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伯而不王的青阳时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1.青阳是黄帝的儿子,怎么就成了少昊氏?

2.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是以什么方式合作的?

3.凤图腾和鸟图腾是怎么结合起来形成了凤鸟崇拜?

4.为什么黄帝将自己的两个儿子青阳和昌意降居到江水和若水?

据传说,黄帝之一生,有四妃十嫔。正妃是西陵氏嫘祖,西陵在今河南省西平县。

次妃为方雷氏,名女节。第三个妃子是彤鱼氏。居于妃子最末位则是嫫母。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 [1]

正妃嫘祖亲自栽桑养蚕,教民纺织,人称她为「先蚕」。后来被历代王朝追封为蚕神。作为黄帝的正妃,嫘祖生有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领有天下:

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青阳被封为诸侯,降居在江水(今四川岷江); [2] 青阳之子蟜极,蟜极生帝喾;为黄帝王朝第四任君主,五帝之一。嫘祖的另一个儿子叫昌意,也被封为诸侯,降居在若水(今四川雅砻江)。昌意娶了蜀山氏之女名昌濮,生下高阳,高阳即颛顼,为黄帝王朝第三任君主。 [3] 昌意和青阳两人,在黄帝众多儿子中,只有他们两位得到姬姓。

什么叫做降居呢?就是将自己的儿子下放到外地锻炼,看看谁有出息。青阳和昌意到底谁是老大,没有依据,不敢胡说。可能青阳比较干练一些,不久就被黄帝调到少昊氏统治的地方。黄帝的这个做法,无疑是对刚刚臣服的东夷集团不放心,让自己的儿子担起监视的重任。

后世之周武王灭商之后,也有类似的做法,就是派自己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到殷商故地监视商纣王之子武庚,名为三监。

涿鹿大地震和黄帝之死,让整个黄帝王朝的北方失控,由于黄帝生前没有指定接班人,而青阳和昌意下放锻炼的时间可能还不够长,人望不足。是故,黄帝王朝的大臣元老们,在没有取得一致的情况下,谁也不服谁。于是形成了政治僵局。

民不可一日无主,国不可一日无君,这是后世的概念。在黄帝王朝始创之期,国族概念只是模模糊糊的形成。几千年来,人们的心中一直以本氏族为重,而国族概念之形成,首先就是破除各氏族之间的隔阂。以华夏集团而论,各氏族彼此取得认同,构成一个华夏文化圈,都花了几千年。东夷集团之历史,也是如此。

经过涿鹿之战,黄帝虽然表面上平定天下,可是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各自部族的联盟依旧强大,要维持表面上平衡已经很难了。要想两大集团的关系缓和,进而友好,稳固下来,彼此认同,需要的时间仅仅靠一代人是不够的。至于要做到彼此不分你我,即便是几代人的彼此通婚,还是远远的不够。

总之,在黄帝王朝初期,两大集团彼此的文化背景差异太大,虽有融汇,但尚达不到水乳交融的地步。一直到两千年后的西周中晚期,东夷集团还在徐偃王的领导下,再次挑战华夏集团的统治权。在那场斗争中,当时华夏集团的领袖周穆王还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汉民族之诞生,其前奏乃是黄帝王朝多民族大混血、大融合的结果。

今天之中国人,既以“龙”的传人自居,但是也完全认同自己“凤”的苗裔。所花的时间,上溯起来,实有五千年之历史。

对于处理政治僵局,中国人向来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智慧,黄帝王朝的接班人既然推不出来,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呢,已经打过一场恶战,彼此也没有力气再重复一次。

华夏集团在黄帝王朝虽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首都涿鹿在大地震之后,本根之地摇撼,威信大减,当前的第一要务,肯定是放在救灾重建上。

怎么办呢?黄帝王朝的一位大臣左彻提出了一个方案,用木头削出一个黄帝之像,大家有什么问题就请示这个叼出来的偶像。两大集团各自做出了妥协,最终认可了这个方案。 [4]

青阳前往东夷集团本根之地穷桑(今山东曲阜),医治蚩尤所发动之战争后的创伤,终其一生,没有赢得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的共同认可,得以像父亲一样被尊为天下共主。所以,在黄帝王朝的五帝之中,他虽名列第二任,却有点站立不牢。也许是他对少昊之地的统治,太过于仁慈,被东夷集团接纳的同时,反而被自身所出之华夏集团所排斥。

后世的儒家总是称美黄帝王朝,自黄帝创始一直到尧舜禹时代,皆能选贤任能,以民主禅让之制,传承君主大位。而究其实,则无非是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的势力一直保持微妙平衡,一直到大禹治水时期,大禹借治水之机,行独裁之实,才把权力牢牢的攒在自己手心上,才得以开“家天下”之专制新局。

青阳施治的少昊之地,前因蚩尤的整合,其地域颇为广阔,北自今山东半部,西至于今河南东部,西南至于河南的极南部,南至于安徽的中部,东至于东海。

前面提到过,春秋时代郯子(东夷集团中一个小国的元首,子爵国)在追溯本国历史的时候,讲述少昊氏的第一任君主帝挚被东夷集团各部族拥立为天子的时候,因为凤凰刚好飞到。

是以,少昊氏决定以鸟的吉兆治理天下,所以专设鸟官,而全用鸟替官职命名。这个说法,其实也是个很不靠谱的说法。因为帝挚就是五帝中第四任君主帝喾之子。

挚,就是鸷。就是最凶猛的飞禽的统称,如鹰、雕、枭等。换言之,即是百鸟之王。因此帝挚当是尊号,意即东夷集团所有部族的首领,以势力而论,虽不为共主,也是霸王。

而少昊氏族对于鸟图腾的崇拜的历史,当远在帝挚统治时代之前,早已经东夷集团各氏族生活的一部分了。

【2、少昊之国】

少昊氏之势力范围

《山海经》甘肃放马滩汉墓:最早的纸地图

冰河期第四纪人类发源地——西藏及其扩散路线。

古老的农具骨耜。

出土自河姆渡文化遗址。其功能类似于今日的锹。

稻谷:贾湖遗址出土大量已经炭化的稻米,表明中国人在公元前6000年前农业水平已经很高了。

论起少昊氏之历史至为久远。越是久远,越是资料少。在青阳前往少昊之地施治的历史,文献唯有《山海经》一书,略有记载。

山海经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自成书以来,一直都因为书中所记载的内容离奇怪诞而难以让人接受,《史记》作者司马迁也不敢贸然运用《山海经》里头的资料。 [5] 《山海经》仅有三万一千余字,但就其叙述的内容而言,从天文、地理、神话、宗教,到民族、动物、植物、矿产等,可谓包罗万象。

单纯就地域而言,就目前考古的资料与之相验证:

《南山经》东起浙江舟山群岛,西抵湖南西部,南抵广东南海,包括今浙、赣、闽、粤、湘5省。

《西山经》东起山、陕间黄河,南起陕、甘秦岭山脉,北抵宁夏盐池西北,西北达新疆阿尔金山。

《北山经》西起今内蒙、宁夏腾格里沙漠贺兰山,东抵河北太行山东麓,北至内蒙阴山以北。

《东山经》包括今山东及苏皖北境。

《中山经》西达四川盆地西北边缘。

是以《山海经》的内容虽有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著名的神话,但是同时也是一部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志书”。 [6]

作者的志向似乎也颇为雄起,自称——

大地所负载的,包括上下四方之间的万物,在四海以内,有太阳和月亮照明,有大小星辰经历,又有春夏秋冬分别季节,还有太岁正天时。

大地上的一切都是神灵造化所生成,故万物各有不同的形状,有的夭折而有的长寿,只有圣明之人才能懂得其中的道理。 [7]

那么山海经笔下的少昊之国又是从何处兴起的呢?

《山海经·山经·长留山》上说:

由积石山再往西二百里,有座山名叫长留山。

西方之神少昊(又称白帝)住在此山。

这座山上的兽都长有彩色的尾巴,鸟类都长着五颜六色的脑袋。

山上有很多有花纹的玉石。这山实际上是员神磈氏的宫殿。

员神是主管日落时向东方反照晚霞情况的神。 [8]

这个长留山,今地不详了,有说是今天山之南侧,是少昊族先民的神山。他们崇拜的神灵白帝少昊。大约是因为山多野兽飞禽,他们选择了鸟作为本族的图腾。这座长留山上,又有员神磈氏的宫殿。员神磈氏即是少昊氏。 [9]

员神的主要职责就是察看沉没到西天去的太阳,看它反射到东边的光辉是不是正常。可见少昊氏在此时似乎已经通过观察日出日落,拟定历法。

当第四个冰河期的后期 [10] ,世界各地的冰川开始融解。原本的平原变为高原,不适合人类生存,于是人类就都从高原往下跑。 当时是全世界都一样,中国人也不例外,少昊氏也是一样。

当少昊氏族东迁至今山东半岛,历法的水平又有了提升。除了本部族专研之外,估计也向太昊氏族学了不少。少昊氏族所选择的根据地最初在今山东省东海之滨的日照地区,后来迁至于穷桑(今山东曲阜),少昊氏族为什么要迁移到这么遥远的地方定居呢,

从自然条件上来看,山东半岛属暖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四季分明,降水较为丰沛,具有多春旱、夏季多雨、秋季干旱、冬季干冷少雪的气候特点。境内百余座山头绵亘在东、北、南三面边境线上,群山内侧散布着几十个大小不等的阜丘,中西部为大片的肥田沃土。而就水源来说,则有泗、沂两条主干河流自东向西横贯全境。也就是说,山东半岛是块发展农牧业非常理想的地区。

《尚书》中有一篇表扬大禹的文章《禹贡》上写的很明白——

济水与黄河之间是兖州:

……栽种桑树的地方都已经养蚕,于是人们从山丘上搬下来住在平地上。这里的土质又黑又肥,这里的草是茂盛的,这里的树是修长的。

渤海和泰山之间是青州:

……这里进贡的物品是盐和细葛布,海产品多种多样。还有泰山谷的丝、大麻、锡、松和奇特的石头。莱夷一带可以放牧。这里进贡的物品是用筐装的柞蚕丝。进贡的船只从汶水通到济水。

黄海、泰山及淮河之间是徐州:

……蒙山、羽山一带已经可以种植了,大野泽已经停聚着深水,东原地方也获得治理。这 里的土是红色的,又粘又肥,草木不断滋长而丛生。 [11]

也就说,山东半岛的莱——野生麦子可以饲养牲畜,解决了食物问题。这里又盛产桑蚕,衣服问题也解决了。

【3、凤鸟崇拜】

少昊氏族未迁入山东半岛之前,早就已经形成了鸟图腾崇拜。而进入了山东半岛之后,此地位于东方沿海一带,当地沼泽林立,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侯鸟到此栖息,鸟类肉质鲜美。

一般而言候鸟的体积都不算太小,一两只就可以裹腹,也不像大型猎物那样有着保存食物的麻烦,所以先民们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理想的食物来源。

本来嘛,人类许多图腾的产生最初都和“食物来源”有关,例如鸟、鱼、蛇、牛、羊、猪、马、熊等最初都是原始人的食物来源,人类仰赖它们才得以温饱。于是,少昊氏族为首的东夷集团,对于鸟图腾的崇拜就更加虔诚了。他们中甚至有一只被称为“鸟夷”。

在伏羲王朝太昊时代,太昊氏除了龙图腾崇拜外,尚有“风”图腾崇拜。太昊氏本身就姓“风”。因为古人认为风能滋生万物。 [12] 所以族长以风为氏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太昊氏族和少昊氏族产生文化上的交集时,这种风图腾崇拜也被少昊氏族吸收,并与鸟图腾崇拜神秘的结合起来——形成了凤鸟崇拜。

关于凤与风的关系,古代人观察鸟飞过时会产生风。 [13] 很自然的,凤鸟为百鸟之王,经过之时,更是狂风大起,于是又坚信凤居于风穴 [14] 。

而在商代甲骨文的卜辞中,我们也往往看到卜辞上以凤为风。所以我们回来再来看少昊氏族描述他们先祖帝挚开国的情形,说是“凤鸟适至”。

最可能的情形呢?凤鸟那是谁也没看到,估计是在开国典礼上,突然出现了一场狂风。这种情形,后世以为是不好的兆头,对于少昊氏族来说,却是莫大的吉兆。

当神农王朝兴起时,少昊氏族很快的也学会了农耕。 [15] 由渔猎社会进入农耕社会,历法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就大大提高了。

他们因鸟图腾崇拜而生发出一套奇特的“鸟历”——

具体的做法呢?就是用玉石雕刻成鸠鸟的形态,装饰在表上。表,就是标竿。当风起之时,观察风的大小,去向,确定候鸟出现的时间。 [16]

这是通过观察各种候鸟的来去、鸣叫以确定季节,从而安排播种、收获等生产和生活活动的自然物候历法。 [17] 因此上,鸟崇拜除了最初的凤鸟崇拜,又派生出玄鸟崇拜。

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候鸟,它们的习性是春来秋去及往复有序,故称为物候时令的标志。 [18]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少昊氏族最出名的两支后裔:商王朝的始祖契、秦王朝和赵王朝的共同始祖大业,根据后世子孙的自我神话,都被认定是玄鸟之卵所生,而非胎生。 [19] 秦人氏族之姓为嬴。嬴,就是燕子。

此外,鸟图腾崇拜还和太阳神崇拜结合而成的乌崇拜,即乌鸦崇拜。乌鸦在近世为不祥之鸟,而在上古时期的少昊氏族中,则是非常之神圣。因为他们认为没有乌鸦,太阳就不运行了。

《山海经》是这样记载的——

在大荒当中,有一座山名叫孽摇頵羝。

山上有棵扶桑树,高耸三百里,叶子的形状像芥菜叶。

有一道山谷叫做温源谷。汤谷上面也长了棵扶桑树,一个太阳刚刚回到汤谷,另一个太阳刚刚从扶桑树上出去,都负载于三足乌的背上。 [20]

也就是说,每一天的日升日落,都取决于乌鸦的工作。这种乌鸦崇拜到了战国时期,兀自流行,著名的诗人屈原在他楚辞中就追问过一个问题。

神射手后羿如何射日?而乌鸦的羽毛又是如何散失? [21]

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汉王朝,哲学家王充在他的论衡中也理所当然的写道——

太阳之中,住着三足乌。 [22]

(近代学者甚至以为中国在上古时代就已经发现了太阳黑子,这个就有点太牵强附会了。)

然而,图腾崇拜的力量强大,乃在于人类自身意愿的注入。

比如华夏集团的龙似乎是何等虚无飘渺,论起来,其源头则是蛇图腾崇拜,最终和多种动物结合,演进成了无所不能的龙。

少昊氏族也一样,玄鸟、乌鸦这些有着真实形象的鸟,最终敌不过多种鸟特征结合而成凤。

一切的宗教如此。

一切的艺术也如此。

【4、妥协的智慧】

玉猪龙,属于龙山文化,前部乃是猪首,獠牙外露,躯干则为龙的形态。显示信仰猪图腾的氏族之族长,在信仰龙图腾氏族中的身份地位至为崇高,乃是天启者、大祭司。

凌家滩的玉鹰,胸腹刻有大小两圆,两圆之间刻有八角星纹,鹰首侧视,双翼展翅,神彩飞扬。

鸟是东夷人的图腾,玉鹰双翅作猪首形展开,是想让百鸟之王的雄鹰飞上天把牲品带给太阳神,反映了凌家滩先民的原始宇宙观和对宗教崇拜的虔诚。

河姆渡文化的双凤朝阳纹牙雕饰件,可见东夷集团的太阳图腾崇拜和凤鸟崇拜是如何完美的结合在一处的。

此时北方的涿鹿在地震多年之后,还没有缓过劲来。青阳施治的少昊之地远离黄帝王朝的权力中枢——涿鹿,父亲的去世也许让他感到悲伤和难过,但他似乎并不是权力欲望特别重的人,有着既来之,则安之的超脱。

当他的父亲黄帝命令他到那里,他就到那里。在父亲巨大功业的笼罩下,所有人都是那么的渺小。现在父亲离开了,对他可能是一种解脱。他和东夷集团的各氏族族长相处愉快,各氏族认可了他作为少昊氏族的领袖位置。

最初,东夷集团也许是震慑于他父亲黄帝的威压。多年之后,在他宽仁的治理下,东夷集团认同了这位空降而来的领导人。青阳呢?入乡随俗,在这里愉快的生活,比东夷人更像东夷人了。

也许他努力过,想象他父亲一样成功,成为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的共主,但是没有成功。更也许他根本没有努力,他只希望偏安一隅,作为一方之霸主,已经意满志得了。

因此,后世的史学家在讲述上古时代的时候,对于他的地位,并不是那么有信心,至少在战国时期,他甚至没能挤入五帝的名单之中。因为再怎么看,他也没有得到华夏集团和东夷集团的共同认可,没有取得共主的名号。

当然,中国历史书对于处理这样的人物,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给了他四个字的评价——

“伯而不王”。

和他有着类似评价的还有我们在下文将要谈到的共工氏,共工氏虽然统领的地域广大,在某段时期和黄帝王朝分庭抗礼,却一直没能取得共主的名号。

不过共工氏可不像青阳那么柔和,而是强烈的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欲望,在不得行其志的情况下,毅然起兵,成为黄帝王朝第三任君主颛顼统治时代的最大挑战。 [23]

幽默的是,到两汉王朝,由于五德论的盛行,在儒家主导的对阴阳学说的改造运动中,少昊氏因为符合政治需要,位置被大大的提高。以至于近代很多的史学家甚至要为重新定位少昊氏青阳的身份地位,而写上一本书。 [24]

又一个话题结束,也意味着下一个话题的开启:

颛顼的家世之谜和他统治之下的势力范围到底有多大?

[1] “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已、滕、箴、任、荀、僖、姞、儇、依”——《国语·晋语》

此外,根据《山海经》之记载,黄帝之苗裔尚有两支,都属于游牧民族——

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民,弄民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山海经·大荒北经》

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山海经·大荒西经》。

这可能是后世之中国人老被游牧民族欺负,没办法,只好编出一些聊以自慰的话来。

[2] 一说青阳乃是女节之子,“少昊帝名挚,字青阳,姬姓也。母曰女节。黄帝时有大星如虹,下流华渚。女节梦接意感,生少昊,是为玄嚣。降居江水,有圣德,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或谓之穷桑帝,以金承土,《帝图讠韱》所谓白帝朱宣者也。故称少昊,号金天氏。在位百年而崩。” ——《帝王世纪》

[3] 黄帝娶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娶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颛顼生獾头,獾头生苗民。——《山海经·大荒北经》,如果《山海经》此段记载属实,则《史记》漏记了韩流一代。

[4] “黄帝既仙去,其臣有左彻者,削木为黄帝之像,帅诸侯朝奉之。”——《汲郡冢中竹书》

“黄帝仙去,其臣思恋罔极,或刻木立像而朝之,或取其衣冠而葬之,或立庙而四时祠之。” ——张华《博物志》

[5] 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馀不敢言之也”——《史记》

[6] 关于这本书,目前有很多的说法,有的专家甚至认为地域涉及今欧洲、非洲、大洋洲、美洲等地。这个就有点过于夸张了。

[7]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①,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山海经·海外南经》

[8] 又西三百里,曰积石之山,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山海经?山经》

[9] 清郝懿行云:“是神,员神,盖即少昊也。”

[10] 在5.7亿到6.8亿年前的先寒武纪里,我们的地球经历了第一纪冰川期。那次冰川大规模覆盖了澳洲、欧洲、美洲和亚洲部分地区;

在4.1亿到4.7亿年前,地球遭遇第二纪冰川期。此次冰川覆盖了非洲、南美洲、欧洲、北美洲北部地区;

地球经历的第三纪冰川期是在2.3亿到3.2亿年前,冰川覆盖面积扩大至整个南半球;

著名的第四纪冰川期是从250万年前开始并一直持续至今,我们现在就生活在第四纪冰川期里。在第四纪冰川期之初,冰川覆盖了整个北半球。

[11] 济、河惟兖州 :九河既道 ,雷夏既泽 ,澭、沮会同 。桑土既蚕 ,是降丘宅土 。厥土黑坟 ,厥草惟繇 ,厥木惟条 。厥土惟中下,厥赋贞 ,作十有三载乃同 。厥贡漆丝 ,厥篚织文 。浮于济、漯,达于河 。

海、岱惟青州 :嵎夷既略 ,潍、淄其道 。厥土白坟,海滨广斥 。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厥贡盐、絺 ,海物惟错 。岱畎丝、枲、 铅、松、怪石 。莱夷作牧 。厥篚檿丝 。浮于汶 ,达于济。

海、岱及淮惟徐州 :淮、沂其乂 ,蒙、羽其艺 ,大野既猪 , 东原厎平 。厥土赤埴坟 ,草木渐包 。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 土五色 ,羽畎夏翟 ,峄阳孤桐 ,泗滨浮磬 ,淮夷珠暨鱼。厥篚玄纤缟 。浮于淮、泗,达于河 。——《尚书·禹贡》

[12] 「南风长养,万物喜乐,故曰凯风。 」——李巡注《尔雅·释天》

[13] 「凤翔则风 」——《禽经》

[14] 《说文》上的说法。

[15] 此一时期,即现在考古学上所定的大汶口文化结束,龙山文化兴起时期。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 - 前2500年)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文化典型。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江苏淮北一带,安徽和河南省也有少部分这类遗存的发现。因首先发现于大汶口,人们遂把以大汶口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

在大汶口文化的后期墓葬中,出现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带小孩的合葬,它标志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的结束,开始或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龙山文化则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通过对距今4500年古人骨DNA的研究,目前已经可以肯定的是,龙山文化的居民,其Y染色体SNP单倍型是O3—M122,并且只含有O3和子类型O3e,没有其他类型,和现代汉族的主体部分完全一致,也就是说,现在汉族的主体部分其父系远祖完全是来自古代中原人,也就是龙山人。

单独看O3,各地汉族中至少60%-70%来自龙山文化,今天的中国各地的汉族,从东北到广东,从东南的客家到西北兰州,其主体就和5000年的古代中原人无异,今天的汉族,就是古代中原人的直系后代,在汉族中父系的O3一直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5000年一直没有变化。

[16] “刻玉为鸠,置于表端,言鸠和四时之候,故《春秋传》曰‘司至’是也,今之相风,此之遗象也。” ——《拾遗记?少昊》

[17] 这种“鸟历”,日本弥生时代就有,现在还流传的鸟竿。至于玉鸟(鸠),日本绳文时代遗迹也有不少出土,两者的关联也是明显的。

日本的这种“鸟历”,也许是上古时代,少昊氏族通过海路传到与山东半岛一衣带水的日本。

[18] 「仲春之月,玄鸟至……仲秋之月,玄鸟归。 」——《礼记.月令》

「社燕,巢于梁门,春社来,秋社去,故谓之社燕。 」——《广雅》

[19]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史记》

[20]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21]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楚辞.天问》

[22] 「日中有三足乌。 」——《论衡.说日》

[23] 《祭典》 曰:“共工氏伯九域。”言虽有水德,在火、木之间,其非序也。任知刑以强,

故伯而不王。——《汉书·律历志》

[24] 比如 顾颉刚的《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便很认真的讨论的这个问题,读者有空的话,不妨翻阅,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