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历经万苦 还能笑着讲讲来时的路 ​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3
很多时候,真话只能对自己说,对别人说的全是言不由衷的假话。

16年的那个冬天,在网上认识了一个重要的朋友,他用短暂的几个月,教会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那是十二月中旬,我在无聊的刷着微博,忽然被一个求救似的消息转移了我的注意力。

私信上写道:

你好,陌生人,你能陪陪我吗?我快撑不下去了。

我疑惑且担忧的回应道,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吗?朋友,你没事吧。

朋友这个词总能让人产生新的希望,就这样我们认识了。

后来了解到,他的名字叫童心,就读于北京人民大学大三。还有他的故事,后面再慢慢的告诉你们。

听完他的事情,我逛了逛他的微博,里面全是鲜血淋淋的照片,没有人会知道,这个成绩优异,被多少人仰望的学霸,到底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和苦楚。

为了和他拉近关系,我亲切的叫他小童。就这样,两个素未谋面的少年隔着手机屏幕,把自己心里的秘密,讲给对方听。

似乎每个人都不像表面上那么的光鲜亮丽,小童有着让人羡慕的家庭条件,富裕的生活导致他的父母一致的认为,给了你好的生活就给了你一切。

富裕的生活本身没有什么过错,和大家一样,没人不羡慕这种优越的生活,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多少人穷极一生,也只是为了博得一个平凡的生活。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大多数人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更有甚者,站在自以为的道德的最高点,指点江山。孰不知,自身才是蝼蚁,可笑可悲。

我知道他有他的苦衷,他想找一个陌生人,倾诉心事,自然,我更不该刨根问底。

后面的一段时间,我们谈论着许多有趣的事。我邀请他到重庆来玩,他也邀请我到南京去玩。他告诉我,他们那里有什么好吃的,我也吹嘘道,你是没有吃过重庆的火锅,辣的你几天不敢上厕所。

他们说美好的东西都是转瞬即逝的,痛苦却能在内心滋生发芽。

17年4月,有一天小童问我,你有没有什么想要的东西,只要我承受的起,你要什么都可以。

真的什么都可以?

当然,只要我能送的,我只有你这么一个好朋友。

我要你那一辆奥迪的车你送不?

你想要?

对呀,舍不得了嘛?

当然舍得,你要我就送给你。

我开玩笑的,见他当真,我也急了。我都不会开车,何况我是路痴,左右不分的,我开玩笑的。嘻嘻……

他似乎有些失落,这样啊,我真想送你点东西,我们都认识那么久了,经常半夜打扰你,我都觉得过意不去。

你满足我一个愿望呗!

什么?他也有点疑惑。

我希望你好好活着,我们不仅要做网络上的知心朋友,我们还有做现实中的兄弟,我们要一起去实现我们约定的那些事情。

他略微有些感动,颤颤地回答道,好,好朋友。

好景不长,就在不久之后的一个晚上,我和他聊到凌晨一点,那天我也发现了他有一些些异常,他不说我也不好过于追问。眼皮开始打架了,但是却又放心不下他。

他似乎发现了这点,淡淡的说道,你快睡吧,我一个静会儿。

这个再正常不过的要求,却也成为了我和他最后一次聊天的内容。

第二天醒来,我的微信上收到一条几百字的信息,小童发来的,内容我也不太记得。大概内容就是,

朋友,我撑不下了,谢谢你朋友,替我好好活着。

我心急如焚地给他发消息,可是没有回应,无奈只有拨通之前我们相互留的电话号码。我记得当初给他号码的时候说过的一句话,晚上胡思乱想就找我聊天,如果我睡着了没回信息,你就给我打电话,多晚都没关系。就是这句话,让我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电话拨打了好几次才接通,我喊道,小童,你没事吧,你还好吧?你说话行吗?

电话那头一个嘶哑的中年男性的声音回应着,你是GY吧。童心他走了,他留言说求我们别救他他太痛苦了。我知道这些年来,他太痛苦了。都是我们的错,我们没有关心到他,现在这个样子可能对于他来讲,是最好的归宿。

接下来的谈话,童爸爸给我讲了小童的事情,那些小童对于我这个知心朋友都难以启齿的事情。

小童的父母都是生意人,一直以来忙于工作,他们一直觉得,只要让孩子过上好日子,做父母的也就仁至义尽。他们对于小童没有别的要求,好好学习就好。

小童自然也是不负众望,从小学习优异,初中的他,有着名列前茅的成绩和别的同学可望而不可求的零花钱。

每个学校有乖乖孩子的同时,难免会有那么一些老鼠屎,这是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不可避免的事情,有一天学校打来电话,说小童被打了,双方家长陆续赶来,不善言辞的小童沉默不语,后来老师当机立断,一个巴掌拍不响,双方都有错。

大人看来,小孩子打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老师讲的话就是真理,就这样在双方家长的握手言和下,这件事就被翻篇了。

可是不知怎么,小童放学回到家,冷冷的甩下一句话,你们都保护不了我。

然后独自走进房间,啪的一下关上了门,那晚都没有出来过。

大人看来,小孩子使性子再正常不过,别说这点小事,哪怕做大人的骂他不是个东西,说他是个废物,时间一过,自然也就好了。

我想,大多家长在愤怒的情况下,都会口无遮拦的说出一些“狠话”,对于他们而言,这些东西,被他们美其名曰“恨铁不成钢”,“你不是响鼓,自然要重锤敲。”

得不到情感寄托的小童,从此以后,什么也不愿给父母讲什么也不愿说。

大人看来,孩子长大了,和父母有隔阂了,再正常不过了。很多家长在饭后闲谈都会说到一个话题,

我想和孩子做朋友,可是孩子却把我拒之门外!

小童在高二被检查出患有重度抑郁症,家长有所了解,却也不以为然。

如果那个时候,我重视一下他的情况,可能就不会这样了,童爸爸懊恼的给我说道。

有一天,童心妈妈发现童心的被套上有一些些血迹,却被小童敷衍说是抠破了痘痘留下的。也就不疑有他。

后来童爸爸和小童一同开车出去,下车解安全带,发现小童异常痛苦的表情。作为一个生意人的精明,童爸爸最后终于看到了,小童的手臂上,被自己用刀子割下了一条条伤痕,新伤旧伤交纵不齐。童爸爸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一次他决定认认真真的和儿子谈谈这些事情。

任何感情,相识是一百分的开端,相处是不断扣分的过程。

商讨无果,童爸爸决定要弥补这些年没有陪伴小童所给他带来的一些缺失。

于是,小童在高中就戴上了好几万的手表穿的也是过万的名牌,刚上大学,还拥有了一台所有男孩都想有的小车。

大人看来,孩子都容易满足,只要你给他衣食无忧的生活,他就释怀一切来源于曾经的辜负。

大学后的小童对于自己愈加残忍,似乎肉体的疼痛可以磨平心里的创伤。童爸爸说,童心的手臂腿身上全是刀伤,烫伤。自寻短见过几次,却也被救了回来。童爸爸童妈妈是爱他的,不过这份爱,略微显得太过沉重。最后的最后,还是用这种方式,结束了一生。

安慰了童爸爸之后我挂了电话,心里特别难受。是在难受这位好朋友的逝世还是有些感同身受。

现在每每听到有人跳楼自杀。身边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去批评死者。如果可以,谁又愿意从高高的天台上一跃而下,血肉模糊。就连死了,也被众人围观,成为人闲谈的话题和教育晚辈的反面教材。

童心的微博再也没有更新过,我也一直记得他最后一条微博的最后一句话:

倘若离去是幸,我愿永不归来。

完。

2016年的那些亲身的经历。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