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11-20
晴雯死的那一回,宝玉最后一次见晴雯,她的嫂子多姑娘在窗外偷听,后来又假装调戏贾宝玉,最后笑着说:“我早进来了,却叫婆子去园门等着呢。我等什么似的,今儿等着了你。虽然闻名,不如见面,空长了一个好模样儿,竟是没药性的炮仗,只好装幌子罢了,倒比我还发讪怕羞。可知人的嘴一概听不得的。就比如方才我们姑娘下来,我也料定你们素日偷鸡盗狗的。我进来一会在窗下细听,屋内只你二人,若有偷鸡盗狗的事,岂有不谈及于此,谁知你两个竟还是各不相扰。可知天下委屈事也不少.如今我反后悔错怪了你们.既然如此,你但放心.以后你只管来,我也不罗唣你。”
人云亦云有时候也会害死人,舆论也可以掩盖事实
第2个回答  2015-11-20
尤二姐吞金自逝:
《红楼梦》中尤二姐的故事,人们讨论最多的,并非故事本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而是这个故事带来的一系列疑窦,首先,尤二姐从六十三回出场,到六十九回死去,她来的突兀,死得离奇,故事紧凑、完整,但作者对她的死因却避重就轻,一笔带过。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呢?是想表现凤姐之毒?还是尤二姐之淫?贾琏之喜新厌旧?还是胡太医之庸呢?好像都不是。尤二姐是因为没有顺利生下儿子而绝望自杀吗?如果从故事的悲剧意味推究,于情于理,都不太可能,王熙凤也没有生下一个男孩,她为什么没有自杀?偌大一个贾府,没有生育的女人多的是,为什么偏偏要求尤二姐付出生命代承担“无后”之责呢?
金钏投井,贾府风声鹤唳,尤二姐吞金而亡却不闻贾府半点闲言碎语。凤姐大兴土木装修房子要接尤二姐进府,王夫人不可能不知道,她却置若罔闻。凤姐手下人这么多,怎会密不透风?贾琏有染于尤氏众所周知,天下女人多得是,为何偏要找尤氏的妹妹传宗接代?,而且事先已知道她与贾珍父子有奸情。他竟然不嫌腥臭,染指其中,且由贾母象挑牲口一样看尤二姐的“前爪”。一向看重家规的老太太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宽容,令人不可思议。凤姐再毒,当不至于公开在在大观园借刀杀人,何况二姐还是尤氏之妹….
综合所有悬疑,令人感觉尤二姐的故事未免写得太戏剧化,太突兀,太不合情理,细节不能推敲,与全书不协调,似乎是作者蛇足之笔。
这是迄今为止,读者乃至红学研究家们对尤二姐“吞金自杀”事件的普遍认识,显然,此类看法是错误的。与《红楼梦》其它章节一样,若一味脱离本事、孤立地从故事层面阅读《红楼梦》,永远只能读懂一半,而另一半,必须结合对本事的发掘才能大彻大悟。读这部书一定要坚信两点:一是书无闲笔,事事有本,二是“怀金悼玉”,乃作者永恒不变的主题。尤二姐的故事,仍然是写竺香玉。作者通过对她改名换姓,暗写这个女子堕胎不久,被曹顒杀害的经过。乃作者将家史连凿成篇的故事,是“晴雯撕扇”的续写。
先来看作者取名所暗示的生活原型。“尤二姐”=“又二姐”=“双姐”=“霜姐”=“雨香姐”=“香玉姐”。尤三姐当着贾琏诅咒发誓的时候曾说过一句话:“将一根玉簪,击作两段”。将“尤”拆开,上部正是半个“玉”字,下面是“儿”。也就是说,“尤”字隐含“玉儿”二字,这是曹寅对竺香玉的昵称。尤二姐原型是竺香玉,前后关合无缝隙。
再看两个关系人物。“张华”=“哗章”=“哗文”=“哄戏”=“弘皙”。尤二姐的丫环善姐:“善”谐“算”,“演算”之意,“演”谐“寅”。善姐原型即曹寅。作者变换“马甲”,以其贴身丫环身份,隐藏在原型人物原型背后。
再看相关文字符码里所隐藏的秘密。尤二姐惊醒,却是一梦。等贾琏来看时,因无人在侧,便泣说:“我这病便不能好了。我来了半年,腹中也有身孕,但不能预知男女。倘天见怜,生了下来还可,若不然,我这命就不保,何况于他。”贾琏亦泣说:“你只放心,我请明人【人月人日】来医治。”于是出去即刻请医生。
“人日”指每年的正月初七,传说这一天占卜人的凶吉,天晴则吉,阴雨则凶。贾琏说“我请明人来医治”,透露他三月初七将动手杀掉香玉。所以后文天文生为尤二姐择吉入殓时贾琏道:“三日断乎使不得,竟是七日。因家叔家兄皆在外,小丧不敢多停,等到外头,还放五七,做大道场才掩灵。明年往南去下葬。”应正了香玉的不祥之日。也关合第一回写香菱“遭逢此数”,“此”字的右边正是“七”字。“明年往南去下葬”照应了香菱“致使香魂返故乡”的判词,由此可反证上文分析不谬。
再看胡太医为尤二姐诊病时的一番话:胡太医道:“不是胎气,只是迂血【顒血】凝结。如今只以下迂血通经脉要紧【今埋妖精】。”…胡君荣又诊了半日说:“若论胎气【抬期】,肝脉自应洪大【甘埋(胎)子,迎弘达】。然木盛则生火【母生则生祸】,经水不调亦皆因由肝木所致【赶母锁子】。这段话证明胡太医导致了香玉坠胎,他是谋害香玉的同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