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物品利用航天技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1
问题一:生活中哪些物品利用航天技术?(衣、食、住、行、其他这几类) 我觉得是

⑥ 住需要的是房子,建房子要水泥,行要开汽车,摩托车,都要烧汽油

问题二: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到了航天技术 电节能系统,烟雾检测器,食品干燥剂,太阳镜、钻头无线电设备,纸尿裤,太阳能,微波炉,记忆泡沫 ,

问题三:航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举几个例子,尿不湿、方便面中脱水蔬菜、航天育种、太阳能电池板、卫星导航等都有航天技术的贡献,可谓覆盖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在航天技术的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也就形成了很多的需求,进而推动技术的发展。离人们近的就如上面提到的那几个例子,还有一些离人们较远的,例如航天对新材料的需求,推动了化工业的发展,最初在航天上为了隔绝真空而使用的密封垫材料有机氟,如今已经是中国化工业的拳头产品。
还有一些其他的例子,汤姆・克鲁斯戴过NASA用半透明材料多晶氧化铝制成的隐形牙套;姚明借助为空间站研制的“反重力跑步机”进行过恢复训练;最初是为防止宇航员的眼睛被强光灼伤而发明的太阳镜,如今早已成为“时尚潮人”之必备;近年来备受年轻人追捧的iPhone手机,其高清摄像头技术离不开用于太空望远镜中的CMOS感光元件。

问题四:航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衣食住行其他这些怎么填? 航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手机,移动通信,导航,定位,太空育种,

问题五:航天技术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呢 卫星还能为农民提供农作物产量估计与病虫害预报,为渔民提供鱼类的位置信息。“我国的多模态微波遥感器已经实现了全天候全天时的对地观测能力,能够看到海洋的物产情况,哪个地方有鱼群,鱼群大致有多大都能判断,作用不言而喻。”
[医疗]
用航天技术研制出人工组织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制了“生物反应器”供研究使用,这些反应器是用来制造韧带等人体组织的。它们中和了地心引力,所以细胞能够像在身体里一样生长。微型心脏泵就是利用航天飞机上的燃油泵技术研制出来的。
太空病药物也能治晕船
第一例太空疾病紧随载人太空飞行而来,这就是失重所导致的定向性障碍。宇宙医学研制了多种药物和设备,以解决上述及其他由于长期失重所引发的疾病。其中一些方法还可用于治疗晕船等常见的疾病。
智能材料提高制作假肢的技术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有关下一代航天飞机技术的研究将产生广泛影响。目前正在研究在被改变形状后仍对原始形状有记忆功能的“智能”材料。这种材料可能有助于提高制作假肢的技术。
派生出测量身体状况设备
用于测量脉搏和其他身体状况的非侵入式传感器,就是由监测宇航员用的类似设备直接派生而来的。
新药研发
“人类近半个世纪的空间活动,获得了大量的科学成果,有的已经用于改善人类生活,有的将在不远的将来体现到百姓生活中。”
从人命关天的“人造心脏”、肾透析技术,到脚上的一双旅游鞋,无不是空间技术的“杰作”。
[太空蔬菜]
太空具有在地球上难以模拟的、独特的高真空、强辐射、微重力等环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实验场所。利用太空特殊环境诱导植物性状变异,培育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就是太空育种。
自1987年以来,我国进行了300多种农作物种子卫星搭载试验,完成了50多个品系大面积种植推广。
不完全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已有43个品系在大面积种植推广,北京、上海、黑龙江、江苏和甘肃等地都有太空育种基地。“航椒三号、四号”“太空葫芦瓜”“航茄一号、三号”……这些可口的太空蔬菜,营养成分普遍提高了30%~46%,已经摆上了寻常百姓的餐桌。
我国近年来的10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在人体的几百万种蛋白质中,人类已经了解的不足百分之一。“空间微重力环境下,蛋白质可以生长出很大的晶体,可以用来进行结构分析。如果应用到制药上,每分析成功一种蛋白质的结构就会生产出一个新产品。”
据悉,美国用于开发一种新药的研发费用一般在5亿到10亿美元,平均耗时5年左右。空间环境下研究蛋白质无疑会大大提高效率和质量,其成果可能用来改变人类健康状况,解决食品、医药等问题,大大提高人的生存质量。胡文瑞估计,把这些变为现实,“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然而,成果一旦应用,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将是难以估料的。”
太空食物方便了日常生活
超市中的许多冻干食物就是宇航员们吃的食物。
[生活]盯  可释放压力的床垫诞生
以聚氨酯材料制成的“记忆泡沫”床垫,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明的。用这种泡沫制成的床垫可以释放压力,给身体各部位完好的支撑。
发明更聪明的机器人
相对于光速来说,人类与探索整个太阳系的机器人的通讯时间太长了,地面控制难以作出“即时决定”。因此,宇宙飞船上的工程师们发明了越来越聪明的人工信息系统,这样,机器人可以在不需要人类控制的情况下自动作出决定。
带人类看更远的东西
“哈勃”太空望远镜1990年刚发射的时候传回的影像还是模糊的。但是在发......>>

问题六:航天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事例 一提起航天技术,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高深莫测,就像太空给人们的感觉那样,遥不可及。事实上,许多航天领域的技术,已经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啦!就跟我去见识一下,看看那些陌生的航天科技是怎样应用到我们生活中的吧!
防划痕眼镜
大家都知道,我们生活的空间环境中飘浮着许多灰尘和小颗粒,美国宇航局为此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涂料,用来保护空间设备免受其害,特别是航天员的头盔。后来,美国的一家太阳眼镜制造商得到美国航天局的技术授权,用这种特殊塑料涂层做出了太阳眼镜。太阳眼镜的耐划痕能力比普通眼镜强十倍以上。你们明白太阳镜跟普通眼镜的不同之处了吧!

卫星电话
大家知道我们为什么能跟大洋彼岸的朋友打电话吗?这可是卫星的功劳。在人类能够进入太空之前,美国航天局就建造了卫星,让人们观察外部空间的状况。后来,利用这种卫星技术,卫星电话应运而生。现在每天有200颗左右的通信卫星运转在地球周围,为我们提供跨国卫星通话的服务呢!

耳温计
大家还记得吗?在甲型H1NI流感盛行的时候,同学们每天进入校园都要测量体温。有没有细心的小朋友观察过测体温的体温计呢?传统的水银温度计使用的时候不仅费时,而且难以辨认,总让人感到不方便。自从有了耳温计,这个难题就解决啦!耳温计是美国宇航局与美国Diatek公司于1991年研制的,它利用红外线在测量温度方面的优势,只需要两秒就可以准确测量人体温度。有了它,我们就能又快又好地测体温了!

弹性鞋垫
你们知道宇航员的鞋垫中有什么奥秘吗?原来啊,美国阿波罗计划中宇航员穿的月球靴装了特殊的鞋垫,它不仅为宇航员在月球行走提供弹力,而且通风透气。自从登月成功后,许多运动鞋公司都采用了这项技术,在鞋底放置弹性软垫,受到了广泛欢迎。现在这些鞋垫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运动鞋中了。现在,是不是觉得现在的鞋子走起路来越来越轻便呢?

水过滤器
我们每天饮用的纯净水,是怎样被净化的呢?这还要感谢美国人。他们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就发明了水过滤技术。为了使干净的水在更极端的情况下,能保持较长的清洁时间,美国航天局又进一步改善了水过滤技术。水过滤器内置有大块的活性炭,这种木炭经过专门的活性处理,能消除在水中的病原体并杀死细菌。同时,木炭也可以防止细菌进一步生长。众多的水过滤器生产厂家利用这种技术,每天给全球无数的人提供纯净的饮用水。有空的时候,你们可以仔细观察家里的饮水机,看看里面有没有活性炭呢?
望采纳!

问题七:我国在航天技术领域主要取得了哪些成就 找了很多,最简洁是这个了,选着抄吧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5年10月长征火箭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神舟”三号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总结: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飞跃,我国载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令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 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中国航天人以他们的智慧与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跃升。
同世界其它航天大国一样,我国的航天事业也是从研制导弹开始的。
50年代中期, *** 主席和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周恩来总理组织制定了包括火箭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1956年2月,刚从海外归来的钱学森博士提出发展导弹技术的建议。在他的主持下,由30多名专家和10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组成了一支科研队伍,在简陋而又艰苦的高峰。
1956年10月8日,在聂荣臻元帅的直接领导下,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建立。我国科技人员和工人开始利用苏联的援助,通过仿制学习自行设计的本领。
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
1962年3月21日,我国第一种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首次发射失败。然而,航天技术发展道路上这第一次重大挫折却并未使科技人员气馁。
1964年6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它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此后,我国刚刚起步的航天事业捷报频传:1966年,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1970年中程和中远程导弹相继完成飞行试验;1971年远程导弹飞行试验基本成功。这一切为我国地地战略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80年代以来,我国远程战略导弹全程试验和水下潜艇发射固体战略导弹相继成功,表明中国已经掌握了有效的核反击能力,提高了国防现代化水平。同时,各种战术导弹研制也获得重大进展。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58年5月17日, *** 主席在 *** 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65年,在我国地地导弹取得一定发展的基础上,开始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