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余纯顺穿越罗布泊时遇难,跟向导赵子允有没有关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余纯顺是中国徒步穿越第一人,他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还是位大学生,出生于1951年12月,从1988年开始徒步中国的探险、旅行,总行程四万多公里,发表游记40余万字,拍摄照片八千多张,沿途做了150多场演讲,先后完成了徒步穿越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以及中印公路的征程,这些徒步穿越都是人类首次的壮举,意义非凡。

1996年6月13日,余纯顺在徒步穿越罗布泊时遇难。英雄离去,徒留下许多难解之谜,也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思索和猜测。

无独有偶,16年前的1980年6月17日,科学家、中科院新疆分院院长彭加木,也是在深入罗布泊腹地考察时神秘失踪,至今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彭加木的失踪地点与余纯顺的遇难地点相距不远。

不仅如此,罗布泊经常出现无名干尸,这块中国最神秘的地方,充满了各种诡异的传说。美国的卫星照片显示,罗布泊呈现出一个巨大的耳朵形状,所以被称作为 “地球之耳”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东部,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左右。在古代它是一个巨大的咸水湖,湖面积最大时比现今鄱阳湖还要大,高达5500平方公里。著名的楼兰古城,就位于罗布泊西北湖边处。由于地球沧海桑田的变迁,罗布泊最终干涸,不过在1972年之前,它还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水域,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西部大移民,人们疯狂地围土造田,无穷尽地向塔里木河要水,最终造成了罗布泊的完全干涸,变成了一片布满盐碱壳的不毛之地。

罗布泊荒无人烟,这里也是新中国的核试验实爆场地,中国的第一枚原子弹、氢弹,都是在这儿成功爆炸的。

由于沙漠气候的原因,罗布泊的夏季炎热干燥,气温高达50摄氏度,地表温度可达70 ,能轻松煎熟鸡蛋。因此,夏季是进入罗布泊的禁忌,尤其是6月,罗布泊更是绝对的禁区,是不可能随便闯入的,更不可能徒步穿越,没人能打破这个魔咒。

然而,余纯顺偏要打破这个惯例,完成人类不可能在六月份穿越罗布泊的壮举。余纯顺为何执意要冒这个险,原因种种,有人说他是 为名所累 ,有人说他是 被人利用 ,有人说他是 个人英雄主义 ,也有人说他是 为情所困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余纯顺在罗布泊走完了他坎坷的人生之路,但他身后并不平静,他就近安葬在罗布泊,他的墓就在他遇难点不远处,但却几次被盗。也有人对他的“探险家”的身份表示质疑,说他配不上“探险家”这个称号。他的女朋友徐金玉后来写了一本书,书中说他是一个不够清醒、为名所困的英雄。

余纯顺在徒步穿越罗布泊之前,已经成功徒步八年了,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行程八万多里,尤其是在西部,他完成了许多壮举。但这并不表明,他就能在六月份横穿罗布泊,能史无前例地完成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说起余纯顺的这次穿越,就不得不提起另一个人,那就是新疆地质局高级工程师赵子允,因为他是余纯顺的向导。不仅如此,所有的在新疆探险的个人或组织,都是雇佣赵子允作向导。赵子允在新疆地质局地矿队工作了40多年,足迹遍布新疆的角角落落,天山南北,三山两盆,沙漠戈壁,无不留下赵子允的身影。尤其是罗布泊,赵子允是最熟悉的人,如果说他是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他享有“沙漠王”、“罗布泊活地图”、“生命罗盘”、“疯教授”、“拼命三郎”等称号。他对新疆的地理地貌以及气候了如指掌,野外经验相当地丰富。

余纯顺穿越罗布泊时,顺理成章的雇佣赵子允为向导,他是罗布泊的“活地图”,且已退休,是不可替代的向导,也是为余纯顺当向导的最佳人选。

于是,余纯顺在正式独自穿越前,正是赵子允陪他试走完的全程,穿越的路线,也是赵子允为他制定的。于是,余纯顺遇难后,舆论对赵子允有了质疑,质问他为何不陪同余纯顺穿越,也有人质疑赵子允收费贵,不负责任。其实,这些质疑的声音都是猜测,都是一面之词。

实际上,赵子允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余纯顺的穿越,他建议余纯顺改在10月份再穿越,他数次劝说余纯顺改变行程计划,都被余纯顺以10月份要去南疆完成另一项计划而拒绝。这项计划就是他将在10月份去南疆麦盖提县训练骆驼,然后孤身自西向东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即使是余纯顺最后正式穿越前,赵子允还对他说:“余纯顺,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这100公里我陪你走。”但很自然地被余纯顺拒绝。他说:“赵工呀!我是全世界都承认的孤身徒步穿越,你要是陪我走,那还是孤身徒步吗?”

后来公布的当年的现场录像也证明,余纯顺在和赵子允告别的时候,他还信誓旦旦地说:“我一定会成功的,三天后见。”当然,余纯顺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这是一条不归路,一条没有回头的路。

实际上,在那种情况下,任何劝说都是徒劳无功的。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余纯顺的这次穿越,上海电视台为了制作一部纪录片而全程跟踪拍摄,正是在多种因素的促使下,余纯顺被“挤”上了一条不归路。当赵子允以“ 六月不过罗布泊 ”为由劝阻他时,余纯顺也是说:“这次穿越活动,上海电视台纪录片摄制组将随同追踪拍摄,他们稍后即到,日程安排已经不可能更改。”

实际上,上海电视台纪录片室主任编导宋继昌等四人组成的摄制组,已于5月31日抵达库尔勒,5月27日余纯顺制定 “孤身徒步纵穿罗布泊日程及上海电视台追踪拍摄日程表” 正式打印成稿,舆论已经制造出去,所有人都翘首以盼,拭目以待,在这种情况下又如何能退缩呢?况且,余纯顺抵达库尔勒时,受到当地 社会 各界的热烈欢迎,楼兰宾馆对他的食宿全部免费,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委宣传部在楼兰宾馆为余纯顺召开新闻发布会,自治州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为余纯顺提供100万元的人身保险。新疆石油探矿局提供“奔驰”沙漠车2辆,车上配备电台。另外,有关部门还免费提供发电机一部,摄制组还准备了三台卫星导航仪,可惜余纯顺长穿越时没携带,理由是他不会用。是没携带还是不愿意携带,现在已经无从可考。除此之外,穿越所需的其他物资,如100箱矿泉水、60箱八宝粥、180箱方便面、10箱牛肉罐头、300只馕饼、200公斤蔬菜以及其他大量的副食品,都由有关单位免费提供。

余纯顺豪情满怀,他自信地说:“我这可以说是‘牛刀小试’,胜率百分之百。”不仅如此,余纯顺就此次穿越发表过许多的豪言壮语,比如在龙城时,他说:“我到过新疆的许多地方,只有龙城最具有辉煌诗意。”“迄今为止,到过和即将要到达罗布泊的上海人,除了彭加木,就是我余纯顺。而只有我余纯顺,才能征服罗布泊。”他的意思是彭加木没有完成任务,失踪了,而他余纯顺,才能完成穿越罗布泊的任务。实际上,彭加木是广东人,不是上海人,这点余纯顺都没有搞清楚。

1996年6月6日,是余纯顺进军罗布泊的日子,路线是向导赵子允制定的由库尔勒出发,向南走经胡杨沟、老营盘、老开屏、前进桥、龙城雅丹、土艮,至此进入罗布泊湖心,然后再来个120度的向右也就是向西北方向折返至前进桥。实际上,余纯顺的这次穿越并不是真正的“穿越”,只是深入到罗布泊湖心处后就折向西北,只是深入到罗布泊湖心处一下,然后就回头了,虽然不是原路返回,但肯定是迅速走出罗布泊,返回安全地点。

当天下午,余纯顺壮行仪式在楼兰宾馆举行,当地 旅游 局、人保公司和宾馆的领导,为他佩戴上大红花,几位蒙古族姑娘,依次为余纯顺敬献“上马酒”, 社会 各界人士先后发表讲话,预祝余纯顺穿越成功。炎炎烈日下的余纯顺,满脸通红,平时滴酒不沾的他,这回是来者不拒,毫不推辞。几碗酒下肚,余纯顺激动的心情溢出言表,汗水混杂着泪水,不停地滴落。余纯顺站在话筒前,面对着一百多壮行人员,他再次表示说:“我一定能顺利穿越罗布泊,打破六月份不能进入罗布泊的神话,决不辜负所有朋友的期望。”

余纯顺最后的遇难地点,恰恰位于那个应该转弯的T字路口往南约2公里处。很显然,余纯顺迷路了,他在该拐弯的地点没有转弯,而是径直往东南方向走去。于是就有人质疑赵子允没有在T字路口设置转弯标志,没有在此处预埋饮用水,所以导致余纯顺迷路,在高温脱水情况下全身衰竭而死。

其实,这条路线赵子允陪同余纯顺事先都走过了一遍,沿途预埋的补给,都做了明显的记号。在这个T字路口,赵子允放了一堆矿泉水瓶子当标记,是余纯顺自己迷失了方向,错过了唯一能使他活命的机会。这跟赵子允没丝毫关系。而余纯顺遇难后,赵子允全程陪同寻找,参与搜救,历时五天五夜。

赵子允曾说:“余纯顺啊余纯顺,你穿越用三天,我找你用五天,到底是你在探险还是我在探险啊?”还有人质疑赵子允究竟有没有穿越罗布泊的本事,他到底能不能穿越罗布泊呢?2002年6月18日,在中央电视台的见证下,赵子允陪同四川人李勇,从6年前余纯顺遇难地出发,成功地徒步穿越了罗布泊。这次,赵子允依然是向导,他全程陪同李勇穿越,他的能力得到了证实。

余纯顺的遇难,既是偶然也是必然。正式穿越前的那天晚上,当有人提出彭加木曾在罗布泊遇难,再次试图阻止他在六月天穿越时,摄制组立即有人大声反驳说:“彭加木又怎么样?我们老余已经走了八年了,什么困难没遇到过?还不是都成功了吗?”

听了这话,余纯顺端起壮行酒一饮而尽,然后说: “如果这次穿越失败,那是天亡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