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越古国,这座消失的古老国都竟然在广西武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5
网友们说“广西的朋友们,唱山歌还缺人吗?放不放假的无所谓,主要是想加入”,面对这个“广西专属”的快乐,从评论中可以感受到大家的歆羡。

连放4天假,大家都在做什么?

当然是“唱山歌”啦!

“壮族山歌”一直是广西的民族特色,其历史悠久,传说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现在。人们用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广西武鸣,古老的山歌发展成“歌圩文化”,大家耳熟的“壮族三月三”便从这里传播开来。

广西,全称“广西壮族自治区”。带有“壮族”这个词,意味着这里聚集数量众多的壮族人民。而“武鸣”正是“壮族”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广西最大的壮民族聚居地之一。

武鸣,被誉为“中国壮乡”。

当地人说的武鸣方言,被作为“壮语”的标准音。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时候,在文字上方出现这样一排标识。它们既不是英文又不是汉语拼音,而是壮语拼音。

壮语的发展,不仅仅是人们日常交流的用语,更是武鸣山歌的语言。

即将在4月份开始的三月三“歌圩活动”,是武鸣目前传统文化中保存最完整的“歌圩文化”表现形式。

“歌圩”的“圩”字意为“市集”,歌圩就是大家聚集在一起唱山歌、对山歌,人潮涌动形成像市集一样。

在2006年,武鸣“三月三歌圩”被确定为南宁市“一地一节”项目。

2010年,武鸣获得了国家工商局正式授权的“三月三歌圩”商标。

2011年,武鸣正式把活动名称“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扩展为“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

在这样的歌舞平台上,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文化走出了广西,被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

除了唱山歌,当地还有各式各样的传统民俗活动。

武鸣罗波庙会“骆越祖母王”祭祀大典,是三月三歌圩重要的大型活动,2014年被选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民俗项目”名录。

在三月初二的早上,家家户户开始准备鸡、猪、果盘等祭祀的用品,点上香烛,张罗着祭祀骆越祖母王。

等到指定的时间,队伍扛着骆越祖母像,在舞龙舞狮伴随下,和着八音声、锣鼓声,开始巡游。队伍所到之处,人们以鞭炮迎接,争相欢迎。场面不亚于过春节。

拜完骆越祖母王,在三月三歌圩活动正式开始时,会有“抢花炮”的比赛。花炮冲天,由不同镇的参赛队员开始斗智斗勇地抢花炮。比赛紧张刺激,精彩纷呈,让人看得十分过瘾!

五色糯米饭是壮族人的特色美食,它由4种不同的自然植物浸泡糯米而成,蒸出来的颜色浓郁鲜亮。“黑、红、黄、紫”,加上糯米本身的白色,称之为“五色糯米饭”。

在歌圩活动期间,人们使用超级大的蒸笼来制作糯米饭。

这个蒸笼可以蒸3389斤五色糯米,前面“33”代表三月三,“3389”这个数字代表武鸣区的总面积——“3389平方公里”。寓意武鸣蒸蒸日上,祝福武鸣五谷丰登。

看到这里,您可能会问文章标题“骆越古国”并没有说啊。别着急,往下看便知晓。

在上文中说到罗波庙的“骆越祖母王”,骆越指的就是骆越古国,这是一个在夏、商、周、汉代,以广西为中心的南方古国。

骆越古国创造了丰富而灿烂的文化,如稻作文化、棉纺织文化、龙舟文化、铜鼓文化、花山壁画文化、太阳文化、龙母文化、柱子崇拜文化等等。这些文化对中华文明、东南亚文化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那么这个古国具体是在哪里?

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专家研究,骆越文化的中心和最早的国都就在如今的广西武鸣,而境内的大明山南麓地区则是百越民族——“骆越”的重要发祥地,是骆越古国最早的都城所在。

大明山是古骆越人的祖山,它的壮语名字叫“岜(bā)是”,也是祖山、圣山的意思。传说大明山的山脉是壮族神龙“特掘”的化身,其中一座山从远处眺望像一个坟墓,那里安葬着龙母。

在大明山上有一个天坪景区,那里有八块神秘的草甸。它们成一字形排列,并且和北回归线垂直。这八个草甸上刻满奇怪的符号,整体似图非图,似字非字,当地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于是壮族百姓将这里称之为“仙圩”,说是神仙聚会的地方。

后来经考证,仙圩可能是古骆越人到山顶祭祀天地的地方。这些草甸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祭祀建筑群,在这里可以精准观察到日照无影的景象,测定回归年的准确时间。

说到坟墓、祭祀,你可别害怕。大明山山川秀丽、峰峦层叠,景色美不胜收。它以“雨后明空晴翠”而得名,又作“鸣山叠翠”。

除了天坪景区,还有望兵山景区的万亩杜鹃花长廊、飞影峰上流云潺潺的云瀑奇观、明静如镜的天湖美景……

由于大明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生态环境,这里为野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让它们能繁衍生息。

大明山不仅是候鸟停歇地和迁徙的必经之路,而且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叶猴、金钱豹等。

特别的是,黑叶猴在大明山海拔1500米的地方栖息,这种现象在广西境内实属罕见,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武鸣除了“歌圩”和“仙圩”之外,还有一个“鬼圩”,壮语叫“圩坊”。

骆越“鬼圩”的故事在壮族地区流传很广,说的是人死后灵魂都要回到老祖宗的居住地——陆斡。

传说灵魂进入“鬼圩”后先喝忘情泉,忘记人间情义。然后过10座铜桥、朝拜12座宫殿,才能在鬼圩“安居”。

因这故事,每当夜里的荒郊坟地出现点点磷光,老人就会说这是鬼点着灯笼去赶“鬼圩”。

而故事中的“陆斡”现指如今武鸣的陆斡、罗波、马头等大明山脚下的乡镇,这一带曾是岭南发现古骆越土坑葬和岩洞葬最多的地方。

骆越古国建国大典的第一个活动就是在七月初七祭祀为国捐躯的英灵,这些鬼魂牺牲的时候大多正值青年。

法师在七夕这一天,做法事引渡这些鬼魂来鬼圩相聚、过七夕。期间骆越后裔唱的《孝义歌》和《上殿歌》,讲述了情人七夕双双执手游鬼圩的感人情节,表达了他们生死不渝的情义。

“陆斡鬼圩”不仅是骆越古国建国大典的文化遗存,而且还是骆越后裔对骆越古国的回忆。

在历史长河中,城市的不断发展承接着人们对家园的美好愿景。

曾经因广西都督崇尚武功,把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地方命名作“以武而鸣天下”的武鸣,到如今把壮族山歌文化传播开来的武鸣,这座城市在骆越文化的遗迹上蒸蒸日上。

武鸣还有更多秀丽的景色、美味的佳肴、有趣的民俗活动,等你来到这里好好游玩、品尝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