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6
Chapter 6 情绪教育——教孩子正确处理物、人、我的关系

每天保持一份好心情,做事的效果就会提升很多;整天郁郁寡欢,别人看着不高兴,自己也提不起兴趣,结果可想而知。

一、不生气:转移注意力,不做爱发脾气的“小暴龙”

生气是一种情绪的发泄,任何人都避免不了。孩子生气的原因有很多,挫折、等待、孤独、闹矛盾、受批评、要求得不到满足等。当孩子生气时,父母只有弄清楚他为什么生气,才能有效应对。

二、不冲动:磨炼耐性,做事才会三思而行

孩子自制力差,无法预见做事的后果,常常凭着本能行动。事实证明,任何时候冲动做事,都是要付出代价、受到惩罚的。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有耐心,懂得克制,远离冲动这个魔鬼。

三、不焦虑:警惕这些反常反应,它们暗示着焦虑情绪的存在

如今,焦虑已经不再是成年人的专利,它已经开始向孩子袭来,情绪不稳、烦躁、吵闹、胆怯……轻则影响孩子正常的生活,严重的会形成一种病态。作为父母,爱孩子就要关注孩子的内心,让孩子远离焦虑,快乐成长。

高处不胜寒。”对于那些身心压力大的孩子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足够的玩乐时间,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彻底放松。对于学习焦虑的孩子来说,借助生活中的一些事去启发他们思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旦产生了兴趣,他们对学习的焦虑情绪才会慢慢得到缓解。

四、不恐惧:陪孩子跟他的“害怕”待一会儿

恐惧则是一种内心紧张的状态。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最或多或少对某事产生恐惧,比如对陌生人、黑夜、凶猛的动物等。轻度的恐惧是孩子保护自己的一种本能反应,一旦过度,就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阻碍。

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实际上很多孩子都十分胆小,对身边的事情怀着满满的恐惧,他们害怕一个人在家、恐惧陌生人、恐惧天黑……

在此劝诫所有父母,千万不要用恐吓的方法教育孩子,更不能为孩子讲些带有迷信、恐怖色彩的故事。孩子看电视时,也要有所选择,比如睡前不要看有关凶杀、惊险类的节目,避免孩子做噩梦。此外,要对孩子进行勇敢教育,给孩子讲一些关于勇敢的故事,激励孩子锻炼自己的胆量和意志。

有些孩子不敢在生人面前或班里说话,主要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生怕说错了别人会嘲笑自己。对于这样的孩子,在做事之前,就要告诉他们具体应该怎么做,让他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从而增加他们的信心,避免出现恐惧心理。

孩子不敢独自做某件事时,父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多鼓励,必要时给他们一些指导,让他们慢慢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慢慢地,孩子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大、不恐惧。

五、不紧张:方法总比困难多,教孩子积极地自我暗示

孩子在面对一件新事物时,因害怕自己做不好或者其他原因而产生紧张情绪,这是一种正常的表现。对于任何人来说,适当紧张是正常的,但过度紧张只会让事情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无法正确面对考试、表演等,一旦站在众人的面前,就会感到紧张。其实,这是正常的现象,即使是成人,在陌生或比较大的场合,也会感到紧张。但是,如果孩子总是表现得紧张过度,父母就一定要加以重视了,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接纳自己,勇敢面对。

积极的心理语言总能起到很强的暗示作用,正面的心理暗示可以增加人的自信,激发出最佳的“竞技状态”。对于复习迎考阶段的孩子,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积极引导,让他们自我暗示:“我很努力,我会成功的!”“我和别人一样聪,我能行的!”“别人跟我复习的时间一样多,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孩子遇事紧张,作为父母,我们不能替他们直接去解决,也很少能为孩子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这种时候,在精神上给他们力量,帮他们渡过紧张心理的难关。

六、不骂人:无论多有理,也不能出口伤人

受环境影响,再加上模仿力比较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说脏话的情况不可避免。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孩子不但没有觉得说脏话不对,反而将其视为一种乐趣。如果父母不正确引导,孩子出口成“脏”,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被人讨厌的孩子!

生活中,很多父母要求孩子懂礼貌,却总是忽视自己,每天爆粗口。要知道:“心是花园,思想为种,既可繁花似锦,也能杂草丛生。”在孩子的花园杂草丛生时,父母也应当想想:我们为孩子传播了什么样的思想?如果想让孩子使用文明用语,就必须给孩子打造一个干净的语言环境,只有如此,孩子才能在父母的熏陶下,变成一个温文尔雅的人。

父母一般都非常在意孩子在外人面前的表现,都希望孩子遵守成年人制订的礼节:主动和人打招呼、会使用礼貌用语、有文明的言行举止等,因此经常教导、督促、提醒甚至强迫孩子懂礼貌。可是,结果呢?孩子会不会言听计从?一定要清楚,逼着孩子有礼貌、当着别人的面说孩子没礼貌,本来就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七、不自卑:正确认识自己的长板和短板

自卑,是一种因为对自己的不恰当认识而引发的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长期生活在自卑之中,被自卑所笼罩的孩子,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发展和人际交往,这样的孩子,即使非常聪明,也会因为自卑而难以发挥出来。

现在的很多年轻父母和朋友聚会时都喜欢带着自己的宝贝,而且如果大家都带着孩子,有些父母就开始攀比,有的会说,我们家的孩子学习好,每次都考第一。这样,其他成绩不好的孩子的父母可能就会觉得自己很没面子,甚至有的会因此当着大家的面训斥自己的孩子。

攀比心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偶尔攀比一些好的方面,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如果孩子养成了攀比的习惯,问题就严重了。

很多父母一厢情愿地以为,拿别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比,是对孩子的一种激励。殊不知,这种办法并不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时间长了甚至还会在孩子心理形成一种认识:我不如其他孩子好!慢慢地,孩子就会出现自卑情绪。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既有长处,也有短处。对孩子来说,他们不喜欢生活在别人的光芒之下。他们来到这个世界,根本不是为了让谁有面子,也不是为了成就谁,更不是父母攀比的工具,如果那样,只会害了孩子。做父母的,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要时时刻刻陪伴孩子成长,给孩子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只有让孩子相信他是最棒的,他才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有一篇感人的文章,相信很多父母都看过。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老师对我说:“你的孩子有多动症,在凳子上3分钟都坐不了,最好带他去医院看看。”回家路上,儿子问我:“老师都说了些什么?”我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流出来。全班30个同学,儿子表现最差,老师很不满意。可是,我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你原来在凳子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其他孩子家长都羡慕我,因为班级里只有你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而且还没让我喂。

儿子上了小学。在一次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0名,我怀疑他智力有障碍,最好带他去医院查查。”在回家的路上,我流下了泪。可是,回到家后,我便对坐在桌子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老师说,你不笨,只要细心一点,就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29名。”说这话时,我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立刻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立刻舒展开来。我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我吃惊,就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比平时走得都要早。

儿子上了中学。又是一次家长会,我坐在儿子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儿子的名字都在“差生”的行列中,总被点到。可是,这次却出乎我的预料。我有些不习惯,临别时问老师,老师告诉我:“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我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这时我发现儿子在等我。路上,我扶着儿子的肩,内心有种说不出的甜蜜:“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那年,我儿子果然考上了重点高中。

最后,儿子顺利地考上了名牌大学。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儿子热泪盈眶,对我说:“谢谢,妈妈!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您懂得欣赏我!”

故事中,母亲将普通的儿子甚至是“问题孩子”塑造成了一个懂得自爱、奋发向上的有为青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仔细想想,同样的情况,换成另外一个父母,是否能成就同样一个人呢?还是只能够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慢慢走向自暴自弃?

由此不难发现,认可孩子对于他们自信心的提升有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