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决策平衡单——反本能的开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在给学生准备《选科决策攻略——决策方法》这节课时,一开始的思路就直接指向了很多生涯老师都会讲到的决策平衡单。

决策平衡单:常被应用于问题解决模式和职业咨询中,用以协助当事人有系统地分析每一个可能的选项,判断分别执行各选项的利弊得失,然后依据其在利弊得失上的加权计分排定各个选项的优先顺序,以执行最优先或偏好的选项。

脑子慢如我,没法一眼看到这个方法的优势之处,开始挑起这个工具的刺来:

这个方法真的能帮助学生做出选科决策吗?

还有没有其他帮助决策的方法?

如果没有,这个方法优于其他方法的地方是哪里?

就我自身来说似乎并不太愿意用这样条分缕析的方式来分析每一个备选方案,那么学生用这个方法的理由有哪些?

……

一系列的疑惑,越想越觉得这个方法是不是有问题,直到对决策方法做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得出结论: 决策平衡单在帮助学生做出选科决策这件事上是有益的。

原因有二:更好的决策要基于反本能的认知分析;认知分析本身就能帮助学生对影响决策的各项因素有更好的了解,进而促进更好的决策。

先说第一点,更好的决策要基于反本能的认知分析。 一开始,我会质疑说这种方法与正常做选择的思路不太相符。现在来看,不相符并不代表不值得采用。一个好的决策是基于对内外部信息的充分了解之上的,而我们惯用的决策模式是仅仅基于对自己内部信息了解的直觉型决策。不用上升到意识层面,基于以往对自身的潜意识认知便做出了决定。这里分享一种对决策模式的分类方法,可以看看你在做不同决策的时候,属于哪一种:

学者丁克里奇按照个体决策时对自己和环境认知的多少,总结出8种生涯决策风格。

冲动型: 确定一个行动方案就立即行动,所以决策风险大,容易后悔。

直觉型: 根据感觉而非思考来做决定,常忽略外在因素,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偏见。

计划型: 既倾听内心声音,也考虑外界因素,从而明智地做决定。

顺从型: 依赖他人而不是独立地做决定,可能造成所做选择不适合自己。

宿命型: 自己不愿做决定,而是将决定留给境遇或者命运,总是感到无助。

痛苦针扎型: 花很长时间做选择,反复比较,仍放心不下。

拖延型: 知道问题所在,但迟迟不肯行动,以致问题越拖越严重。

瘫痪型: 知道应该做决定,却无法开始决策过程,也不愿意对决策负责。

再来说第二点,认知分析本身就能促进更好的决策,因为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影响决策的各种内外部因素有更加清楚的认识。

最开始我的想法是,所使用的决策工具决策方法,应该你能够帮助人尽快做出决策。但实际上决策本就复杂,或许你一开始的决策风格是困惑和麻木型的,经过平衡单的分析之后,你会对内部或外部有更清晰的认识,此时你就更有可能进一步作出依赖型决策或者直觉型决策,再好一点,你会基于对内外部信息的综合考虑,做出信息型决策。

无论是困惑麻木型,还是依赖型和直觉型,都是偏向于依靠本能来做出决策。而往往一些重大的决策(选科、选工作),最好的方法还是反本能的理性分析——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权衡利弊,从而得出最佳选择。

PS诸如早餐吃什么、出门穿什么这样的问题,如果实在想偷个懒,依靠直觉型决策也是可以的,早餐想嗦一碗长沙米粉,那就去!出门想穿妹妹的裙子,那就穿!不过,米粉店有点远,屋外狂风暴雨什么的别怪我没提醒你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