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对企业管理实践的意义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1-01
海底捞餐厅的内部管理模式不仅成为餐饮界的学习和评论的热点,也发展成为服务业或很多其它行业,甚至是商学院争相研究或学习的一个范例。其管理模式也曾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有过详细报道。那么,海底捞炙热的管理模式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又该如何辩证来看待?
热点一:人性化前厅管理
概括海底捞的人性化前厅管理在对于内部人员管理上,公司认为:“人是海底捞的生意基石。单是用流程和制度培训出来的服务员最多能达到及格的水平。制度与流程对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同时也压抑了人性,因为它们忽视了员工最有价值的部位——大脑。让雇员严格遵守制度和流程,等于只雇了他的双手。” 这是对海底捞人性化管理的描述。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给予员工好的福利待遇,例如好的薪酬水平、好的住宿条件、家庭关怀等。二是独特的激励模式,考核指标集中在客户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而非单一的利润指标。三是工作的独立自主权,使员工拥有客户服务的自主权利,如下放财务权限、服务员有免单权等。
在我们看来,对于人性化管理本身,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给员工好的待遇、好的福利、好的激励等,这些都是必要的,也是任何一家企业在人员管理上的重点。可以说,海底捞已经走到了很多公司的前面。
流程标准化和企业的发展阶段相关。我们可以看到,人性化以及弹性管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一个好的激励杠杆,使得员工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空前提高,另一方面,这种管理模式也带来了内部管理的一些问题。如员工的自主性过大,个性差异带来处理问题的差异等。随着公司的发展,连锁经营规模的扩大,内部管控力度减小,将会带来各方面的管理问题,这一点可以通过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企业令人叹为观止的标准化流程中看出。企业想做大做强,向外开拓疆域,必须拥有国际化的视野,建立标准化的流程。同时,流程标准化也是对于加速人才培养,防范经营风险的助推剂。
流程标准化的目的是在支持运营目标的基础上实现效率的最大化,而不是禁锢人的思维与行为。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操作的结合。比如,按照企业功能的不同,流程设计会按照重要性分为不同的层级。以规范不同层面的业务流程。其中,某一流程的建立的必要性根据业务的特征确定,而不是事无巨细,统统建立硬性标准。企业在流程优化时,即是在做“加法“,也是在做“减法”。即要建立流程与分级标准,又要简化或抛出影响实际操作或降低管理效率的流程。
热点二:标准化硬件管理
“与前厅人性化的管理办法形成鲜明对比,海底捞的后台生产,极尽量化管理之能事。”
海底捞在全国已建成四个这样的配送中心,为各地的门店服务。为这些配送中心提供规划、建设、管理咨询服务的是麦当劳全球物流合作伙伴美国夏晖公司。
另外,在内部管理系统方面,为了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顾客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的提升,海底捞构建了一个高效的信息化平台来支撑企业的高速发展。从2006年开始分步实施ERP系统的建立,通过三年时间,海底捞成功建立并完善了涵盖企业“人、财、物、产、供、销”完整的管理体系。
海底捞在后台管理方面值得称赞。中医上讲,人体的经脉就是把人的内脏、四肢、五官、筋、骨等所有部分都联系起来生命线,如果经络通畅,能为人体传输能量,身体才能保持平衡统一,维持正常的活动。类比到企业,似乎与企业的流程对企业的作用异曲同工。流程是任何一个企业的驱动力量,流程涉及到企业的相关部门、相关人员,承载企业相关的业务数据在不同部门之间流转。如果企业没有一个科学的流程支撑企业的运转,或者任务流转活动缺失或不畅,视必会失去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市场竞争力,从而给企业目标效益实现带来阻力。
流程标准化和行业以及组织特征相关。一般而言,对于那些管理和运作规则程度要求较高、业务产出标准较高的企业。流程的标准化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从流程管理入手,才能将企业的原始资源通过一系列有目的的有规则的活动转化为市场需求的更有价值的资源。而对于知识型、研发型、创新型产业,建立硬性流程反而禁锢了经营业务的开展,降低了人员工作的自主性,甚至降低了工作效率。
综上,流程标准化的建立应在考虑企业发展阶段、行业及公司背景、组织内部特征等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流程分级标准,按照业务流程与业务类型建立相关标准化流程。其中,对于公司、部门及岗位所涉及到的流程而言,建立以及如何建立相关流程都要根据管理规则与实际需要进行确定。因此,流程的存在与否的论证及其合理化设计至关重要。只有深入调查、反复沟通,才能建立起企业应该且需要的流程,以达成支持战略目标、提升组织运行效率的目标。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企业管理的“人治”特征固然和地域文化相关。但是,在今天这个时代,在“社会规则”与“人性道义”时常产生矛盾的情况下,欧美企业的“法制化”管理仍然是一个趋势。制度化的建立,包括管理流程的优化,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运作效率,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举措。因此,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操作相结合的管理理念,将会是中国企业优化管理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大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0-30
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是企业健康运转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只是重视企业发展、重视企业经营,弱化或忽视企业管理是严重不合理的,必将埋下严重的隐患。
加强管理、加强企业内部的监督检查是确保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越是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越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越是要靠加强监督检查。
加强企业的监督检查,对于及时发现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规避经营风险,将会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
企业的最终运行结果,绝对不是只靠企业内部的信任机制,最终确保企业健康运转的主要机制只能靠监督检查,经常不断的监督检查,多元化、多层次的监督检查。离开了监督检查,再好的企业也将会发生问题。
企业的监督检查,不能靠形式、不能靠走过场,必须要靠实实在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海底捞的问题,主要就是监督检查机制的严重缺失,或者是不健全,或者是走过场。这终将导致发生严重的问题。
----企业的监督检查管理成本将会成为企业的主要成本。
海底捞事件是给许多连锁企业敲响警钟。
近几年来,由于业绩的下滑,许多企业在压缩管理成本上下功夫,减少管理岗位、减少监督检察环节,压缩管理成本开支。这将会给企业的健康运转造成很大的隐患。
在当前,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法律越来越健全的环境下,企业必须要更加注重管理工作,特别是要在确保食品安全、确保企业各项工作标准特别是卫生标准的落实上下功夫。
为此,于此有关的管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加强,绝对不是企业多余的成本,是企业维持正常运转必须的开支。
并且从现在来看,这一部分的开支,未来不但不能减少,反而会要不断加大,岗位要加强,监督检查要更加到位。
----企业管理要靠一个体系
最终支撑企业做大的一定是企业的管理。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如果放眼于做大企业,一定要高度重视企业管理工作。
企业管理工作是一个体系。是要搭建起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体系。包括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组织建设、企业的标准化建设、企业的督导体系建设、企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企业的激励机制建设、企业的考核机制建设等等。
在这当中,不能缺失任何一项重要环节。同时,必须要确保任何一项建设都是扎扎实实,能够得到认真严格执行的落地。
企业管理永远都要是以企业内部发展需要为前提。不能仅仅是照顾员工满意,也不能仅仅是考虑外部影响。员工满意、外部影响都不能完全代表企业利益。
----企业管理必须要培养一支有担当的管理者队伍
企业最可怕的是管理者的不作为。
海底捞事件充分说的是企业管理者的不作为所给企业带来的严重危害。
作为企业的老板必须要解决好管理者的问题。必须要培养一支有担当的管理者队伍。
作为企业的任何一级管理者,必须要清楚:管理者就是要发挥自己的管理责任。就是要在自己的岗位上确保不能发生违背法律、违背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的事情。最起码的是不能发生违背基本履职职业道德的底线。

总之,管理是企业发展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支撑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企业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