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语和新约希腊语的区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1-28

以下资料来自网络:

区别,Koine Greek要简单些,但是学了Attic Greek看Koine的话问题不大,反之则比较困难。详细些的介绍可参见 维基百科

严格而言,我们说古希腊语,是指公元前7世纪左右至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绵延了2000多年的一种语言,因此,它也是在动态中不断发展演进的一系列语言形态;
大体上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公元前7世纪左右,也就是荷马史诗成形的阶段。荷马时代的古希腊语同古典时代非常不同,双数格的运用就是其中一个主要特点,另外很多名词的变化方式也不一样,以至于在国外专门会出针对荷马史诗的古希腊语字典,其差异可见一斑;
第二阶段是公元前7至5世纪,一般被称为古风希腊语,代表作有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还有各种抒情诗之类。斯时的希腊文词汇变化仍不固定,且有诸多方言差异;
第三阶段是古典时代,大约是公元前5、4世纪前后,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大悲剧家什么的基本都是这一语言阶段的作品代表。我们在课本中学到的基本也是这个阶段的古希腊语。古典希腊语是以雅典方言为主要代表,曲折变化虽然繁复多样,但总体而言已经比较规矩了,可以说,以后古希腊语的发展走向就此就定型了,所以,只要能够比较熟练古典希腊语,基本上后面阶段的著作看起来都不会太费劲。
第四阶段就是所谓共同希腊语阶段,其实严格而言,同古典希腊语没有实质区别,只是句子结构相对简洁、灵活了一些。尤其说到新约圣经,由于大多是希腊化了的犹太人的作品,所以内容十分切合文法,虽然欠缺生动,但还是比较容易阅读的,常用词汇大约限制在5000词汇左右,除此以外的任何古希腊语作品都没有这么便宜的了!

如果再细分,在公元2、3世纪左右,希腊人为了找回文化自尊,搞了几回所谓“新智者运动”,这反映在文法上就形成了“古文运动”,关于这一运动的历史意义就不在这里赘述了(可以去WIKI百科上找细节);而说白了,对于我们研习古希腊语的这一干人众而言,不啻为一场灭顶之灾!为什么这样说的,因为持这类文风而写就的著作那是相当的晦涩难懂,文法采用柏拉图时代的风格,显得极为造作,更可怕的是超级大的词汇量,这几百年增长的内容全往一块加,那是极其的一个难读。普鲁塔克的《名人传》、第欧根尼·拉尔修的《明哲言行录》都是这方面的代表,既没有生动的语言作为依托,文法结构又显得极其沉重,还不说其叙事方式本身的违和……
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部的罗马帝国便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一般称为“拜占庭帝国时期”。就语言风格而言,大体是共同希腊语与造作的复古风交替占上风的格局,但总体上不出古典希腊语的套路,一直到1453年,拜占庭文化作为一个标志而彻底消亡为止。
闲扯了这许多,再简要理清一下下,就是:古希腊语是一个复合概念,圣经共同语是其中的某一阶段;如果仅把古希腊语理解为“古典”希腊语的话(就是柏拉图和雅典戏剧家们的语言),那么在文法上并无实际差别,仅是共同希腊语简化了些罢了。另外个别词在拼写上会有不同,但比较有规律,比如古典希腊语的tt往往在共通语被拼写为ss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