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到哪里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9
  1950年10月,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密码学家艾伦·图灵(1912-1954),提出人工智能新概念,开创了一个带有科幻色彩的新学科,被誉为“计算机之父、人工智能之父”。“物联网+人工智能”使全球产业链不断完善,大大加快了人类 历史 进程。人工智能是一门由数学、哲学、计算机技术、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新学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计算机正在向网络化、智能化、并行化方向发展。21世纪的信息技术领域将会以智能信息处理为中心;

  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把火箭专家科罗廖夫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送入轨道。斯普特尼克一号卫星,是航天启蒙时代的产物,是冷战时期太空竞争的标志,是人类进入太空的起点;

  人的基因决定人的生老病死,个人基因图谱承载着个人的全部生命秘密,它存在于人体每一个细胞内的脱氧核糖核酸分子即DNA分子中。随着个人基因组计划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每个人都能像查阅档案一样查阅自己的基因图谱。

航天技术、人工智能、基因工程三大领域的不断膨胀,为人类移民太空,创造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生命需要一个很复杂的生态系统,以地球为样本,少不了宜居的环境、液态水、大气、磁场、能源等。太阳系8大行星,由内往外数地球是第3,火星是第4,火星离太阳系边界比地球近,而且是类地行星。火星与地球一样,都处于太阳系生命宜居带内,距离太阳不远不近的位置。火星自转周期与地球几乎相同,平均一个火星日为24小时39分多。火星自转轴倾角为25.19度,与地球相近,因此,火星也有寒来暑往的四季更迭,只是季节长度约为两倍。因此,移民太空的首选目标只能是火星。月球将成为中转站,是“种子库”和火箭发射基地。

  1977年,美国先后发射了姐妹探测器“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主要是寻找类地行星和外星人。2012年8月,“旅行者1号”飞离太阳系,成为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人类探测器。“旅行者2号”探测器,历经40余年飞行,目前已飞至太阳系边缘,距离地球约177亿仟米,这相当于日地距离的118倍多。“旅行者2号”已经接近星际空间。

2019年10月,美国“好奇”号火星车发现火星曾存在盐水湖,但是目前还未发现稳定的液态水。“火星快车”号遥感探测表明,火星地表之下存在着液态湖泊。是什么原因导致火星地表失去了水?它怎样从一个蓝色星球变成现在一片荒漠的红色星球?其大气、环境是如何演化的?怎样才能将火星改造为地球生命的宜居家园?火星的今天有没有可能就是地球的明天?这些都是科学家们需要通过相关探测去解答的问题。

2005年8月12日,美国发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这艘飞船用了约七个月的时间,于2006年3月到达火星。由于宇宙飞船载客量极为有限,成本极高,而且对人体素质的要求非一般人所能达到。因此,未来能登上宇宙飞船去火星的,只能是经过基因编辑技术处理过的科学家和想去太空观赏星空世界的超级富豪。

  火星曾是一个温暖潮湿的星球,而如今变成了一个干燥寒冷的世界。有证据表明,火星上的水是通过大气逃逸的。因此,了解火星大气的前世今生对研究行星演化有着重要意义。火星上是否曾经存在过液态水?其主磁场为何会消失?火星原本的大气层究竟去哪儿了?火星大气的逃逸,与火星气候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火星气候的变迁又可能导致了其地质条件的改变。科学家一直渴望通过各种手段去探测、揭示火星的种种奥秘。

  火星是个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沙尘暴时有发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地表平均温度为-55 ,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地球生物根本无法适应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因此,只能靠经过演练的智能机器人首先登陆火星,建立起自动气象站网、天文台网、智能温室、火箭发射基地和智能计算机中心,构建一个网络世界。智能计算机中心是火星的“大脑”,接受地球指挥中心发出的指令。同时,能自主处理火星上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

  发射无人巡航飞船。无人巡航飞船的主要任务是制作火星天气图和地形图、防止太空陨石入侵、捕获彗星,为火星提供水资源、不间断地将讯息通过计算机中心传回地球。

  火星比地球小,赤道半径为3,395仟米,为地球的53%,体积为地球的15%,质量为地球的10.8%,表面重力加速度为地球的38%。由于地心引力小、火星大气十分稀薄,密度还不到地球大气的1%。在火星上发射火箭飞船,其初速度和飞船飞行速度,都将远远超过在地球上发射的火箭飞船的飞行速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发射火箭的成本,因此,火星必将取代地球,成为宇宙飞船的发射基地。

  地球与火星最近距离约为5500万仟米,最远距离则超过4亿仟米。2019年8月27日,火星与地球的距离仅为5576万仟米,是6万年来最近的一次。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近距离接近,大约每15年出现一次。2287年8月28日,两者将更为接近,距离约为5569万仟米。人类要登陆火星,自然要选最近的点出发。近百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客观上讲,是人类在和时间赛跑。那时,人类已经进入智能 社会 ,登陆火星后所遇到的各种难题,已有应对措施。

  地球上的陆地生物之所以能生存繁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离地面20—50仟米高空的地球大气层中,有臭氧层存在。臭氧层把入侵地球的紫外线的99%吸收掉,从而使陆地上的生灵万物免遭灭绝。

  人类不能创造生命,但可以改造生命。将经过基因编辑技术处理过的,能适应火星环境的“生命种子”,安置在智能温室中。温室的玻璃不仅能阻止紫外线和各种宇宙射线入侵,而且可以发电,其发电量足以满足开发火星用电。

  温室是火星之肺,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白天呼出氧气,夜晚吸入二氧化碳,使火星大气中氧含量不断增大,逐渐改变火星大气成份。在宇宙中,即使与地球环境非常相似,但只要没有臭氧层存在,这个星球的陆地上就不会有生命出现。因此,只有在火星大气层中形成了臭氧层,创造出一个可控的生态环境,地球生命才有可能脱离温室,人类才能从地下来到地面。

  在火星上,物种将按地球生命食物链图谱与相应的自然环境来配置,通过转基因技术,让所有地球生物都能逐渐适应火星环境,进而创造一个比地球更有序、更完美的食物链。

  火星上的智能机器人有很高的智商和情商,是一个理想化的团队,在工作中能知道其他机器人在做什么?事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何共同完成任务?在意见不统一时,如何取得共识等等。这个团队能培育出比地球人更 健康 、更聪明、寿命更长的“火星人”。

  在火星上能包括有人类在内的地球生命存在,是基因工程最伟大的成就。届时,地球人将通过DNA,找到自己在火星上的亲友,运用虚拟技术与亲人相聚。

  对火星的开发,是人类 历史 上规模空前的系统工程,这项伟大的工程,有望在公元2500年前全面启动。

  火星和地球一样,同样面临来自太空陨石、流星雨的袭击、周期性地出现冰期气候、火山喷发和地震等自然灾害,都存在一个可能导致生命灭绝的“世界末日”。前不久,美国和德国的天体物理学家发现,太阳系外至少有24颗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适合生命体居住。因此,火星仅仅是地球生命移居太空的第一站。

  在整个宇宙中所发生的这一切都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与巧合,因为这一切都是已经安排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