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不能决定你的人生,而这个重要的选择足以决定你的阶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吐槽大会》策划人李诞作为功成名就的年轻85后精英代表,一直自信满满。

但当被问到毕业学校背景时,他却感慨起来:“我目前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考上名校。

”其实,李诞初中毕业考了全校第一,高中正值叛逆期,以为自己反抗当代教育是件特牛逼的事。疯玩几年后,高考错失了好学校,也错失了最初的不少发展机会。

高考虽然不足你决定你的人生,但绝对会影响你的未来

每年高考,看到各种各样的消息,我会很羡慕这群学子,可能是对于一个30多岁的大叔对青春时光一种回忆。

现在在每一个参加高考的同学是幸福的,至于你有机会参加高考,而有的人连参加的机会都没有。

好好考试,不管成绩好坏与否,不要给自己青春留下什么遗憾,许多年以后,你会发现有些遗憾,无论你以后花多大的代价也是弥补不了。

你们所厌恶的今天,是我们回不去的昨天。

在上升通道越来越窄的情况下,谁能够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就为脱离原生阶层存储了一定的砝码。

虽然社会一直标榜着以能力说话,不可置否的是,HR筛选简历时存在着一条鄙视链: 清北>985>211>一本>二本>三本>专科。

若不是能力过人,想要进入所谓的大公司,难!

去年乌镇互联网大会,一张合影刷爆朋友圈。这16位在中国互联网最有权势的大佬,几乎毕业于国内外知名大学。

例如刘强东就是中国人民大学出身,其中不乏当年的高考状元。

有人调侃自己挤不上这张餐桌不仅是没钱,还没有名校毕业证。

2016年,《国际金融报》对中国A股500名上市公司高管的教育程度做了调查,发现84%的高管都拥有高学历,一半毕业于985大学。

薪酬前10位的董事长,其中8位都毕业于重点本科院校。

当然,马云是个例外,前提是你要能保证自己拥有马云的见识和头脑。

无论什么国家,优秀的教育资源是稀缺的,这在全世界都一样。

好的学校拥有最顶尖的教育资源,更聚集了一批最优秀的同行人。

你选择的不只是学校,而是同一频率的圈子,你在这个圈子里认识的人,甚至能让你少走弯路。

我承认,好的学校并不能保证你毕业后自动获得高薪职位,也不能保证人生就从此开挂。

但,若能进入好的学校,最大的收获是能够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重新塑造自己的气质、思维方式与格局。

思维影响行为,眼界决定格局。

寒门很难再出贵子

看一组数据:城市学生考入北大的概率是农村学生的6.18倍!

假设10万名中学生,考入北大的为1000人,那么城市学生约为45370人,农村学生约为54630人。

那么城市45370人中就有837人考入北大,那么城市学生上北大的比例为1.84%农村54630人中只有163人考入北大,而农村学生上北大的比例为0.29%城市学生考入北大的概率是农村学生的6.18倍!

我们应该还有印像,在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火了,不是因为他考出了690的高分,而是因为他接受采访时说了一段大实话:

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话: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那个好学校。你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的,衣食无忧,而且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这种教育资源上享受,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

是很多那种外地的孩子啊,或者是农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所以这种东西就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是能比他们走很多很多捷径。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通俗来讲,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

知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是,你没有知识就改变不了命运的。我父母是外交官,怎么说呢,从小就是给我营造一种,很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对我这种学习习惯,这种性格上的培养,都是潜移默化,所以我就是每一步的基础,都打得非常牢靠,所以最后自然就是水到渠成。”

美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政治与社会学者罗伯特·帕特南曾说:“社会阶级的固化,是机会不平等的起点。”

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就出生在罗马。

你说出身没得比,不想参与这场竞争,没问题,竞争迟早会找上你,因为你生存在一个优胜劣汰的社会。

大学可以读一般但城市必须是一线大城市

如果不能进入中国的那些名牌大学,或者不能进入这些名牌大学的好专业,优先挑选中国经济发达的城市

大学可以一般般,但是大学所在的城市,最好是一线大城市,因为那里有最前沿的信息和更高提升眼界的可能性。

首先,中国一线的城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北、上、广、深,和最好的大学所在的地区多少还是有些重合的,当然深圳大学比较弱,广州的好大学也不算多。

因此尽量选择北京、上海及周边(即南京、杭州二市),以及广州一流的大学。这些地方的机会要比中国其他地方多很多。

再接下来,除了已经提到的南京和杭州,按照次序还应该考虑武汉、成都、西安和哈尔滨这四个城市。

像像BAT这些大公司,以及外企Google、微软、高盛等投行,麦肯锡和普华永道等咨询公司,也只到这几个城市招人。

对上述这些城市进行校招,在考虑城市的优势时,大学聚集的程度和绝对水平也很重要,因为那样对企业来讲去那里招聘成本相对低。

也就是说,从其他城市毕业,即便你再优秀,学的专业再好,直接进入这些公司的可能性几乎是零。

除此之外,尽量选GDP靠前的沿海省份和相应的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

为自己的将来着想,经济体量越大的城市,企业越集中,机会也越多,找工作面试都更方便点。

如果自己不能考入清华北大重点大学,选择一个大城市好好读完大学哪怕差一点,然后在这个城市扎根下来,好的城市代表的可能就是一个阶层。

如果在大城市读书,你会见识更多可能,发现原来很多事情只要不设限都可以办到,

你可以和顶尖的人接触,甚至成为他们的一部分;

你可以参与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的展览、会议;

你可以在北上广找到具有竞争力的工作,而与你同时应聘的,可能是留学回来的人;

你可以谈论改变社会改变世界却毫无违和感,因为你真的有可能做到;

你不管做什么之前被别人嘲笑为痴心妄想的事情,都会有很多和你一样的人,与你相视而笑,携手同行;

你可以拥有很多在小城市读大学根本见识和想象不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