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补偿金工资计算标准的法律依据和范围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10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揭秘:哪些工资计入标准?

关于企业为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时的工资计算标准,存在着多种说法和争议。首要依据是劳动部的规定,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具体包括:



    月工资表中的基本工资,通常企业计算补偿金时的起点。
    合同工资中的总工资除以12个月,作为月基本工资。
    年薪除以12,但需注意并非所有收入都适用。
    企业所有员工的平均基本工资,但并非所有员工的收入都纳入。
    所有职工的收入月平均数,但排除奖金、福利等非工资性收入。
    职工的所有工资性收入,包括基本工资、加班费等,但需排除奖金性质的特殊支付。
    档案工资,可能不完全反映实际收入。
    上年度所有收入,但非全年工资性收入。

然而,不同政府部门的口径可能略有差异,导致执行时存在不同理解。在法庭上,哪种计算方法更具有法律效力呢?一般来说,法院会依据劳动部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作为依据,特别是第十一条中明确提及的月平均工资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劳动者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平均工资,将按照企业平均工资标准支付。同时,《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也为我们提供了指导,工资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等六部分构成,但特定奖金、福利等不在计算范围内。


最后,老板为了节省成本,可能会将基本工资设得较低,造成与实际收入差距。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员工在协商经济补偿金时应考虑所有可能的收入范围。本文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需结合法律规定和合同条款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