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和参公编哪个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2-25
参公
参公单位分为两种,一种是妇联、团委、工会等群团部门的行政参公单位(即单位参公管理,编制使用的行政编制),一种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前者自不必说优势,后者虽然编制使用的是事业编制,但是因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而是执行《公务员法》,享受公务员一切晋升、福利、待遇政策,与公益类事业单位相比,诸多利好。
一是晋升渠道更加畅通。事业单位作为行政机关的下属单位,在个人提拔晋升上往往只能在单位内部消化,而事业单位在体制编制上都会受到限制,这就决定了单位内部领导职数不会太多,想要提拔就得等职数和机遇。而参公单位因为同公务员管理模式一样,与行政机关之间不存在太大鸿沟,相互转任交流基本无障碍,横向可以转任机关,纵向可以到事业单位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可以跨系统到其他参公或行政机关任职,并且在职级晋升方面同样也要优于事业编制。
二是工资待遇更加看好。事业单位内部人员中,专业技术岗位通过评聘职称,工勤岗位提高工勤等级、管理岗位提升管理等级来提升个人工资,相对来说都有一定的期限和难度。而参公人员一方面可通过职务提升,一方面也可通过职级晋升提高工资待遇。而且参公人员享受车补、通讯等福利是大多数事业单位所不具备的。
三是社会地位更加优越。事业单位作为公益类服务机构,更多地是承担社会服务职能,从事的是服务类工作。而参公单位因为具备部分行政职能,在日常工作中接触面相较于事业单位要更加宽泛。特别是目前全国交通、农业、市场、环保、文化五大领域的参公执法类单位(尚未改革完毕),因为具有执法权在各自领域内都扮演着相当厉害的角色。
法律依据
《关于参公事业单位人员管理规定》参公事业单位与一般事业单位在享有的资源方面存在不同,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通过参公管理身份的确立,能够增强参公事业单位工作开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第二,参公管理的身份保障了参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类同公务员的福利待遇。例如,参公人员基本可以无障碍地在事业单位与国家机关之间进行交流,从而有较大职业发展空间。因此,绝大多数事业单位都非常希望纳入参公管理。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第七章 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
第三十二条
国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
第三十三条
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三十四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事业单位执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和休假制度。
第三十五条
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第三十六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符合国家规定退休条件的,应当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