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目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咨询目标(Counseling goals)就是求助者通过自我探索和改变,努力去实现的目标;咨询目标也是咨询师通过心理咨询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对求助者帮助,最终促使其实现的目标,咨询目标是由咨询的双方商定的结果。

一、如何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注意事项

概念

咨询目标就是求助者通过自我探索和改变,努力去实现的目标;咨询目标也是咨询师通过心理咨询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对求助者帮助,最终促使其实现的目标。从这个角度上讲,咨询目标既是求助者的目标,也是咨询师的目标。是求助者、咨询师双方共同要实现的目标。

咨询时要按照咨询目标进行,咨询目标既不能由求助者提出后再请咨询师帮助实现,也不能由咨询师提出让求助者去执行。咨询目标是双方共同的目标,应该由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商定,“商定”一词生动地解释了咨询目标的来源。有些求助者可能会主动提出咨询目标,但能否成为真正意义的咨询目标,还要看咨询师是否同意,求助者单方面提出的目标可能不是真正的咨询目标。同理,咨询师制定的咨询目标也可能不是真正的咨询目标。

二、特征

1、属于心理学范畴。咨询师需要理解,咨询的任务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因此咨询目标应该是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对于不属于心理问题的求助,一般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心理咨询主要涉及心理障碍、心理适应、心理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对于某些既存在躯体疾病同时又存在心理问题的求助者,心理咨询的目标不是解决躯体疾病而是应该针对躯体疾病引起的心理不适,或者针对引起躯体疾病的心理因素。此时心理咨询的目标可能和医学的目标有联系,但两者有明显本质的差异。在医疗部门虽然也会涉及心理咨询的思想和方法,但本质上是医学模式的。在心理咨询中,虽然有时也需要药物或其他医疗手段的辅助,但主要的或首要的是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2、积极的。从心理咨询的性质来看,心理咨询的目标应该是积极的。一般来说,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是积极的,而回避问题则往往是消极的。如某位大学生因控制不住上网玩游戏,学习成绩不理想,虽然自己也认为不应该这样做,但并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学习现状。认可、接受学习成绩不理想,换专业:退学等,都是消极地解决问题,都不应该成为咨询的目标。咨询目标应该是积极的这一特征容易被某些咨询师所忽视,但其意义很大,咨询目标的有效性,在于咨询目标是积极的,是符合人们发展需要的。有些目标虽能解决求助者的问题,但如果是消极的,就不适合当作心理咨询的目标。

3、具体或量化的。咨询目标是咨询师、求助者共同努力实现的目标。咨询目标若不具体,或没有量化,咨询中双方就难以执行也难以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咨询目标越具体,越量化,就越容易执行,也方便进行咨询效果评估。

4、可行的。咨询目标是需要双方在咨询中去实现的,因此应该商定在可行的范围内,而不要让咨询目标超出了求助者可能的水平,对于不可行的目标,咨询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与求助者协商,争取将目标限定在可行的范围内。比如调整目标或把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具体可行的小目标。对于由于咨询师的原因而难以达到目标的,咨询师也要同求助者讲清原因,重新制定目标或中止咨询或转介给合适的咨询师。

5、可以评估的。咨询目标是双方要实现的目标,应该至少有一种评估手段或方法可以对目标的进展情况或是否实现进行评估。如果咨询目标无法评估,也不称其为咨询目标。咨询中双方可随时对目标实现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估,这样有助于双方都看到变化,尤其是求助者能看到进步,鼓舞双方信心。通过评估,也可发现存在的不足及问题,及时调整目标或采取措施促进咨询目标的实现。

6、双方接受的。一般来说,咨询目标是双方要实现的目标,应该由双方共同商定。但无论是求助者主动提出的还是咨询师提出的咨询目标,都应该是双方接受的。若双方的目标有差异,则应通过双方交流来修正,最终双方都接受为止。若无法协调,应以求助者的要求为主。

7、多层次统一的。咨询目标多层次的统一含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如果仅有一.目标,则咨询目标的特征应该是统一的。即使某次咨询中商定的咨询目标是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但不具体,则不是统一的。第二,如果咨询目标不是单一而是多个的,则目标与目标间应该是协调统一的。如某阶段咨询中商定的咨询目标是改变“别人都看不起我”的错误认知,使自己痛苦的情绪减少到自我感觉的一半左右,那认知、情绪等咨询目标应该是协调统一的。第三,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具体目标与远目标应该是统一的。双方商定的咨询目标,既有眼前目标,又有长远目标;既有特殊目标,又有一般目标;既有局部目标,又有整体目标。有效的咨询目标应该是多层次目标的协调统一。

三、如何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1、找出求助者的主要问题

所谓求助者的“主要问题”,就是求助者最关心、最困扰、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有些求助者在第一次会谈开始时,就会说明最困扰的问题是什么。但有些求助者却需要经过多次会谈,慢慢摸索、探讨,才能明确。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有些求助者因为认知能力的局限,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而有些求助者虽然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但可能不好意思开门见山地诉说自己的问题,在咨询初期,咨询师要想办法弄清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样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商定咨询目标,也有助于帮助求助者解决主要的心理问题。

2、确定从哪个问题人手

有时求助者急于解决的问题不止一个,例如学习问题、焦虑问题、失眠问题,等等。咨询师发现其中有一个问题是最重要的,即求助者学习兴趣不大,没有付出应该付出的努力,由此引起学习成绩下降,并进而引起焦虑和失眠。那么,咨询的目标就应集中在如何增强学习兴趣上。

有时求助者的问题有主次难易之分。这就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方法是先解决主要的,再解决次要的,这样就可以提高咨询效率,甚至解决了主要问题,次要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问题是一旦不成功或,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就容易影响求助者和咨询师的信心。另一种方法是先解决次要的、容易的,再解决主要的、困难的。这样做的好处是难度小,双方容易见到咨询效果,有助于提高求助者和咨询师的信心和积极性,对初学咨询者也是一种很好的鼓舞。

3、双方商定咨询目标

商定咨询目标需要求助者与咨询师的共同参与、共同配合。在商定咨询目标时既要考虑到求助者的问题和需要,又要参考合适的咨询理论。既要有具体的小目标,又要有立足于发展和完善的大目标。咨询目标的商定有时会是个过程,会随着咨询的不断深入而有所改变。

咨询实践中,可能咨询师与求助者的目标不太一致,虽经双方讨论,但还是难以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应以求助者的目标为主。

四、

注意事项

1、求助者并不都能提供有效的咨询目标

咨询师与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时,一般的程序是请求助者先提出咨询目标,咨询师再根据求助者的具体情况与求助者协商,最终形成咨询目标。但求助者在提出目标时可能会存在一系列的实际困难,例如求助者可能不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或是认识到自己的几方面的问题,但不知从哪里下手解决,有些求助者自己也不清楚应该提出什么目标,他们的思绪混乱,不知道可以从咨询中得到些什么。有些求助者所期望的目标可能不切合实际,为此,咨询师可以通过一系列开放式的询问,来促进求助者思考自己想要也想实现的咨询目标。

另一种情况则是求助者提出了某个咨询目标,但随着咨询的深入,咨询师发现了求助者原先没有意识到的更深层、更本质的问题,从而需要引导求助者重新确立新的咨询目标。

2、某些咨询师对咨询目标可能存在错误观念

(1)有些咨询师认为咨询师应持完全中立的态度,不应带有任何自己的价值观念。持这种观点的咨询师认为,每一个人都是有独特价值取向的人,咨询师不应该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影响求助者,更不应把自己的目标强加在求助者身上。这种观念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过于推崇价值观中立,强调绝对的、百分百的价值中立是没有必要的,实际咨询中也是无法做到的。

(2)有些咨询师认为咨询中应该给求助者灌输、传输一些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不少心理咨询的初学者,尤其是从医学、思想教育、管理等部门转行从事心理咨询的初学者,他们常常以为咨询就是教导或指点求助者。因而,不少人把自己的目标强加在求助者头上,并传授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信念等。一旦发现别人的价值观念与自己有别,与社会宣传有别,就予以指正。他们帮助求助者做决定,经常提出应该这样、应该那样的忠告。如前所述,咨询中要求咨询师完全抛开自己的价值观念是不可能的。

咨询中,咨询师应努力地帮助求助者自我成长,使他们有能力实现自主自立,能承担起人生中的各种责任,这才是咨询师应有的态度。不应包办代替,用自己的头脑去替求助者思考,用自己的价值选择去代替求助者的价值选择。

(3)有些咨询师把求助者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咨询中把求助者的快乐、满足当作咨询目标是有害的,也是不可能的。假若求助者为了获得成长,那么某种程度的安、彷徨、苦闷、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成长会伴随着痛苦的磨砺,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因此,咨询师的职责应重在鼓励求助者不断地去尝试、去努力、去体验、去获得发展,而不是躲避。这也许会增加求助者的不适感,但对于其发展是必需的,也是无法避免的。

(4)有些咨询师把求助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咨询目标。有些求助者的问题是难以适应环境。但适应什么环境、怎样适应等问题比适应环境本身更重要。适应其实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忍受、克制、屈从、顺从与迎合,另一种是改善、调整与克服。前者是被动、消极的适应,而后者才是主动、积极的适应。前者带给求助者的是压制与衰退,而后者则带来蓬勃与发展。咨询目标应立足于后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咨询是真正促进求助者的成长与发展的。从这种意义上讲,终极目标保证了具体目标的方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