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十送红军的历史资料和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23
1. "1961年8月1日在北京音乐堂首演说明书《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中发表了《十送红军》"。
1961年8月1日,在北京音乐堂首演的《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中,包含了《十送红军》这首歌曲。
2. "十送红军 作词:朱正本、张士燮收集整理 根据江西赣南民歌《长歌》改编 合:一送里格红军 介支个下了山 秋雨里格绵绵 介支个秋风寒"。
《十送红军》这首歌,作词人是朱正本和张士燮,他们收集并整理了这首基于江西赣南民歌《长歌》改编的歌曲。歌词中唱到:第一送红军,他们下山去,秋雨绵绵,秋风寒冷。
3. "索索里格梧桐 叶落尽 红军里格团结挂在心间 问一声亲人红军呀 几时里格人马 介支个再回山"。
描述了孤独的梧桐树叶子都落尽了,红军的团结挂在人们心间。人们问亲人红军,何时他们的队伍会再次回到山上。
4. "男:三送里格红军 介支个到拿山 山上里格包谷 介支个金灿灿 包谷种子 介支个红军种 包谷棒棒 咱们穷人掰 紧紧拉着红军手 红军啊 撒下的种子 介支个红了天"。
男性角色唱到:第三次送红军,他们到了拿山,山上的包谷金黄一片。红军种下的包谷种子,穷人一起掰着,紧紧拉着红军的手。红军啊,你们撒下的种子,让天地都变红了。
5. "女:五送里格红军 介支个过了坡 鸿雁里格阵阵 介支个空中过姿卖孝 鸿雁里格能够 捎书信 鸿雁里格飞到 天涯海角 嘱咐咱亲人 红军啊 捎信里格多把 介支格革命说"。
女性角色继续唱到:第五次送红军,他们过了山坡。成群的鸿雁在空中飞过,仿佛在卖力地展示它们的孝心。鸿雁能够带信,飞到遥远的地方。嘱咐我们的亲人红军,多带些信,把革命的消息传扬。
6. "女:七送里格红军 介支个五斗江 江上里格配蠢船儿 介支个穿梭忙 千军万马 介支个江畔站 十万百姓泪汪汪恩情似海不能忘 红迹稿军啊 革命成功 介支个早回乡"。
女性角色继续唱到:第七次送红军,他们到了五斗江,江上的小船忙碌穿梭。千军万马站在江边,十万百姓含泪告别。红军啊,你们的恩情如同海一样深,不能忘记。希望你们革命成功,早日回家。
7. "男:九送红军上大道 锣儿不声鼓不敲 鼓不敲 双双里格拉着 长茧的手 心像里格黄莲 脸在笑 血肉之情怎能忘 红军啊 盼望里个早归 介支个传捷报"。
男性角色接着唱到:第九次送红军,他们走上大道,锣鼓不响,人们拉着他们的手,手上有厚厚的茧。心中像黄莲一样苦,但脸上却在笑。血肉之情怎能忘记?红军啊,我们盼望你们早日归来,带来胜利的消息。
8. "十送里格红军 介支个望月亭 望月里格亮相 介支个搭高台 高台里格十丈 白玉柱 雕龙里格画凤 放呀放光彩 朝也盼来晚也想 红军啊这台里格台名叫 介支个望红台"。
最后,第十次送红军,他们在望月亭上亮相,搭建了一个高台。这个高台有十丈高,柱子像白玉一样,上面雕刻着龙和凤,光彩夺目。无论是早上还是晚上,人们都在期盼红军的归来。这座高台叫做“望红台”。
9. "创作背景 江西赣南民歌《长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战斗频繁。每当红军上前线,各个村子的百姓经常到村头、河边、大道旁送别红军,有时一边送一边唱。其中一首送别红军歌,曲调非常口语化,歌词中夹杂着不少俚语、方言,唱半句,停半句,旋律婉转优美。泣如诉的《十送红军》,与苏区人民的泪水流在了一起;再现革命的历史画面。"
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江西赣南的民歌《长歌》,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战斗非常频繁。每当红军准备上前线时,村民们会到村头、河边、大道旁送别红军,有时边送边唱。其中一首送别红军的歌曲,曲调非常口语化,歌词中夹杂着许多俚语和方言,唱到一半会停顿,旋律婉转而优美。《十送红军》这首歌,与苏区人民的泪水融为一体,再现了革命的历史画面。
10. "2001年6月,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连续剧《长征》中多次使用了《十》曲,王云之对该曲的部分内容改编增加了和声。"
在2001年6月,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长征》中,多次使用了《十送红军》这首曲子。王云之对这首曲子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改编,并增加了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