指。汉朝时,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立春称“春节”。南北朝时,人们把整个春季叫“春节”。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但一般人称公历元月一日为“阳历年”,仍把农历正月一日初一称“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即阳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为新年;因为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