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年轻人越来越想进入体制内?

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倾向于“体制内”岗位或者稳定的工作岗位。尤其是在疫情的影响下,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第1个回答  2022-05-19
第一,工作稳定,工资中等偏上。体制内的人工作是非常稳定的,一般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动,即使单位调整,也不基本不会裁员,只会分流。
公务员工作称为金饭碗,而事业编制人员称为铁饭碗,就说明了这点。而且体制内人员的工资都不低,至少中等偏上。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事业单位人员如医院的医生,一些经营比较好的国企高管,工资是十分高的,一般市属的国企高管一般都有几十万年薪,而央企,省属国企很多高管都能年薪过百万甚至几百万。
第二,公平公正的考试制度,招录范围广泛,没有学历歧视。公务员考试是除了高考外的最严格、最公平的考试。公务员实行公开化招考,只要符合条件均可报考。从公告的发布,到笔试的阅卷,面试官系统抽调,面试现场双抽签,面试当场出成绩等,都彰显了公考的公平公正。
同时,公务员考试没有所谓的“学历歧视”。你可以是三流学校毕业、可以不是学生会主席,你可能被拒了上百份简历,如果你选择公务员考试,那么门槛都是一样的。你也可以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十来年,只要在35周岁前选择考公,只要你够努力,你完全可以考上公务员,拿到稳定工作。
第三,待遇能够有最大的保证。体制内的人一部分就是制定法律法规的人,所以他们也必须带头遵守。比如公积金,虽有规定,必须给员工缴纳,但很多私企仍不给员工缴纳,但体制内的都会缴纳,基本都是按照最高的12%来缴纳。还有带新年休假制度,在体制内也执行的比较好,还有一些私企基本没有。当然体制内的人还可能有一些福利分房等等。这些都是其他群体羡慕的。
像以上种种的好处和福利,基本上都是体制内涵盖的,不过想进入体制内的话,其实也并不容易,需要经过层层的选拔,最终才能进入。
不过这种困难并不阻碍年轻人的热情,反而成为了许多年轻人追求的一个目标,因为进入体制带来的好处,远比体制外要来的多、来的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5-05
现今的年轻人越来越向往体制内的工作,主要是因为体制外的工作真的不适合生活,每天给企业打工,也不过是按月领工资,说到底也只是打工人。
第3个回答  2022-08-31
经济只是一方面因素, 更重要的是因为有资格去体制内工作的人多了。.现在的大学生一个很矫情的地方是,习惯于盯着80年代的大学生眼馋,认为他们赶上了时代红利如何如何。然而,他们却根本不会去想,80年代初全国所有本科大学生的人数也就是十多万,而今年的985一年就要招20万本科生。你以为1980年代的人不羡慕体制内的生活吗?在那个时代,民营经济刚刚起来,不仅待遇不算好,机会也很少。如果说80年代的民营经济能有今天这样的规模,又怎么可能会有后来的严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80、90年代,只有体制内才能提供一个“正经工作”。可问题是,想有正经.工作,你总得有个学历吧?当年的年轻人要进体制内,最起码也要有个中专或者是大专以上的学历。即便是今天的人不太能瞧得上的大专,在当年-年也就是招十几万人。而在当年, 90%以上的人,与此是无缘的。不上中传,或者考不上大专、大学,基本上只有三条路可走:回村种地、进城打工、做点小生意。从今以后,吃“皇粮”就与你无缘了。实际上,也许有些人知道,现在大学生毕业之后是有所谓的“干部身份”的。虽然对于今天的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干部身份”依然没有多大意义。但是在80、90年代, 有没有这个身份是天壤之别。有这个身份,你也可能当一辈子工人,可要是没这个身份,你就算能力再强,也成为不了干部。这就是我之前说过的,如果你现在考不上中上游985,就别羡慕80年代的大学生一放到当年, 你的结局也不过就是种地或者打工而已。后来的高等教育扩招,给了大多数人读大学的机会。今天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是40%多,本科率大概是25%左右。这也就是说,不算往届,理论上每年有三四百万人有资格去报考体制内。算上有资格的往届,那就是-两千万人。可现在体制内的工作机会相较于当年并没有增多,反而还减少了(特别是很多国企,在90年代纷纷破产) 。有资格的人多,岗位变少,- 来-去竞争自然就显得更为激烈。可如果从历史的进程来看,至少相比于二三十年前,这种激烈的竞争也算是一种好事。 今年过年的时候,我跟我爸聊天,说起他以前的朋友和同学,他还是很感慨的。因为这里面90%以上的人,都因为没能考上大学而留在农村种地或者四处打工。就算很多地方放开了落户,他们也因为没有学历而进不了城。在今天的中国来说,很多时候,学历就是一道硬杠。过不了这个线,剩下的想都不用想
如果把今天的社会比作是80年代的话,那么就相当于说公务员以及事业单位、国企招聘可以明确划一条线:只招收一流大学建设学校毕业生。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而你想进体制内”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体制内能提供的岗位比双一流毕业生的数量还要多, 这些毕业生所发愁的无非就是岗位好坏的问题。而那些没考上一流大学的,体制内跟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第4个回答  2022-05-19
第一,工作稳定,工资中等偏上。体制内的人工作是非常稳定的,一般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动,即使单位调整,也不基本不会裁员,只会分流。
公务员工作称为金饭碗,而事业编制人员称为铁饭碗,就说明了这点。而且体制内人员的工资都不低,至少中等偏上。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事业单位人员如医院的医生,一些经营比较好的国企高管,工资是十分高的,一般市属的国企高管一般都有几十万年薪,而央企,省属国企很多高管都能年薪过百万甚至几百万。
第二,公平公正的考试制度,招录范围广泛,没有学历歧视。公务员考试是除了高考外的最严格、最公平的考试。公务员实行公开化招考,只要符合条件均可报考。从公告的发布,到笔试的阅卷,面试官系统抽调,面试现场双抽签,面试当场出成绩等,都彰显了公考的公平公正。
同时,公务员考试没有所谓的“学历歧视”。你可以是三流学校毕业、可以不是学生会主席,你可能被拒了上百份简历,如果你选择公务员考试,那么门槛都是一样的。你也可以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十来年,只要在35周岁前选择考公,只要你够努力,你完全可以考上公务员,拿到稳定工作。
第三,待遇能够有最大的保证。体制内的人一部分就是制定法律法规的人,所以他们也必须带头遵守。比如公积金,虽有规定,必须给员工缴纳,但很多私企仍不给员工缴纳,但体制内的都会缴纳,基本都是按照最高的12%来缴纳。还有带新年休假制度,在体制内也执行的比较好,还有一些私企基本没有。当然体制内的人还可能有一些福利分房等等。这些都是其他群体羡慕的。
像以上种种的好处和福利,基本上都是体制内涵盖的,不过想进入体制内的话,其实也并不容易,需要经过层层的选拔,最终才能进入。
不过这种困难并不阻碍年轻人的热情,反而成为了许多年轻人追求的一个目标,因为进入体制带来的好处,远比体制外要来的多、来的好。
第5个回答  2022-05-19

一、工作稳定

     在疫情的影响下,许多企业单位都会进行成本收缩,会内部进行所谓的“结构优化”,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这会带给打工的人群一种心理压力,这种裁员风潮的大势所趋之下如何保住自己的工作成为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所以,需要一个稳定的工作成为打工人的要求。稳定,就会想到老一辈说的“铁饭碗”,所以进入体制内工作就成为打工人的首选。

二、时间可调节性

     体制内上班时间相对固定,只要手里没有紧急事情需要处理,或者是没有值班,那上班下班稍微晚点早点,单位领导一般不会说的;可以说是工作时间自由度比较广。在你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给领导说下,提前一点去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等的,工作家庭两不误还是挺好的。

三、工作压力相对较小

     体制内上班不用跟跑业务一样冲出业绩,不用有很严苛的kpi指标,所以工作压力不算太大,只要在被检查之前完成好你手头上的工作就可以。这也是一个大家都想冲进体制内工作的原因。

但其实,任何工作都是不容易的。基层的工作岗位为何一直都人手不足,可以想一想。有些工作也是驳杂繁多,有些加班也是不会有加班费的。只能说有憧憬有冲劲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加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