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以前叫琉球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3-06
先秦时期,台湾被称为“瀛洲”;秦汉时期,则称之为“东瀛”;三国时代,台湾又被称为“夷洲”;隋唐至宋朝,台湾的名称变为“流求”;在元朝,台湾又被称作“琉球”。台湾现在的名字来源于台湾南部少数民族“台窝湾”社的社名,意为滨海之地。早期开发台湾的福建省移民,根据闽南语,将这个名称译写为“大员”“台员”“大湾”等,最终确定为“台湾”。明朝万历年间,官方在公文中首次正式使用“台湾”这一名称,但当时“台湾”所指仅为台南地区。直到清朝,官方才将全岛正式定名为“台湾”,并设立隶属于福建省的“台湾府”,在光绪年间之前,台湾府是台湾唯一的“府”。1885年,台湾升格为省。台湾省的简称即为“台”。
台湾岛及其南北邻近岛屿都属于环太平洋新褶皱带。台湾地槽从古生代晚期开始生成,经过多次演进,到中新世海水升降和上新世造山运动后,进入岛弧形成阶段,地槽时代基本结束。在更新世的剧烈上升运动之后,台湾继续发生间歇性隆起,由于东西侧的压迫作用,使得岛上南北走向的山脉更加高耸。以中央山脉为主轴的台湾山地展现了岛弧的特点。台湾岛是由欧亚板块、冲绳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而隆起的岛屿,地壳运动和造山运动非常发达,使得台湾的地形复杂多样。台湾的地质构造大部分由欧亚板块组成,而菲律宾板块则向下成为隐没带。台湾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受到吕宋火山岛弧等板块的影响,形成了复杂的地质结构,如与花东纵谷地质不同但相互平行的海岸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