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美] 泰勒·本·沙哈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1

从三方面分享《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一、认知层面:本书给我的新认知
二、方法层面:结合本书和个人经历,尝试探索“幸福的方法是什么?”
三、价值观层面:人生观上给我的启迪

一、认知层面:本书给我的新认知
给我突破的认知是:我原本以为幸福是一种结果,然而《幸福的方法》中认为 幸福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对幸福的感知力
因为一点点小事,而欢呼雀跃的孩子,是不是幸福感爆棚呢?
为生活中的小事而感到很多小确幸的人,一定幸福力很强!

二、方法层面:结合本书和个人经历,尝试去探索幸福的方法是什么?
在此,我给出三个答案。
(一)专注当下,正念练习
我们或许会怀念过去,但过去回不去,未来又去不了。
而幸福的真正方法是:我在为未来努力,但我享受为未来努力的过程!
我们唯一能够关注的,就是自己的“起心动念”。

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白天上班,晚点要加班,回家要照顾家人另一半的无常情绪,要辅导孩子的课业,要面对孩子无故的大喊大叫,还得陪孩子玩,有没有觉得时间变得越来越少了?
我要忙工作,要忙教学,要忙客户,但是小孩子缠着你就是不睡觉。

孩子,占用了我们的时间吗?
我们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就不是“我”的时间了吗?
如一行禅师所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你的时间,我的时间。

当陪伴孩子的时候,一心想着:孩子,占用了我的时间,占用了我工作学习的时间!
“分别心”一旦出来了,你会不会发现,自己就特别焦虑?
更重要的是,这种焦虑情绪不能帮助我们解决和孩子的问题,反而会让自己更加痛苦!

而正念告诉你,当和孩子在一起,那就专注于陪伴孩子!
你知道这一切,都是我今天的生活。
陪家人逛街,陪老婆买宝宝,陪老公过生日,每个时时刻刻都保持“专注”,就是正念。

什么是正念?
我理解的是:深呼一口气,深吸一口气。
放过自己, 专注当下,享受过程
而真正帮我脱离出来的,是想在此分享的另两种方式:运动和冥想。

(二)运动和冥想
运动和冥想,《认知觉醒》中说:”终有一天,你要解锁这条隐藏的赛道——冥想。而灵魂要走得远,身体必须在路上,所以,运动吧!“

你可能会一开始和我一样,觉得冥想简直不可思议,觉得这得是”神棍理论“吧!
但这件事,却切实影响了我的生活,改变了我的”生存质量“和”竞争力“。

因缘巧合之下,被朋友带去音疗冥想课。
导师恰好就是音疗瑜伽的创始人,Nike签约的瑜伽导师、冥想导师。
给我影响最深的一次,是在浙江宁海山林里的音疗冥想。
那一天、是天时地利人和,随乐器的震动和声波,我感觉到自己,突然跳脱到了星际宇宙空间之中,一点都没有夸张!
而另一个我,从上帝视角内观自在,而身体还躺在瑜伽垫上。
这种超脱的感觉,有且仅有这一次。

人和人的差距在哪里?
说到底,就是”脑力资源利用率“,这最终形成了我们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暗时间》作者刘未鹏说: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并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就是高效学习的两个重要习惯。
我的理解就是: 高效学习=专注力的零秒启动和持久战斗力。

而运动和冥想的方法,一定能够提升你的幸福力、竞争力,加速你的成长!

正是这三种方法: 正念、运动和冥想
让我能够在焦虑和厌烦当中,寻找到工作中的100万次心流体验!
《心流》一书中提到的“工作悖论”:“54%的心流体验,发生在工作中,但是我们还是选择去休闲娱乐。这就是文化的惯性!”

我们能够掌控只有自己。
做事,尽心尽力。
做人,至真至诚。

面对人生重要选择的时候, 我们种下什么因,就会结成什么果。

如果选了,那就当吧。
当我所选,选我所当。
爱我所选,选我所爱。
任何时候,选择的权力,都在自己的手上。
没人逼我,一切都是我的选择。
既然如此,就无悔地担当吧!
走到哪一步,是哪一步;
能够走多远,就走多远。
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问心无愧,我便心安。
良心,长期以来就是中国人内在的一种哲学信仰 哲学信仰

三、价值观层面:人生观上给我的启迪
此次对我的启迪,最关键是对”幸福“的理解,我归结为两点:一 真诚,二 自信。
(一)真诚
做一个真诚的人,有一颗真诚的心!
本心为正,事无不可言。
对人真诚、对己真诚、对天地真诚。
有容人之雅量,才能活出至真至诚。
拓宽心灵,指的是我们容得下人;
容得下看不上的人,容得下那些比你优秀的人。
而后者,更难做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有的时候我们不喜欢一个人,不是因为他不好,而是因为她比我好。

(二)自信
什么是真正的自信?
你觉得我不好,你觉得我不怎么样,但我了解我自己,我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无论你把我贬得多低,还是夸得我多美,我知道我的分量还是没变!
我有闪光的地方,有固化的地方,有优点亦有缺点。
因为不管活成什么样子,
总有人喜欢我,总有人不喜欢我。
真正自信来源于自己!
有一颗玲珑别心,有一个有趣的灵魂,有一种独特看待世界的眼光,那叫自信。

反之,是什么?
嫉妒和傲慢。
第一,为什么会嫉妒?
我猜测其中一个原因是:自我认识的偏离。
认识自我有两个角度:自我评价机制
一是他人的评论,二是自觉。
自觉是自己对自己的客观、公正、不保有偏见的评价。
对于自觉,我的理解是:
它是东方文化中的: 自省,明心见性!
类似于西方文化中的: 元认知,超我。
即复制出另一个“我”在第三视角、上帝视角来反思自己的认知思考过程。
此外,为什么人们经常会在无限的夸奖声中自大傲慢?
为什么会在别人的贬低批评中无端自卑?
他人的评价,能够帮助定位自己。
前提是,他人是有能力的评价者。
他们会勇敢地给予你真实的评价,能够成为“平面镜”,而不是“哈哈镜”。
我想,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第二,过度的自信是”傲慢“
曾国藩家书中提到: 满招损,谦受益。
真正有自知之明的人,他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
在自己能力边界之外的东西,他保持谦逊。
知我所能,我所能者尽善尽美。
知我所不能,我所不能者虚怀若谷。

对于比自己厉害一些人,以人为师,大胆请教、真诚学习!
遇到相同能量的人,那就太棒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同能量才能相互识别,互相欣赏,成为知己。
对于比自己低一些的人,充满爱和关怀,真诚或嫉妒,自信或傲慢,你会选择什么呢?

《幸福的方法》,幸福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是我们的“心”。
幸福是一个人的心境,取决于内心强大与否。
幸福亦是一种能力,是感知幸福的能力。
如果再把能力再细化一些,那就是两种能力:
一种是顺境中怀着感恩、去享受美好的能力;
一种是在逆境中懂得与不幸共处的能力。
尤其是后者。

在黑暗当中、在不幸当中、在困难当中、在悲伤当中,仍然会竭尽全力,给自己创造一点点美好和希望!
用什么?正念、运动、音疗、冥想等等,都是方法。
幸福四象限,让现在幸福,未来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