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磅调查:起底中国足球“假洋教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6

编者按

随着中国足球改革的深入,抓青训、抓基础成为圈内人士的共识,也日益引起 社会 各界的重视。由于本土青少年教练的缺乏,包括 社会 青训、学校足球甚至俱乐部青训,都不得不从国外引进不少“洋教练”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地方出现了“假洋教练”等问题。如何规范引进国外优秀青训人才,更好地促进中国足球青训发展,成为当下必须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假洋教练”风波背后

维克多(化名)是一名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半年后他就离开了学校,在河北一家半职业俱乐部踢球谋生。此外,他还做着一份教小孩子踢球的教练工作。尽管没有任何教练证书,维克多这份工作找得并不困难。

当问及是否知道执教需要资质时,维克多说:“我也知道这不对,但很多人都在这么做,看起来也就没有什么风险。教孩子踢球并不是一件坏事。”

“现在市场上外籍教练需求量很大。很多家长觉得中国足球不行,教练更不行。外教还能让小孩子接触外语,家长就愿意找外教。一些青训机构外教的课时费能够达到中方教练收费的两倍。”北京某青训俱乐部总经理坦言,在快速增长的需求下,(像维克多)这样不具备资质的教练并不少见。

“家长和学生很难分辨外教的水平,中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在这个过程中,留学生也好,想赚钱的人也好,受利益驱使,就出现这种所谓的假洋教练。”该总经理表示。

重庆一名校园足球教练透露,足球市场火爆后,不少英语培训机构的外教也跳槽去做了足球培训。“甚至有一个在重庆卖小面的美国人艾文,平时和我们踢踢野球,也去做了一段时间青训。还有一篇《小面馆洋老板执教重庆首个外资足球学校》的报道发在网上。”该教练表示。

据了解,一名持有欧足联B级或A级教练证、有青训带队经验的外籍足球教练在中国的月薪大约在人民币18000元到40000元之间,加上手续、翻译、食宿等费用,总花费还会更高。

“而那些来自足球发达国家的人或多或少都会踢球,培训机构请一名会踢两脚的外国人来充门面的花费往往不到一万,有些兼职甚至3、5千元就够了。”一名业内人士表示。

“相比起大城市,中小城市的假洋教练现象更加突出。2017年就曾经遇到过经纪人向我推荐,说是只要外国人的脸,办假证就行。”中部地区某县级市一名青训机构负责人说。

证书的真假是否能识别?一名地级市足协负责人表示,世界各国教练员体系各有不同,即使基层地方足协层面也很难分辨,只能通过训练去把关。

一名在中国工作超过3年的英国足球教练表示,有很多人把来中国当教练想得过于简单,也是假洋教练出现的原因之一。“英国在内的很多足球发达国家都存在教练员资源过剩,很多人很难找到教练工作。听说中国足球市场火爆就来碰碰运气,其中有些没有任何执教经验,也不了解中国。”

“我遇到过只会教小孩说英语,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外籍教练。小球员们并没有得到与学费相匹配的高质量训练,练错了比不练还可怕。假教练更低的薪水还拉低了市场行情,挤压了真教练的生存空间。中国足球最终成了最大的输家。”该教练痛心疾首地说。

“非法工作”的真洋教练

“在中国,有一部分外籍足球教练是在非法工作,这已成为常态。”这是一则2018年12月发布在英国足球教练员招聘网站中的一段话,在圈内广为流传。

马特·沃德介绍,这与中国工作许可的要求和足球行业的特殊性有关。根据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等有关部门颁布的《外国人来华工作分类标准(试行)》,外籍青训足球教练属于外国专业人才B类,申请工作许可的申请人必须具有学士及以上学位和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

“但是考取教练员证书与大学无关,欧洲乃至全世界有许多足球教练员都不具备大学文凭,很多职业球员出身的教练可能都没读过大学,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是好教练。”马特·沃德说。

西班牙教练罗德里格·恩里克的情况则有所不同。2016年8月,拥有欧足联A级教练证并且完全符合工作签证申请标准的罗德里格,通过一家西班牙经纪公司来到成都执教。让他奇怪的是,该公司并未为他按规定申请工作签证。

不仅如此,罗德里格表示,他的薪水、福利都和经纪公司此前承诺不符。俱乐部把各项费用都先打到经纪公司,他只能拿到其中的45%,其余55%全部被经纪公司拿走。

当问及为什么不起诉该经纪公司时,罗德里格说:“我不懂中文,我不知道(我和经纪公司签的)合同在中国是否合法。我们被缚住了双手,我又必须要赚钱养家。我哭过很多次。”

罗德里格介绍,据他了解,遇到类似情况的西班牙教练并非个例,他有两名同事都因为同样的原因选择离开中国。

中超某俱乐部负责青训的副总经理表示:“足球经纪人很重要,但中国的经纪人制度还不够完善。这种吃完原告吃被告的行为,职业俱乐部也深受其害。”

“我们很早就递交了申请,也符合条件,但一直没通过,希望能够在他的 旅游 签证到期前办好。”该负责人说。

“为了满足各项规定,这个工作签证我们办得很辛苦,人力和时间成本很高。”长沙市腾跃足球俱乐部董事长谭迪说。

“工作签证是法律问题,大家必须要遵守。但是从未来来看,如果中国想要更多的优秀的专业教练,能不能在审核中更多以教练员执照作为标准,而不是大学文凭。”马特·沃德呼吁,“有很多教练来中国很快就走了,因为他们需要承担非法工作的风险。中国如果想要更多高水平、能够长期工作的外教来提升足球水平,这个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挂牌、擦边球,“洋青训学院”又真假几何?

“我承认有国外职业俱乐部是在中国认真做青训,也做得很好。但也有一部分职业俱乐部,只是到中国来挣快钱,收取挂牌费用。”一名曾运营某英超俱乐部在中国授权青训营的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国内一些青训机构、 体育 公司会每年付给国外的职业俱乐部一笔10万到40万的挂牌费用,获得授权以俱乐部的名义开办足球学校。但这些青训营和俱乐部的实际关系,也仅仅是名义而已。

“俱乐部并不在意这些在中国授权挂牌的青训营,因为他们不需要付出任何投资,都是中国公司在运营。他们也不在意青训营的质量,教练和俱乐部也没有关系。即使有教练确实是从英国过来的,很多都是没有任何经验的,只是因为中国需要就派过来了,这种情况很普遍。挂牌的青训俱乐部往往收费更高,但是并不意味这能为小球员提供更高质量的培训。”该负责人表示。

“他们甚至连俱乐部的正品球衣都不愿意提供,我们都得去淘宝上买。”该负责人笑称。

据了解,巴萨俱乐部目前在中国开设了数所足球学校,分布在青岛、成都、海口和云南昆明等地,其中并没有重庆。

社会 青训体系中的发展与未来

据中国足协官方统计,截至2019年5月,全国各类 社会 足球青训机构从2015年的1983家增加到6951家,四年间增长了4968家。2015年足改方案的颁布,极大地刺激了足球培训市场的增长。

社会 足球青训机构的崛起,成为校园足球与专业足球和职业足球的重要纽带,是中国足球“五系一体”青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家职业俱乐部青训部门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踢球的小孩越来越多了,俱乐部选材也变得更加容易,这其中 社会 青训机构的作用功不可没。

“坦白讲,作为市场化的青训机构,教育部门、 体育 部门(对我们)的约束力都很小,真正有约束力的还是市场监管部门,但市场监管部门又没有能力去审核教练员资质这些专业的东西。”一名 社会 青训机构负责人表示。

至于如何解决问题,有不止一家青训机构从行业发展层面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如果大力整顿,很担心拉低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行情,然后一管就死。与其纠结于假教练等等问题,不如更多向家长和学生宣传什么是好的训练和教练。 社会 形成共识,自然就没有假教练的生存空间。”

中国足协和许多地方足协也在积极引导 社会 青训机构发展,旨在通过足协品牌青训机构认证和搭建官方竞赛平台等方式,来推动行业规范的树立。截至2019年5月,在中国足协申报系统注册的 社会 足球青训机构2019年达到816家,比2018年增长183家。

除管理体制机制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假洋教练更多反映出的是国内教练员,尤其是青训市场教练员供不应求的问题。问题的核心在于,中国缺乏自己本土的优秀青训教练。

“如果中国教练水平无法得到质的提高,家长自然会倾向于选择外教。”一名资深从业人员表示。

“现在情况很矛盾。退下来的职业选手或梯队选手,文化水平不行。有一次永川办C级教练员培训班,有两个职业球员,死活就写不出来教案。另一方面,教小孩子踢球必须身体力行地演示动作,没有专业培训过的教练也不行。教练缺口太大了。”重庆永川足协副主席田静表示。

同时,教练员的分布还存在地区不平衡的现象。“大学的 体育 学院、 体育 类院校基本集中在大城市,他们的毕业生是从事青训行业的主力军。我们同学毕业后基本都留在城市里了,愿意回区县的稀缺,其中足球专业的更少。区县里面也想要发展足球,问题就大了。”一名 体育 院校毕业并在一线城市工作的青训教练表示。

根据中国足协统计,2015年来以青少年为主要服务对象的B、C、D级教练员培训开班期数和培训人数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合计4年间(2015-2018年)教练员培训人数增长近38000人,但依然无法满足中国足球市场的需求。

“由于发展基础过于薄弱, 历史 欠账太多,目前的发展依然满足不了快速增长的教练员需求。旺盛的需求还催生了各种良莠不齐的教练员培训班和大量的教练员‘多国部队’。 社会 足球青训机构的教练员水平普遍较弱,缺乏行业的规范和标准,都有待进一步治理完善。”中国足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足协近年来已经实施一系列举措,以完善国内教练员和在华外籍教练员的相关制度和管理规范。同时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检查,中国足协成为日本之后,第二个获颁《亚足联教练员公约》职业级资格证书的国家协会。教练员培养体系和注册管理体系都在逐步完善中。各地方会员协会也按要求已经开展了对在华外籍教练员的资质认定工作。”中国足协技术部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