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技术要坐的住冷板凳(原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白居易有首五言诗:“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还有一句话,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两句话合起来,讲的是真正的人才经得起挫折锤炼,真正的人才也需要经历时间的检验。当我们在读书和就业的时候,父母师长作为过来人,都会提醒你,学一门技术,或者掌握一门手艺,这是你以后安身立命的本领。很多人,年轻的时候,不以为然,当你过了而立之年,方才领悟最朴实的话,原来就是最最真切的人生道理。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师傅只起着引导作用,技艺上的钻研与提高,最终还要靠自身的努力。在我面试一些在别的公司实习或者已经毕业工作的大学生前来求职,我会问:“是什么原因让你选择离开,你加入SYS的目的是什么?”有超过80%的大学生,会告诉我,“原先的岗位我学不到东西,我想找一个好的平台,提升自己。”我接着问到:“在企业里学习和在学校中学习区别是什么?”,“学技术是你真正在热爱吗?能吃苦吗?能耐得住寂寞吗?这几个问题,显然很多大学生并没有做好回答的准备,因为自己压根就没去细想过。

在学校,学习的是理论知识、学习方法、基本的思维框架。这个阶段的学习,是要交学费的。在企业里,学的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工厂数十年技术研发沉淀的经验总结,我们不需要交学费,企业给你发工资。我们唯一需要付出的,是就是时间、体力、脑力来交换我们想要学到的知识。企业不是培训机构,更不是慈善机构,想要学到真本领,就要从一线最普通的操作岗位做起,如果连给师傅打下手,打杂这些小事没有耐性去做,做不好,你的培养价值在哪里?来到企业,半年一年就想学到核心的技术,现实吗?

当然,不同的企业,对于新人的培训机制是有差异,SYS作为外资企业,岗位技能培训和晋升机制已经制度化、体系化了,十分完善。但这不代表,每一个加入的新员工,都有机会成为优秀的技术人员。在学校,老师并没有义务把每一个同学教导成优等生。企业也是如此,机会是留给奋力拼搏的年轻人。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不想动,没人推得动你。你想让师傅拉你一把,但是,得让我们看到你奋力的举起双手啊。

在我们很多七十、八十年代出身的技术员和管理人员中,大家都经历过偷师学艺的阶段。那是想学技术和前人的经验需要付出极大代价的年代。如今互联网媒介发达,公司有很好的培训条件和学习平台,很多知识来之太容易,你是否在真正珍惜呢?

天上不会掉馅饼,要吃馅饼自己做。

当你踏踏实实努力做好一份工作,不再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相信凭借自己的双手奋斗,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这一刻,认清现实,认清自己,就是成熟的开始。

板凳要坐十年冷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默默无闻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只有厚重的积累,才有蓬勃的喷发。

当今相声网红岳云鹏,童叟皆知。其背后的付出,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大家看到的只是名人光鲜的一面。岳云鹏14岁辍学,6年打工,15年学艺,才有今天的成就。很多知名演员无不是从跑龙套开始,龙套一跑跑十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中美贸易战,甚嚣尘上。5月17日,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凌晨发给全体员工的内部邮件,面对美国技术封锁,华为备胎芯片,一夜转正,引起巨大社会反响。早在2004年以前,华为公司做出了的极限生存建设,减少对美国的技术依赖。功劳归功于无名英雄,十几年来日夜攻关,投入将近两万人的工程师和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团队。

任何一个行业,无不是三年入行,五年精通,十年磨一剑。学技术,特别是在积累阶段,这是一个艰辛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亲朋同学之间对比,我们也会遇到婚姻、房价种种现实的压力,是专注坚持还是放弃?很多搞技术的人问过自己。我的答案是,机会也是陷阱,世界上到处都是看起来聪明的穷人!

学艺要精 做匠人

俗话说,满瓶子不响,半瓶子晃荡。只有成熟的稻穗,才懂得弯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学艺除了吃苦、坚韧、悟性、耐得住寂寞,更需要常怀谦卑心态。

很多实习生,去车间做了几天,回来告诉我,主管:“我学会了,能不能换个岗位?”这个时候,我会问,“你学到了什么?你真的会了吗?”,这个问题,如果去问我们的工程师,他们一定会谨慎谦虚的回答。

知道,懂得和精通,这不是一回事,中间隔着十万八千里。很多人知道一万小时定律,这就是无数次、大量的重复,刻意练习,量变引起质变,灵感一刹那间迸发。创新,并非高深玄妙遥不可及,伟大始于平凡,车间现场很多绝妙的主意和创新改善,就是我们普普通通的操作工人,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找到了窍门。

学艺要学精,搞技术,就要做匠人,不要做水塘上的浮萍。

提到匠人精神,大家可能看过这部电影——《寿司之神》。

小野二郎以做寿司为业为乐,一生只此一份工作,每天重复,精益求精,对于技艺的偏执,把看似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这就是匠人精神。

古人把人的职业进阶分成了七层:

奴、徒、工、匠、家、师、圣,解释如下。你在哪一层?

奴: 非自愿和靠人监督的人;

徒: 能力不足,肯自愿学习的人;

工: 老老实实,按规矩做事的人;

匠: 精通一门技艺或手艺的人;

师: 掌握了规律,又能将其传授给他人的人;

家: 有固定的信念,让别人生活得更好的人;

圣: 精通事理,通达万物的人。

无论什么行业,要想成功,都逃不过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再用业余的态度,去挑战专业。

只有努力把自己变更加专业,才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篇外话: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尺八,这个乐器,大部分人很陌生。起源于中国,盛名于日本。第一次听到佐藤康夫演奏《夜明》,萧杀之气,绵绵情怀,明心见性,空灵悠远。清醒与倔强,道不尽人间繁华与落寞,如果你是有人生经历的人,你会在曲中听到自己的故事。你也会感受到佐藤康夫对于尺八纯粹的热爱,对于生活的感悟,对于自然的谦卑和敬畏,无不触动你的灵魂。

这里面我想说的是有几点常人想不到:其一,尺八虽然动听,外形接近竹笛,却是少数很难学会掌握的乐器之一,很多人第一次根本吹不响,一个颤音技巧,佐藤康夫练习了无数年。其二,尺八最好的演奏家才是最好的乐器制作家,也就是说,你演奏在什么水平,你调音制作就在什么阶段。其三,好的尺八制作材料,需要寻觅大概十万根竹子方可得。

如果,你对我说的这些感兴趣,对于人生和技艺有更多的探索,我推荐你去看看这部纪录片——《尺八一生一世》

  —— Berry 首发于公司内刊201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