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照护All Get!新手爸妈育儿秘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7
生活照护All Get!新手爸妈育儿秘笈 当新手父母正式与肚子里的宝贝面会,看见娇小稚嫩的新生儿,难免会因为对自己的带养技巧不够纯熟而感到没自信,尤其当宝贝发生一些看似「不正常」的状况时,更陷入手忙脚乱之中。因此我们特别汇整出带养0岁Baby的数个大重点,让爸比妈咪能够尽快步上轨道,变身人人称羡的育儿高手!

俗话说「我们都是成为父母后,才开始学习如何当父母」,想要扮演好为人父母的角色,除了心态上需要有所成长、调适之外,学习如何照顾宝贝,也是重要的必修学分。而照护重点举凡留意宝贝的身体状况、同理他们的情绪与需求等,各种层面都加以留意,才能算是合格的模范父母。

Point 1,照护关键,从「头」开始

在带养宝贝的过程中,新手父母经常会抱着许多疑问与怀疑,例如不少初为人父的爸比们会担心──宝宝的头部和身体都软趴趴的,如果没有用正确的姿势抱婴儿,会不会有不良影响?种种疑虑让新手爸爸干脆离宝宝远远的,使妈咪一人忙得不可开交。其实,只要聪明掌握照护重点,就不必担心照顾宝贝的过程出现NG状况题。

生活照护All Get!新手爸妈育儿秘笈

留心异状,保护前囱门 爸比妈咪应该会注意到,宝贝的头顶前半部中央,有一处摸起来会感觉到小小凹陷,带孩子健康检查时,小儿科医师总会轻轻的触摸此处,感觉前囱门的大小及压力。罗玉芳医师说明,此菱形状的十字骨缝合交界,一般长宽度约为2~4公分,通常在孩子半岁左右会渐渐变小,直到2岁后前囱门才会真正关闭。尹书田医疗财团法人书田泌尿科眼科诊所小儿科医师叶胜雄补充,由于前囱门直接连动脑部,但中间却缺乏骨头保护,因此在照护宝贝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避免过度 *** 前囱门。

而从前囱门的状态,也能略观察出宝贝的身体状况,例如当前囱门凹陷时恐有脱水危机;或当头颅内压力升高,前囱门会突起。罗玉芳医师指出,造成脑内压升高有许多原因,像是宝贝正处于哭闹、咳嗽、排便等全身出力的状态,或是发烧时由于心跳加快、全身血流速及血流量增多,脑部压力也会随之增高,另外,还可能是脑膜炎、脑出血及脑水肿等必须就医的情况,提醒父母不可不慎。

头骨提早愈合的警讯 一般来说,宝宝的前囟门约在16到18个月大之间愈合,如果在此之前摸到突起的硬块,要注意是否有头骨提早愈合的现象。若前囱门太早关闭,除了会造成头型畸形,还会使脑部发育受影响。爸比妈咪可以趁宝宝情绪安定的时候观察前囱门的状态,例如在婴儿睡觉或喝奶的时候将其直立抱起,若发现有异状,应尽快请医师协助评估。

生活照护All Get!新手爸妈育儿秘笈 Point 2,透视皮肤健康指数

皮肤完整覆盖我们身体表面各个部位,当病菌来袭,皮肤便成为防御的第一道防线,除此之外,皮肤还能调节体温对冷热的变化,更保存体内水分高达70%,由此可见其重要性。而宝宝的肌肤稚嫩,经常发生令父母不解的状况,该如何从皮肤的颜色及状态透视隐藏的健康信息?

这边青一块,那边紫一块 本应白 *** 嫩的婴儿,为何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除了身体表面黑青色的斑纹之外,竟连手、脚等部位都产生发紫的现象?罗玉芳医师说明,由于宝宝身体体积小,体表面积相对大,因此身体温度容易受周围的空气温度影响。周围环境温度低时,宝贝的周边血管易收缩,此时看起来手脚就会显得紫紫花花的。叶胜雄医师进一步补充,其实除了天气冷之外,婴儿手脚发紫的原因还有许多,例如发烧、缺氧或心肺问题等。

而臀部或背部上摸起来平平的,呈现灰蓝色的块状面积,通常是蒙古斑,一般来说在亚洲宝宝身上较常见,面积介于2~8公分之间,若范围过大,要注意可能和黏多糖症的其中一型有关。有些宝宝一出生就有蒙古斑,有些则在出生后数日后才出现,容易让父母亲误以为是受伤后的淤血,随着宝宝越来越大,蒙古斑会自然慢慢退去,因此成年人身上已经看不见踪迹。

小花脸,先评估后治疗 新生宝宝在2个月大以前,因为皮肤结构不成熟,因此经常会出现冒疹子的情形,最常见的就是在宝宝3~14天大左右, *** 的脸颊可能出现红斑,医学上称为新生儿毒性红斑,也就是一般俗称的胎毒,属于不需治疗即可自行消褪的良性红疹。罗玉芳医师提醒,接受母乳哺喂的宝宝,喝初乳的轻泻作用正好可以帮助宝宝加速代谢胎毒。不过脸上的红斑除了可能是新生儿毒性红斑之外,也可能是异位性皮肤炎或受湿热的环境影响而冒出的热疹,建议爸比妈咪在发现宝宝脸上冒疹子时,先交由医师诊断,以免耽误了治疗时机。

而宝宝的小花脸上除了红斑,也常会看到一颗颗黄色的分泌物,是谓婴儿脂漏性皮肤炎,宝宝脸上的黄色颗粒,是皮脂腺的分泌物,造成的原因不明。有时皮肤炎的面积很小,例如只分布在眉上;有时面积很大,涵盖了整片头皮。状况轻微者,只要用清水温柔清洗,随着时间就会慢慢改善;若皮肤炎的状况严重,则可以考虑配合药物加速恢复。例如在宝宝沐浴前先涂抹婴儿油帮助其软化及吸附皮脂分泌物,搭配含有煤焦油成分的洗发精,沐浴后再涂上医师处方的药膏,以免皮脂分泌物中躲藏及滋生细菌与霉菌。

生活照护All Get!新手爸妈育儿秘笈 Point 3,不「口」轻忽的要点

对宝宝来说,补充营养是促成健康发育的一大关键,而用来摄取食物的入口──口腔,父母更应悉心照料。过去许多人认为,宝宝长大后会经历换牙,因此就算乳牙蛀掉也无所谓,事实真是如此吗?关于许多不「口」轻忽的要点,让专业医师为我们详细说明。

口腔周围「淹水、散发异味」 宝宝4个月时,父母总会兴致勃勃的替他们进行「收涎」仪式,但许多爸比妈咪却发现,收涎仪式后宝宝的口水反而流得更多了?事实上,0~3个月宝宝的唾液腺不发达,口水量较少;4~6个月左右,才是宝贝唾液腺开始发达的阶段,但由于婴幼儿的口腔容积小,加上吞咽调节功能发育还不完善,无法及时将所分泌的唾液完全吞咽,因此会出现口水外流的情况;而7~18个月大的宝贝,则是因为宝贝正处萌牙期,乳牙萌发时顶出牙龈,激发唾液腺反射性分泌增加,但大部分幼儿在2岁左右,就能成熟的控制吞咽动作,因此父母看见宝贝口腔周围「淹水」时,不必太紧张。罗玉芳医师表示,其实宝宝开始流口水,也是发出可以尝试接受淀粉类副食品的信息,父母应该高兴才是,仅要留意清洁,以免引起口水疹。

不过曾有家长发现,替宝宝更换口水巾时,发现上面有股异味,一般来说,宝宝的口水应无气味,若父母发现宝贝的口水或口腔有异味,可能是由于口腔中的残余物或分泌物如倒流的鼻涕等,被分解后产生的挥发性硫化物,这些残余物可能隐身在牙缝间或舌背面,提醒父母一定要注重口腔清洁。

Must do!清洁口腔 3、4个月前的小宝宝因唾液腺尚未成熟,口水分泌不足,难以倚靠唾液清洁口腔,若未替宝宝清洁口腔,易感染鹅口疮。建议父母可以在宝宝喝完奶之后,让宝宝喝一点点温开水清洁口腔,叶胜雄医师强调,成人每天至少要帮宝宝清洁口腔1次,清洁范围包含舌苔及口腔,可以将消毒杀菌过的纱布缠绕在食指,沾温水湿润纱布,伸入宝宝口腔内,轻轻擦拭两颊内侧、牙龈及舌头上的奶渣与食物残渣,叶医师提醒,清洁过程照顾者应避开宝宝舌根周围,以免呕吐。

年纪再大一些的宝宝,可能开始长牙齿了,此时更要替宝宝的口腔健康把关,罗玉芳医师提醒,虽然乳牙在幼儿6岁之后会慢慢换牙,但乳牙健康与否关系到宝贝6岁以前的营养摄取,另外,健康的乳牙也有助于下巴骨架和语言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严重的乳齿蛀牙可能会感染至深层的恒久齿牙床,导致日后恒久齿摆脱不了蛀牙的梦餍。

生活照护All Get!新手爸妈育儿秘笈 Point 4,宝贝舒适好眠So easy

许多新手父母都会发现,宝宝在睡觉时总是状况百出,究竟是宝宝本身不爱睡觉?还是成人引导宝宝睡眠的方式有待调整?即使宝宝已经沉沉睡去,父母却仍放不下心,睡眠过程中,有哪些必知的重点?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宝贝安安稳稳,一觉到天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