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 到哪里都是流浪出自哪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10-21

1,“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这句出自作家三毛《我的青春谁做主》一书,原句是“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这句话是现代的白话文,由苏轼所作的《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此心安处是吾乡”改写而来,意思是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衍生的意思即心如果不安定,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2,一般来说,栖息并不意味着家。栖息地可以用来停留、暂居、隐居或者居住。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家。鸟一辈子可以有不同的栖息地,水源充沛气候适宜便好。其实人心也是这样如此。但是家不同,家是可以让心不用流浪有安全感有归属感的地方。

所以在这句话里,栖息是指的家或者说家所给予的归属感。而不是我们正常语意中所解释的单纯的居住。如果心还在流浪,大多是漂泊无依的无归属感,或者背井离乡的孤苦。

三毛一生都在寻找心灵栖息的地方,踏遍红尘,何处是吾乡?那个地方需要穷尽一生去追寻,可能是爱情,可能是一处居所,也可能是文字给了她安心的感觉。

扩展资料

此句最早的语义衍生自苏轼北宋时期所创作的一首词《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创作背景是苏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因为受到使苏轼遭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定国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

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王巩北归,出柔奴(别名寓娘)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原文是: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意思是说无论去到万里意外的地方还是远在他乡,只要心里有家乡,心中安然,哪里都是我的家乡。意思是说人要怀有梦想,要是心都没有安定,就不会有家的感觉,所到之处都不会感觉到温暖,因此到哪里也都是在流浪。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