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掉一个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18

人们的日常活动,大多源自习惯和惯性。习惯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十分巨大,所以我们应该学会驾驭习惯,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做习惯的主人,。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三位读友对戒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的一些见解。

【一】

为什么在有些习惯面前,我们显得如此脆弱?

精读君:我们通常容易出现哪些不良习惯?例如:过度沉迷于手机和网络?过度依赖甜食、购物等外物以解决压力?或者习惯性陷入不理智的感情?你或者周围人,是否有这样的现象或案例?

云淡风轻:周围最常见的不良习惯,就是被手机和网络给绑架,现在很常见的一种现象是:很多人走路时看手机,等人时看手机,开会时看手机,集会时看手机……似乎怕遗漏掉每一条信息。我一个同事说晚上临睡前不把订阅的网易新闻看完是睡不着觉的,有时看完了还要把评论也看完。就这样一直熬到午夜,每天起床都无精打采的。

TotoHo:我也赞同这一点。在我看来,比较常见的就是手机依赖症和拖延症,很多朋友多少都有这样的“坏”习惯,日常见到就是“低头族”。还有就是拖延,往往两者都一并“发作”。然而大家由于压力等因素,不想面对,然后无聊刷刷微信微博,直接影响就是晚睡晚起,恍恍惚惚度过一日,把任务拖到明天。结果明日复明日,明天依然还是这副模样。

木瑾:在我看来,常见的不良习惯是:对熟悉的人相较不熟的人,我们往往没有展现最好的状态。

精读君手记:现代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手机依赖症,更不容忽视的是,这种“现代病”也逐渐蔓延至校园。他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身上存在的不足检视自身。关于戒掉手机依赖症习惯,建议参考阅读我是如何戒掉手机依赖症的?


精读君:如果放任不良习惯的发展,会造成哪些消极影响,甚至严重的后果?

云淡风轻:不良习惯的影响我主要想谈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身体的影响,比如学生学习时坐姿不正,容易影响身体发育;抽烟喝酒影响健康;长期玩游戏看手机对眼睛的伤害。另一方面是对精神的影响,比如容易产生依赖心理,拖延习惯,很多事情缺少主动积极的态度。

TotoHo:相比日常的一些不良习惯,我认为最大的影响是麻木自己,容易松懈,从而缺失目标,感到迷茫,更甚是了无生趣。这样的结果是,让自己在最该绽放的年纪提前“死去”。也就是说,坏习惯容易让人迷迷糊糊,浑浑噩噩度日,只知道一天时间又过去了。等他终于有心回想往事时,却只能老大徒伤悲,发现自己竟然没有一件值得回味事情。

木瑾:任由不良习惯继续而不采取一定措施,最终的最终,会产生自责、焦虑、抑郁、不自信……总之,没有正向的变化(这变化是有一些“痛苦”的),成为不了自己想要成为的自己。

精读君手记:对于生活,如果我们缺乏整体系统的思考,无法察觉到缓慢、渐进的过程,很可能重演温水煮青蛙的故事。【二】

我们离改掉坏习惯,还差多远的距离?

精读君:为什么我们明明觉得这是个不良习惯,却始终改不了?形成不良习惯的原因有哪些?怎么针对性解决?

云淡风轻:不良习惯之所以不容易改,是因为它已经被嵌入了大脑的结构中,大脑会将这一系列行为变成一种自动惯常行为,当人们碰到一定的环境状态它就会启动,也就是《习惯的力量》所提到的习惯回路。

形成不良习惯原因应该很多,主要应该是环境的影响:周围人的影响,以及从小父母和家庭的影响等。

例如学生结交了一帮贪玩不认真读书的朋友,他想要读好书就很难。这种情况下,最好能改变环境,帮助他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

TotoHo:我觉得是决心问题,或者说自制自律。能意识到我们的不良习惯,我相信这就是很好的觉悟,可惜人们的觉悟往往不够深刻。另外就是没有巨大的能量足以驱动自己完成目标。原因大部分也是环境因素,人都习惯“盲目”嘛,没有接触到优秀的人或激励自己的人。

木瑾:原因有三,第一:自己的惰性,“自己的决心”撑不起自己的野心”。第二:大众环境,不良习惯似乎成了主流,少数个性化追求(向上、向善)被淹没了。第三:你还没有到不得不改的境地,还有次要的选择可以选择。

精读君手记:看来,环境对习惯的影响很大,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看法。精读君还是那句话,以他人为镜子,时时保持独立认识,三省吾身。面对红尘万丈的社会,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精读君:有哪些障碍,影响我们改掉坏习惯?改掉以后,怎样才能防止坏习惯复发?

云淡风轻:每一个坏习惯都是我们人格的一部分,我们不必去压抑它,应该理清自己的深层需要,去接纳、了解他们。坏习惯像弹簧,越压抑,有时反弹越厉害。比如经常在学校打架的学生,其背后可能是现实中缺少爱,要么家庭离异,或者是经常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这时候用侧面关心他的方法会比批评他的效果更好。

在《习惯的力量》一书提到:习惯是不能被改掉的,只能被替换,作者提出了习惯改变的黄金法则:要改变习惯,我们必须留住习惯回路中的暗示,提供旧习惯中的奖赏,但要插入一个新的惯常习惯。所以只能养成一个新习惯来代替。

TotoHo:生理因素,既然都是习惯,身体首先会接受不了,怎么都别扭,然后会很难找到自己的节奏。进而会影响心理,各种消极负面情绪也会积累。再者没有足够坚持到一定阶段,如果只是短期改变,则看不到成效,这就容易让自己不坚定,容易放弃。

木瑾:改变可能的麻烦、不适应性;培养好习惯,缺少支持、鼓励机制;还有培养好习惯的前期投资太大,而回报周期又太长。

防止坏习惯复发最好的方法,通过连续性或者周期性的对新习惯的实践,让培养的新习惯成为潜意识。【三】

用好习惯逐渐替换坏习惯

精读君:你或者周围人,有哪些好习惯?请举例说说,养成这种好习惯的过程和体验是什么样的?

云淡风轻:说说我自己吧,我主要是养成骑行运动的习惯。

能形成这个习惯,第一,团队监督,我有参加骑行协会。比如有时爬长坡,确实很痛苦,这时候如果有队友的激励,帮助会很大,因为你心里想,至少你不甘掉队。

第二,用成果激励自己。还是说我骑行的例子,有一次跟着队伍去金门环岛骑行,我也有过独自一人完成厦门环岛骑行的经历,这些成果会让我感到无比自信。

精读君手记:关于团队监督这一点,精读君深以为然。精读读友会成立的初衷,就是帮助读友养成阅读的习惯,不断提升自己。通过精读读友会一系列,不少读友或逐渐克服自身存在的障碍,养成了主动阅读的习惯,也提升了写作能力,实现输出倒逼输入,不同程度地实现了自我。

TotoHo:我主要是跑步健身和阅读。要么身体在路上,要么灵魂在路上,我觉得很有哲理。其实这过程就像精分:身体惰性想着放弃,但心里想着目标,又咬牙坚持,如此挣扎,但坚持下来就会很有收获。比如跑步前期会痛苦些,越到后面越停不下来。

木瑾:夜跑和阅读似乎是我课余最大的享受。

夜跑,只听着旋律音乐,放空自己。400米的跑道10圈跑下来,感受多巴胺带给身体的快乐。

阅读给自己独属于自己的空间,不受外物的绑架,虽然有时候这也有些任性。


精读君:为什么我们明明觉得这是好习惯,却养不成?你或者周围人,有什么促进养成好习惯的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

云淡风轻:首先,要养成一个好习惯有时要适当的投资,你要骑行至少要买辆几千块的自行车,要知道用平时上班几百块的自行车是很难骑得远。如果你要跑步,最好买双好的跑鞋,既是为了舒服,也可以促进你坚持跑下去。

其次,可以设定一个目标,那些成果会促使你坚持良好的习惯。喜欢跑步的,就去参加10公里、半马;喜欢骑行的,也可以参加当地骑行活动。目标成果可以很好的激励作用。

TotoHo:得要有一个明确目标,然后还要细化好,能看到具体的进步,才会有成就感,同时也不容易迷失;其次,有所奖惩吧,也是激励。还有重要的一点值得一提,得有记录自己成功的案例,增强信心,自控才能自信,反之自信也能更好自控。

木瑾:促进养成好习惯最粗暴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养成习惯这一举动成为你的唯一选择,你必须不遗余力。当然,在这过程中,也需要养成好习惯后一系列好影响来激励自己,时刻告诉自己,这是项伟大的事业(笑)。譬如说:很多完美瘦身成功并保持下来的女生们,知道这社会不只是看人内涵的时代,还是看外貌的时代。

以上就是本期“每周一谈”的全部内容,相信三位读友言传身教的访谈能对大家有所启发。我们应该了解和接纳自身的坏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逐渐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并持之以恒,一定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你的问题  这里有答案  微信公众号 【精读君】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