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如何才能不被“摧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最近注意到了几条新闻:

日前,刚迎来南京万达茂成功开业的南京万达茂总经理徐毓,从高楼坠亡,排除他杀。正当事业迈向新的里程时,她却匆匆离世,让人扼腕叹息。

在差不多的时候,7年风雨无阻,每日在校门口诵读国学经典迎接学生的赣州四中校长刘爱平因不堪抑郁症折磨,跳楼自杀。

他们的死,或许都与心理压力有关。

而同期,还有一篇网上热传的文章——《摧毁一个中年人有多容易?》,里面的一个个故事,让人更深地感受到中年人的压力。

原广州日报编辑、知名公众号“刘备我祖”创始人刘黎平在朋友圈转发了这篇文章。其后,还连发多条欲轻生的信息,还好后来被人报警及时劝阻解救。

逝者已矣,生者当警醒。

人到中年,心理最为脆弱、敏感。这是身心负担最重的一个时期,尤其是创业者和管理人员,来自工作、家庭的矛盾集于一身,来自社会与自我的高期待,让许多中年人身处一个紧张的氛围里。一旦有一根“稻草”,就能压跨“骆驼”。

无论是否感觉到了“中年危机”,中年人的心理,的确容易出现危机。

如果说压力已经是事业中年的标配,那么当压力来临时,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的身心处于健康的状态下。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抗压力。

在久世浩司写的《抗压力——逆境重生法则》一书中指出,在培养抗压力的过程中要重视三种态度,一是直面现状,二是灵活机动地认识问题,三是科学合理的思考。

在失败体验和困境降临时,可能会出现不安、恐惧、愤怒、忧虑等消极情绪,如果消极情绪反反复复,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很难自拔。

情绪无罪,我们应该接受这些情绪,而不是忽略或压抑它们。

《抗压力——逆境重生法则》一书指出,出现消极情绪就马上要解决,解决方式有四种,第一种是运动,第二种是呼吸,第三种是音乐,第四种是写作。

1、运动

有氧运动可以让我们更健康,而且它们还有助于减低压力,消除不安情绪。既有心理上的效果,又有生理上的效果。举个例子,当你生气的时候,可以离开公司进行快走散步,人在散步的时候呼吸会在不知不觉中稳定下来,心情也会舒畅。

运动,绝对是最奏效的一种减压方法,无论是去健身房,还是出外跑步、游泳,都有助于你忘掉压力。

2、听音乐或演奏音乐

音乐可以激活大脑中对于惯性刺激起反应的领域,但是要避免那些朋克或者摇滚等节奏激烈的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让人可以愉快地沉浸其中的音乐,例如莫扎特或者班德瑞的音乐。

除了听音乐,也可以去演奏音乐。

这种方法我觉得很不错,自己也经常实践。我经常自己演奏口琴、口风琴和钢琴,沉浸其中,就不会有太多的消极情绪。

3、呼吸法

呼吸放松法,也是一种让我们可以从压力中暂时离开的方法。

作者推荐的专注式呼吸法如下:

关于呼吸法,我个人认为,更好的是去心理诊室,请教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怎么去进行放松。与呼吸法类似的放松方法,还有肌肉放松法、想象放松法。

4、写作

写作,包括自由书写、写日记、反复记事等。

在写作中,将自己心里的情绪、想法,或者某些模糊的感受表现出来,有利于把消极情绪从自己的大脑和身体中排解出来,起到冷静凝神的效果。

很多心理咨询师,包括我,都会向咨询者推荐每天写日记的方式,告诉自己今天做了什么,在书写中,慢慢也消除了消极情绪。这一方面是我们通过这种方式和自己对话,抒发了自己隐藏的情绪,日记成了我们的倾听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沉浸其中,容易从消极情绪中抽离出来。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忘我专注的“神驰”,有利于切断消极情绪的恶性循环。

现在有一种心理治疗,就是写作疗愈法,通过写作来释放心理压力,我也正在研究这个课题。

很多情绪之所以会出现,其实是我们“没想开”的 结果。

什么是没想开呢?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情绪ABC理论,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简单地说,人的行为,不是来源于诱发事件本身,而是来自于人们对这件事的看法、信念。就比如说,某个人看到下雨了,很开心,觉得可以在雨中徒步了,而另一个人则觉得下太糟糕了,回不了家,唉声叹气。这就是对同一件事的认识、信念不同。

在《成功心理学》一书中,作者提到了了埃利斯提到的非理性信念。

然而,这些信念是非理性的,因为它们没有事实基础。

举个例子,前几天,我有个好朋友从国外回来,没有给我带礼物,我虽然嘴里没说,但心里很不高兴,觉得她应该给我带礼物。这就是一个非理性信念。背后错误的假设就是:你必须善待我。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非理性的信念,如果我们不去处理,任其发展,就做会使我们越来越陷入到消极的情绪中,达不到自己的目标,也容易和他人相处不好甚至产生摩擦。很多人的做法是,出现了非理性信念后,只是单纯地和自己说没事的,或者就去骂别人,仍然让非理性信念持续。而这种做法,会伤害到自己的情绪,伤害到身边的人,让我们达不到目标。

既然是这样,我们要怎么做呢?我们可以用三个步骤改变非理性信念。

第一步,察觉内心想法

我们的想法是什么?在这一步里,不需要做判断,只需要觉察自我。

第二步,识别非理性信念。

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有“我必须做好,你必须对我好,世界一定是容易的”这三种假设,是否有“必须”“应该”“不能”“不得不”和“总是”的措辞。如果有,大多是非理性信念。

第三步,把非理性信念改写成更现实的句子,去掉所有极端的词语。具体可以这样做:

把 “我必须”“我应该”修改为 “我想要”或“我宁愿”。比如说,把“我必须做好”修改为:“我想要做好。”

把“如果……就好了”句式代替“你必须”“你应该”,比如说“你必须善待我”可以修改为“如果你能善待我就好了”。

把“一定”改为“可以”。比如, “世界一定是容易的”可修改为“世界可以是容易的”。

在你出现非理性信念时,试试这个方法,一定会有所收获。

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不行”。其实,这都因为我们自我效能感不足,有时,我们甚至会存在无价值感。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一书中指出,无价值感源于你内心的自我批评。它是一种自己贬低自己的声音,例如“我一点也不好”、“我就是一坨屎”、“我样样不如人”等等,它将绝望和自卑感深植于你的内心并让它不断增长。你可以进行相关训练,当自我批评的念头闪过脑海时,能识别它们并将它们记录下来;找出这些思维扭曲的根源;反驳它们,从而培养一种更客观的自我评估体系。

有的时候,我们不存在无价值感,但同样对自己缺乏信心,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试试以下四种方法,来提高自我效能感:

1.实际体验

我的体会是,的确可以用小小的成功体验来形成效能感。比如说,我的第一个当众分享,是多年前,面对二十多个人的真人图书馆的分享,讲了自己的故事,而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在众人面前进行过自我的分享。那次分享,比较顺利,别人对我的评价是:“很仰慕你,你是一个坚定、积极、热爱生活的人,有一股魔力,吸引着身边的人。”这次成功体验大大提升了我的自我效能感。后来,我能够面对两百多观众仍然信心满满,没有出差错。这就是自我效能感提升带来的变化。

2.范本

如果自身没有这方面体验,可以向榜样学习。你知道这样一个故事吗?某运动员有个4分钟内跑完一公里的目标,这在科学上看起来有点不可能。但是在这个选手打破以后,从第二年开始有300多个人在4分钟内跑完了一公里,第三年也有不断有人刷新着记录。实际上,这并不是因为田径选手的身体机能出现了跨越性的进步,而是其自我效能感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观察事物的方法发生变化,即不可能有人在10分钟内跑完一公里的这个神话被打破后,很多人有了如果他能做到我也能做到的自我效能感。

3.鼓励

如果你有鼓励自己的人在身边,是何其的幸福。除了口头的鼓励,书信式的鼓励有长期效果,例如感恩卡。

4.转变心情积极面对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庆祝。也有人会利用喜欢的音乐,公司也能够通过举行活动让职场氛围焕然一新,提高员工的自我效能感。

化学有中和的说法,其实,情绪也可以中和。感恩就是一个方法。感恩有利于提高幸福感,中和消极情绪,促进身体健康,满怀感恩之心的人有利他主义精神,使人积极主动。

关注拥有什么,比关注缺少什么更重要。我们应该有意识养成将注意力放在自己拥有之物的习惯,因为人很容易就会将注意力放在自己,或者欠缺的是东西上,所以我们必须有毅力有意识的改掉这个习惯。

有三个可以改变观察事物的角度、提高感恩之心的方法,分别是写感恩日记,想三件好事和写感谢信。

我的朋友中,有许多正在学习教练课程,每晚,我都能看到他们写“丰盛日记”,记下自己所经历的“好事”。我想,这也是减压的一个好方法。

以上就是我从书上学来的,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的方法。

如果以上方法都还不能让你抵抗压力,那么,请去寻找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抗压书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