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24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我们在看书阅读时,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问,这些疑问的产生会让人们继续去探索。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们心理的学科。下面分享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学习形成某种行为上的变化。学习是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教学强调行为塑造和矫正。代表人物

  (1)巴甫洛夫-华生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①频因律:行为练习得越多,行为习惯形成越快。

  ②近因律:越近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2)桑代克联结主义理论

  ①准备律:学习者对某刺激与准备状态有关。

  ②联系律:联结的牢固程度与联练习数有关。

  ③效果律:联结的增强或者削弱与反应后得到的是奖赏还是惩罚有关,奖赏会增强联结,惩罚则削弱。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①正强化:机体希望增加的刺激。

  ②负强化:机体力图避开的刺激。

  ③程序教学法:小步调、强化学习、及时反馈教学观教师是教学控制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局限性忽视了人学习的社会性和主观能动性,把所有的思维活动都看作“刺激-反应”的联结。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是引起学习者认知结构上的'变化。学习是将外在事物的关系内化为学习者的认知结构。

  (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指导思想: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主动思考,探索新知。

  特征:

  ①强调学习过程

  ②强调直觉思维

  ③强调内在动机

  ④强调信息获取

  (2)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学习者主动将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建立实质联系条件:

  ①主观:学生表现出主动学习的倾向,而非死记硬背

  ②客观:学习的内容具有潜在意义,能够与学习者已有知识产生实质联系。教学观教师是教学组织者,学生是主动获取知识者。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对周遭事物认知结构的过程。

  思想渊源

  (1)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注重通过直接经验培养学生。

  (2)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向下一个发展区进步。(3)皮亚杰同化顺应理论知识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同化:新知识融入到原来的认知结构中是同化。

  顺应:新知识改变了原有的认知结构是顺应。教学观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主动建构者,探索者,学习者。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观点:学习的实质是促进学习者个人发展与成长,学习是人为了自我实现自主发起的活动。

  代表人物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2)罗杰斯的自幼学习理论教学观教师是学习的服务者,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局限性过于理想化,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1)观察法

  ①含义: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②优点:适用范围较广;简便易行;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生态效度高。

  ③缺点:不能揭示因果关系;结果难以重复和验证;结果难以进行精确分析;难以控制目标现象的出现;容易出现观察者效应和观察者偏差。

  观察者效应是指因为观察者的存在,观察对象的行为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观察结果的真实性。观察者偏差是指观察结果受到观察者个人特征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2)实验法

  ①含义:在有计划、有目的的控制条件下,操纵某些因素以引起心理活动的变化,考察这些因素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如考察照明情况对按键反应的影响。

  ②优点:可以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实验结果可以重复和验证;实验结果数量化指标明确;自然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外部效度。

  ③缺点:容易产生实验者效应和被试的要求特征;实验室实验带有人为性质,外部效度不高;自然实验对条件控制不够严格,无法保证内部效度。

  实验者效应是指实验中,主试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被试的反应迎合主试的期望,如罗森塔尔效应。要求特征是指在实验中,被试根据自己对实验目的的假想,做出符合实验目的的行为,如霍桑效应

   (3)测验法

  ①含义: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如测量智力。

  ②优点:简便易行;测验编制严谨,可靠性高;数量化程度高,便于统计分析;有常模可以参照。

  ③缺点:不能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对施测者要求较高;不适合文化水平较低者;是对心理活动的间接测量,只反映结果,无法反映心理活动过程。

   (4)调查法

  ①含义:以提问的方式,让调查者就某一问题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方法,如调查中国公民的国家认同感。

  ②优点:不受时空条件限制,运用较为容易;可以对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③缺点:不能揭示因果关系;耗时耗力;受研究者的主观影响较大。

   (5)个案法

  ①含义: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心理与行为现象的原因,如对超常儿童的研究。

  ②优点:能够解释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发展变化原因;有助于研究者提出某种理论或假设。

  ③缺点:实验结果仅适用于个别情况,缺少普遍性。

   (6)相关法

  相关法并非研究方法,而是统计分析方法,可以不记。

  ①含义:探讨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联系程度的方法。

  ②优点:可以发现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现象进行预测;可以为实验法提供基础。

  ③缺点:无法确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研究原则:

  客观性、发展性、实践性、系统性、伦理性。

   研究方法

   1、活动产品分析法。

  对被试完成的产品进行心理学分析,来了解心理活动的过程及其特点的方法。活动产品的心理分析是观察的一种变式。

   2、问卷法。

  一种通过书面回答问题来了解心理活动的方法。在研究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以及性格特点等问题中被广泛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在大量被试中同时进行,以便广泛搜集材料。

   3、测验法。

  不同于上述研究方法,它是用来考查被试完成某种活动的准备水平和某些心理品质的方法。通过测验可以揭示被试是否具有某些能力和技能,查明对某种工作的准备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