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23

一、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1.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符合时代的要求。如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如何树立国家形象、打响国家名片,传统文化是最好的选择。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为传统文化在一代人的心中筑起良好的根基。

2.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世代

相传和历史沿传说明传统文化有浓重的历史色彩,在幼儿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传统文化适应、融入当今社会有非常大的好处。传统文化教育丰富了传统文化存在的形式和传播的方法,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3.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道德的初步形成。传统文化囊括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其中包括很多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神话传说等形式的道德知识。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会让幼儿的道德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助于幼儿初步形成生动形象的道德意识。

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

1.用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园本课程是符合教育法律法规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是全体教师根据幼儿园的环境和条件集思广益、共同制定的课程。用传统文化作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可以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教师的水平、幼儿的发展实际,制定出最适合本园的传统文化教育。

2.用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据不完全统计,中国56个民族每年的节日共有500多个,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传统节日就有300多个。作为教师应该发掘每个传统节日的教育价值,寻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适合幼儿园客观实际的传统节日,既要注重教育意义又要兼具趣味性的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3.用民族文化和地域特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是我国的瑰宝,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此多的民族和广袤的土地也为传统文化的形成贡献良多,因此应该将民族文化和不同的地域特色融入到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情感,进而激发幼儿对祖国民族、疆土的热爱。

三、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的实际应用

1.用传统文化作为园本课程。鉴于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教育意义以及传承意义,我园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决定用传统文化作为园本课程,制定详细的园本文化创设计划。因此,从环境创设、区域活动和玩教具制作等方面,渗透传统文化。

2.用调查问卷了解幼儿和家长的需求。筛选出传统文化中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容,制定调查问卷。将家长根据幼儿的年龄进行分组,发放问卷。从幼儿身心健康、社会交往能力、艺术熏陶、知识储备、道德情感等方面,询问家长意见。比如如何培养幼儿爱国情感、培养传统美德、欣赏中文的语言美、增强幼儿责任感等建议。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家长的意见,最终确定园本课程的内容。

3.制定详细的教育课程。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确定每周二小班学习《三字经》、中班学习《弟子规》、大班学习《千字文》。对于传统启蒙教材,重点不在于背诵,而在于其中蕴含的故事、典故,以及更深层的道德、行为规范和情感。每周四学习成语故事和神话故事,用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幼儿既能学习成语,又能收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家长和幼儿体验传统节日文化。比如重阳节,请祖父母辈的老人与幼儿一起活动,一起了解重阳节,请幼儿给老人捶背、献爱心。端午节时,请家长讲解心中的端午节,一起动手制作“端午粽”、编织“五彩绳”,品尝食堂提前准备的端午美食。每年春秋季会举办运动会和亲子运动会,让家长和幼儿体验传统户外游戏和体育游戏的乐趣。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独有的文化,是历经数千年而不断的文化,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教师,有责任让它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