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全玮的成长阅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刘全玮生长于彭城刘氏世家,书香门第。自幼非常喜好读书,品读历史,四岁开始练习书法,六岁开始学画,接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和艺术熏陶。自幼在祖父著名书法家刘九畴手把手地教练下,耳濡目染能写一手端庄秀丽的毛笔字,并打下很好的绘画基础。汉隶方拙沉稳的结构与唐楷端庄挺健的形态之美,在童年心灵里雕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审美印记。
刘全玮一贯低调谦和,以书法悟道,他是个内心明亮、清澈纯净之人。持之以恒的书法习字执着伴随着他成长的每一天,追随梦想才是他生活的本质。
全玮懂得舍得之道,大舍才可大得。他人生中两次大舍就让很多人无法理解,一次是他放弃一份前景很好仕途职业;另一次是放弃了千万人梦寐以求的美国绿卡及国外舒适优越的生活条件。

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甘肃电视台,工作不到半年时间,编导的纪录片作品就获得了全省的专业级大奖。随后在电视台做了6年的导演,先后将纪录片、大型直播文艺晚会、电视剧、广告等等各类电视节目统统导演拍了个遍,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且获奖不断。他的成绩也引起了当时省上主要领导的关注,并成为了重点培养的干部对象。在他25岁时,被破格提升为正科级制片人,这也是当时全省广电系统第一个最年轻的正科级干部。
恩师的一句激将话“有本事你去拍电影啊,电影导演才是真正的导演”。这句话从新点亮了刘全玮的梦想之火。那一年,他选择了攻读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此时的张艺谋正在甘肃拍电影《英雄》,片场的震撼场景再一次重塑了刘全玮那颗勇敢的心,张艺谋成了他心中的英雄,也是他很多年以来的一个梦想和目标。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2001年刘全玮放弃了电视台光明的仕途前景。他十分珍惜能再次回到校园深造学习的机会,为此在北京电影学院读研的两年多里,全玮如饥似渴学习吸取着电影艺术的营养精髓。这次读书来之不易,他拒绝一切娱乐与浮华,几乎每个夜晚和双休日都泡在学院6楼的拉片室和大量的专业书籍中。就在这几年中打下了今后做导演的坚实理论基础。
但毕业等于失业,谁也躲不掉这个游戏法则,尽管当时有一所地方大学和中央电视台向他伸出橄榄枝,但这都不是刘全玮想要的,如果就为了一个稳定的工作,那么他根本没有必要辞职出来打拼。现实是残酷的,在北京不是官二代,不是艺二代,更不是富二代,要想混影视圈,堪比登天。电影导演,那是多么遥远的一个梦啊,相信很多北漂文艺青年都感同身受。
  
其实很多年轻导演都有着近似的奋斗历程,刘全玮也意识到必须自己创造条件也要拍片,导演的生命不能在等待中耗尽能量。就在宁浩自筹资金拍《绿草地》的同时,全玮也自己拿出所有的积蓄和亲朋好友赞助的10万元现金,开始远赴青海藏区去拍摄《燃情香巴拉》,但不是每个人的路都是一帆风顺的,宁浩的奇迹也只能有一次,也可能是刘全玮野心太大,他对一部影片承载的东西过于贪心,加上拍摄条件又极端的艰苦,这个片子后来也没有给他带来任何提升和成就,后来刘全玮也承认那是一次失败的艺术经历,但却考验了他的意志、信念和决心。
2005年,刘全玮凭着自己扎实的导演能力,成功签约到了北京环球视业传媒公司,成为正式的签约导演,为公司拍摄了40多集电视系列剧,作品博得了一致好评。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2006年,刘全玮摇身一变,成为一部大戏的制片人,凭借着多年前在电视台获得的制片人资质,也许是他的诚恳与认真,打动了一个老板,随后这个老板将两千万放心地交到他的手上,委托他制作一部青春偶像剧,从业多年的经历及导演的底蕴给了他自信的资本,近一年的周期,从剧本策划,到拍摄,到后期发行,刘全玮一直坚持到最后胜利完成。面对剧组各种变数,复杂的人员关系,不管他用什么手段和忍耐力,刘全玮最终能驾驭剧组确保安全生产,深得人心。事后,全玮只是淡定的说了一句,这个戏让我学会了剧组应变的一切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刘全玮导演拍摄了第一部电影长篇作品《琴麻岛的海》,这是一部由天津电影制片厂投资的低成本纯美爱情文艺片,曾有人把它和《情书》相比具有中国式情感的青春电影。该电影在全国数字院线上映及电影频道播出后反应良好,在那个电影不景气的年代至少这是一部赚了钱的文艺片。
“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刘全玮是个很有思路的导演,他常说的导演之功在导演之外,他为人低调,并没有暴露出多大的野心和报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他很冷静给自己定位,只做好一名电视剧导演即可。磨刀不误砍柴工,他认为要做成大导演不能着急,苦心志,劳筋骨,得先把这个市场搞清楚。随后刘导又成功转型做起了电视剧制作人,这次是熟练运营并执行操作了两部投资数千万以上的电视剧制片人,在经历了制片人、发行监制、运营总经理等职场磨练和市场洗礼后,他再次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导演上,此时的刘全玮已经确立了商业主导制作理念,成为少有的“市场先行、创作核心、生产保障”的新锐导演。
2009年,妻女赴美。他只得孤身一人留在国内全心身去做导演,这期间他连续导演拍摄了四部数字电影和一部网剧,给自己的职业导演生涯奠定了强大的团队和人脉基础。
2011年,刘全玮又是在导演片约最多的时候,他收拾行囊赴美与家人团聚。再一次悄然地淡出我们的视野。
全玮在洛杉矶生活的那一年中,是他心态最平静的时候,离开国内的喧嚣,这让他有了大把思考人生的时间。那段日子,全玮向李安学习,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除了读书学习之外,日复一日很早起床给女儿热奶、梳头、做早餐、打扫房间、给花园浇水、超市购物。每天晚上哄女儿入睡以后,他就去门前的游泳池游泳,躺在水面上数完夜空中最后一架西去的夜航班机,那时候的全玮是那么的思念中国,无比想念着他的导演事业。
在美国的家庭生活都是简单安静的,虽然物质极大的丰富,但作为一个职业导演,游走在好莱坞的边缘,永远是个外来无根之人,没有太多的参与机会,这无疑对刘全玮来说是个残酷的现实。看着国内的市场那么活跃热闹,自己在北京打下的根基来之不易,经过痛苦的思考、抉择,全玮想明白了他的事业在中国。他一天也不想等待了,再美的景色,再新鲜的空气也留不住他回归的心,他决定回国了。
刘全玮早已按耐不住摩拳擦掌要大干一番,他一改往日的唯美中庸风格,要用在美国学的新思路来一展拳脚。很快,回国不到两个月后,刘全玮导演接拍36集情感大剧《蝴蝶劫》在2012年的9月开机了。这是一部以女人视角表现的检察院反贪涉案题材,侧重点还是放在大力挖掘当下社会矛盾纠葛中的讲女人都市情感剧,定位香艳、美丽、极具收视吸引力的商业剧。这个题材的定位很超前,很新颖独特,引起了很多地方电视台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在面对全国30多个电视台集中探班时,刘导为他们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导演阐述报告,据说讲的非常生动,他的引入美剧拍摄思路和实践运用理念,强化情节点,将冲突和矛盾点巧妙的设计在悬念里,刘导的阐述报告当场就博得了各个电视台采购部主管领导们的一片赞誉声,掌声雷动。加上刘导诚恳认真的做事态度,立刻赢得了发行圈的好感与关注。
2013年6月,电视剧《遍地阳光》终于开机了,还是缘分未尽,这个戏最终还是与刘导结缘,这是一部青春励志宣扬正能量的情感大戏,表现三代电力人的中国梦。主旋律现实主义题材,投资方对刘全玮导演执导这部戏充满信心,导演全篇下“扣”、设置“悬念”。剧中除了通过层层推进的事件描述分步展现主人公的思想、处境及命运的转变,建立起一环扣一环的“情节悬念”以外,更是根据角色的心路历程精心植入了一浪高过的情感悬念。以“青春史诗正剧”的情感正能量为基础,加以“情节悬念”与“情感悬念”的双管齐下,使这部剧主流而不教条,通俗而不流俗,煽情而不滥情,扣人心弦,直抵人心。这部戏必将是刘全玮踏上辉煌成就的一抹亮色。
2014年,全玮最终还是放弃在美国的生活,放弃了拿绿卡的机会,一个人凄凉的回到了中国。全玮时常感慨,他多么想女儿能来片场看看爸爸导戏,但是却从来没有这样的机会。他只能希望象张艺谋那样,等女儿长大了也能回中国发展,最终回归父亲身边,能继承父业,在片场帮助父亲拍戏,那时他一定是天下最幸福的父亲,全玮在静候着那一天的到来。
刘全玮性格和善,外柔内刚,和他合作过的人都是一片赞扬声,从没有人在背后说他的不好,他还是极具个人魅力的人,他的团队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留下来的,强将手下无弱兵,他亲手培养了一批能干的徒弟,各个都能独当一面,他管理团队十分严格,每次剧组开机,他的团队都会颁布约法十条来严格纪律。最让很多投资方钦佩的是刘全玮导演从没有被娱乐圈的浮夸之风感染,他从不去夜店,不抽烟、不赌博,只是遇到知己偶尔小酌几杯。全玮不拍戏的时候喜欢在家看书看片,去旅行,他表象安静,但内心火热。他经历坎坷,情感细腻,丰富的人生阅历给他做导演提供了不竭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