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习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13

01 深度思考的"契机" 

有的时候我们有这样的契机,就是不管你不经意听到了什么信息、看到了什么事情,反正对你有了所谓“突然的启发”,然后你瞬间就联想出超级多新的想法。这种感觉稍纵即逝,有的时候甚至还会在梦中出现。

《三体》的作者刘慈欣描述过他在创作一部科幻小说的最初,就是脑海中突然迸发出一个“很棒的点子”,他会以这个创意为基点,不断延展内容,再完善整个故事的逻辑框架与细节。

——这是每个人进步特别好的契机。

但是这种“灵光闪现”通常都稍纵即逝。因为你被别的事情打断了,你就忘记了。如果你足够珍惜你的突发奇想,顺着往下想,顺着往下做,随着动手执行,又会产生新的想法。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往下想,你会思考的很深入。这其实是每个人锻炼自己思维的大好时机。这种时机是可遇不可求的。抓住这些思维并动手尝试的人,会比“普通人”更进一步。

以上,是非刻意追求深度思考的方式——但是很遗憾,这样的思考模式并不常见,也许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通过灵光乍现来达成一次“深度思考”。

02 如何“刻意练习”

还有一种不少人常用的“刻意练习”。你去报名什么在线商学院,既不是为了学理论知识,也不是为了认识人脉,更重要的作用是,在你去之前,你压根就不是带着问题去的,你是带着空白大脑去的。

正是因为你不知道今天的讨论,会给你哪些思维的启发,所以你才去这样认知层级环境更高的地方,这对一个人思维进步来说才真的有价值。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认知的差别。

这是在刻意追求深度思考,刻意感受与自己维度不一致的人是如何像剥冬笋一样把一个问题由表及里“剥”出来的。

怎么能提升认知能力呢?

是看一本具体的书吗?不是;是跟某个大师学吗?不是;那应该去报名长江商学院吗?也不是……我们需要具备的(或者说需要培养的),是“深挖身边任何一件事”的习惯。也可以理解为,针对一个现象,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具体来举例:

假如你的工作是做市场工作的。今天你写了一篇文章。没什么阅读也没什么互动。那为什么呢?(第一个为什么)

于是你为了找到原因,你开始想办法,你在文章中放上了一个调查表,问大家你的文章怎么样,所以得到了反馈,大家认为“不干货”,所以为什么不干货呢,什么叫干货呢?(第二个为什么)

于是你在文章中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加上了一些阅读你文章用户的好友,直接问他们原因,问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内容。然后你根据反馈重新调整工作,得到了更好的绩效,重复这个过程,你就会逐渐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考的能力。

再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某教堂每年房顶都会漏,结果每年都会花很多钱修房顶。所以我们开始问为什么,为什么每年房顶会漏呢?(第一个为什么)

经过查看,发展是因为一种鸟的粪便有腐蚀作用,结果房顶就漏了。那为什么总是有这种鸟呢?(第二个为什么)

因为教堂旁边有一棵树,这棵树是这类鸟喜欢栖息的树,所以教堂派人把这棵树挪走了。

因为树挪走了,所以没有鸟屎了,于是房顶再也不漏了。

我们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会找到问题的本质,就可以去看现实背后的现实,我们就增加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

03 深度思考的过程也许“很痛苦”  

从现在开始,你就要注意两件事

第一,对于灵感迸发,停下手里的事,顺着你的灵感去思考,去执行。

第二,对于遇到的人和事,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尽量去找到问题的本质,刻意培养深度思考的习惯。

突破个人认知天花板、深度思考的过程,这个感觉超级痛苦,超级孤独,也超级兴奋。

痛苦在于,瓶颈很难逾越,你要承受坚忍、困难、迷茫。

孤独在于,思考是很独立的事情,别人不能100%理解你的感受。

兴奋在于,你永远有希望变得更好,认知层级的突破就像是重生。

你如果想要突破自己的认知天花板,体会这种“闭关修炼、深度思考的感觉”,这种学习、研究的感觉。你会很痛苦,很孤独,也会很兴奋,突破一层瓶颈之后,景色独好。当然,还有更高的天空在等着你。

有一些人,不是为了挑战山峰,而是为了挑战自己。

以上内容,分享一个易于操作、但需要不断实践的小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建立“深度思考”的习惯,慢慢找到突破认知的感觉。

最后给大家留一个小小的思考作业:

为什么你会对未来感到迷茫?

尝试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从现在开始“深挖”,也许正是你开启深度思考的第一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