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赞美项羽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2-05
当年的项羽,出身名门,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后,后随叔父项梁读书研习兵法,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项羽年轻时随叔父观秦始皇游会稽,观秦始皇渡钱塘江时,竟大胆而直率地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后来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公元前207年,大将章邯带兵30万围攻赵国巨鹿。作为副帅的项羽,这时候居然果敢地刺杀了犹豫滞留的主帅宋义,破釜沉舟,只带3万兵马,大战秦军,使之覆灭殆尽,创造了“巨鹿之战”以少胜多的军事史上的奇迹。
巨鹿一战,项羽威震华夏、名闻诸侯。“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事实上,在秦末反抗大秦暴政的农民起义过程中,项羽才是力拔山兮、横扫暴政的那一面最高的旗帜。清人李晚芳曾评,说:“羽之神勇,千古无二。”(李晚芳(1691~1767),广东顺德人,出身世家大族,是进士李昴英的第18代孙女。李晚芳6岁就跟随在碧江寡居的姐姐从学,长大后嫁给碧江的梁永登,尽管家境贫困,而且中年守寡,但李晚芳仍在事翁姑、育儿女和直接参加劳动之余,坚持研读经史,而且写出很多前无古人的著论。在她的悉心教导下,其子梁炜事业有成,儿女们致富后,上了年纪的李晚芳有了潜心著述的条件,乾隆十六年(1751),其重要的著作《女学言行纂》脱稿,时已60岁。晚年,她把居所命名为绿猗园,自号绿猗老人,被远近称为“女宗”。乾隆三十二年(1767),李晚芳以76岁高龄在家乡去世。李晚芳: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太史公以神勇之笔,写神勇之人。亦千古无二。迄今正襟读之,犹觉喑嗯叱咤之雄,纵横驰骋于数页之间,驱数百万甲兵,如大风卷箨,奇观也。')想当年项羽的英雄气势,笼盖华夏。即便是在后来全军覆没的乌江岸边,只要他叱咤一声,汉军将士也人仰马翻,辟易数里。(“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意为:项王瞪大眼睛叱喝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被吓坏了,退避了好几里。此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如此神勇、如此豪强,项羽确实是一位举世无双的战神,所以他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确实是对自我的精准的认识,确实并不只是夸张,而是对自我人生的精准认识。
可是接下来一句“时不利兮骓不逝”,则往往被后人所诟病。项羽固然神勇,可惜他有着不可避免的性格缺陷,再加上识人不明、用人有误,远不如刘邦对人才的重视,致使韩信这样的军事奇才,也要弃他而去;而像项伯这样的小人,却能在他手下春风得意;甚至连一心帮他的老师范增也徒唤奈何。(徒唤奈何 :白白叫喊, 无可奈何。)他虽然勇武绝伦,却只知恃勇逞强。一路攻城略地,却一路杀伐劫掠。正所谓“沐猴而冠,为世人笑”。(沐猴而冠,成语,出自《 史记·项羽本纪》、《 汉书· 伍被传》。比喻虚有其表,形同 傀儡,或是讥嘲为人愚鲁无知空有表面。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原为韩生讥讽项羽。)从人际关系以及人才团队的角度看,他远不如刘邦的圆滑老成。当然,他也远没有刘邦的阴险狡诈。
其实,勇力无双的项羽就像一个孩子一样,他的眼中只有他自己,和他的最爱。他自己便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王,而他的最爱,便是他胯下的乌骓马和怀抱中的虞姬。所以,他不会承认、也不会去面对所谓的那些指挥上、用人的错误,即便自刎乌江,他也会说“非战之罪,乃天亡我”。所以“时不利兮”,是命运不济,败则败矣,成王败寇,你刘邦固然诡计多端,固然最终获胜。但在项羽的眼中,到人生末路之际,他也没有把刘邦看作和自己一样的对手。他的对手是命运、是时运、是无可抗争的、冥冥中的命数而已。“时不利兮骓不逝”,连神勇的乌骓马都不能再任意地驰骋,那么更加神勇的项王、霸王,又该如何呢?无可奈何!只能徒唤奈何!
所以“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什么万里江山,什么万千臣民,霸王都可以无动于衷、不悬于心。唯独一个虞姬,不忍别离、无可奈何。这是一个曾经“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可在末路之际,却有如此的温存与柔情。一首《垓下歌》,一出“霸王别姬”,在刀光剑影里是悲歌绝唱,在拔山盖世中是缠绵悱恻。周围是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人喊马嘶、刀光剑影的战争风云,而舞台的中央,却是英雄、骏马、与虞美人的、不朽的文化意蕴。这是何其精彩的、何其深情的一幅场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