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有什么景点或者特产?

特色景点

第1个回答  2014-04-29
苏赵梨产于亳州市龙杨镇西北角的苏赵庄。这儿地处亳州市的最南端,交通又不便,可谓穷乡僻壤。然而,因为出产苏赵梨,穷乡也跟着名产大名远扬了。 苏赵梨源于明末。当时,村人为避兵乱而“跑反”,返家时,从西北河套里带回一棵梨苗栽在村东水塘边儿,本不以为意。谁知这儿的水土独特,竟然育出了一代名品──苏赵梨。 苏赵梨的特点是酥脆可口,甜中带香,果肉纯白,味正多汁,食之无渣,落地即碎。 清道光年间,苏赵梨与砀山梨同为贡品。砀山人以苏赵梨与其砀山梨齐名而不服,公举三位有名之士,推三独轮车梨专程来亳州,要与苏赵梨一比高下。经众人反复品尝,竟然难分优劣。后来双方协商,以梨的酥脆定输赢。苏赵人取梨一只,平放凳上,食指往梨上轻轻一按,梨子立即两半。砀山人大吃一惊,取其梨试之,用上全力,梨子仅仅脱去一层皮。砀山人服气了,苏赵梨的名气也因此更高一等。 苏赵梨园如今已发展到一千多亩,园林结构可谓“三世同堂”。外围是一把粗的新载梨树,碧叶嫩枝,为青春少女;环村是五十年至百年的壮年梨树,枝叶繁苦茂,挂果累累;村中是那棵三百高龄的古老梨树,粗大的树干被风雨磨 得如铁似钢。 苏赵梨的名气越来越大,并多次荣获嘉奖。1957年华东五省市水果竞赛中获金质奖,1996年安徽省农业厅优质水果评比中获质量奖,并在“第八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牌。 古井贡酒,中国八大名酒之一,其前身是汉末的“九酿春酒”。曹操将此酒进献汉献帝刘协,受到献帝的赞赏,把它作为宫廷用酒。传到明万历年间,阁老沈理在万历帝的庆典上,将减酒进贡朝廷,万历帝饮后连连叫好,钦定其酒为贡品,命其年年进贡,“贡酒”之名由此而得。古井贡酒以其独特的风味,赢得了海内外的一致好评,四次蝉联全国白酒评比金奖,1988年在第13届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荣登榜首。 豪门贡菊冰茶,亳州地方特色饮品,主要成分有贡菊、枸杞、胖大海、莲子芯、西洋参片、罗汉果、山楂片、结晶冰糖等。饮用此茶可使人清新明目、润喉清嗓、美容益智、滋补强身。冰茶色泽清冽,览之赏心悦目,饮之吹花嚼蕊,齿颊溢香,被视为茶坛上的名品。 亳芍,即白芍,亳州地产药材,指芍药科植物芍药或其变种毛果芍药栽培品的根。一般种植3—5年, 9—10月采挖,去泥后放入开水中煮5—15分钟,捞出后去皮晒干即可。加工后的芍药呈粉白色或白色,故又称“白芍”。亳州芍药,《药典》称亳芍。性微寒,味微苦而酸。有镇痛、镇静、解痉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经前腹痛、盗汗、头痛等。亳芍的产量约占全国的70%以上。 亳菊,亳州地产药材,与滁菊、杭菊、贡菊一道并称四大药用菊花。《中华大辞典》载:“白菊产安徽亳州,称亳菊,品质最佳”。《中药志》及《中华本草》亦如是说。亳菊一般寒露后采摘,朵大、色白。能疏风散寒,解署明目,既入药,又是上佳的饮品。 亳花粉,又名天花粉,亳州地产药材。是葫芦科植物栝楼的干燥根。亳花粉个肥大、白色、粉足、筋脉少,质地上乘。花粉秋季采挖,去泥去皮晾干即可。味甘,微苦,性凉,有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等功效。 亳桑皮,又名桑白皮,亳州地产药材,来源于桑科植物桑的根皮。春秋季挖取根部,去泥土及须根,趁鲜刮去黄棕色粗皮,用刀纵向剖开皮部,以木槌轻击,使皮部与木部分离,除去木心,晒干即可。亳州为三大桑皮主产区之一,其质优于其它两处。桑皮味甘、辛,性寒,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 亳紫菀,亳州地产药材,为草本植物。冬季采挖,将其根部残茎去掉,晾干即可。亳紫菀味苦、辛,性温,有温肺下气,化痰止咳之功。 亳丹皮,亳州地产药材。亳州是药用牡丹的主产区,丹皮即药牡丹根的皮,秋春季采挖3—5年的牡丹,除去根的表皮和皮肉木质,晾干即可。亳丹皮有镇静、镇痛、催眠、降压、抗菌等作用。 亳桐,亳州素有桐乡之称,其种植泡桐的历史在商代以前,商王朝建都亳州时,曾建桐宫。亳州泡桐的特点是面板光洁、轻逸、不变形、不虫蛀,属于打制家具的上好材料。亳桐生长快,其花可入药。如今亳桐已是大宗出口商品,深受日本等国的喜爱。 亳州粉皮,亳州特色食品,将绿豆、高粱、豌豆、山芋等加工成淀粉(可混合用,也可单独用),调成稀糊,用大锅加水烧开,用器皿取淀粉50克左右,放入特制的铜镟内(形似平底锅),将镟子放入沸水上转动,然后慢慢停止,淀粉糊在镟子内摊成薄薄的一层,然后镟子内放入沸水,迅速捞出放入凉水内,用手慢慢将薄淀粉皮从镟子内扒掉,放在特制的高粱秆或苇子做成的帘子上晾干即可。亳州粉皮筋骨强、色白、入口滑润,可拌凉菜、也可烩、烹、炖、烧,是当地家家必备的日常用菜。亳州粉皮以铜关村生产的名气最大。 高炉酒,产于涡阳县高炉镇高炉酒厂。高炉酒在汉代就很有名,当时有“汉三杰闻香下马,高炉酒十里飘香”之誉。该酒曾在清乾隆年间“南洋评酒会”上获奖。目前远销日本、新加坡等地。 苔干,又称贡菜,是一种由莴苣状的植物加工成的半干品条状蔬菜,主产区在涡阳到亳州之间的沿涡河地区以义门镇为中心。该菜清乾隆年间曾作为贡品纳入宫廷,故得名为贡菜。周恩来总理曾多次用此菜招待外宾,因嚼咽时能发出清脆的响声,周总理幽默地称之为“响菜”。苔干含有17种氨基酸以及糖、粗蛋白、钙、磷、钾、钠、铁、铜等营养元素,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具有清热、明目、解毒、利五脏、通经脉等功效。苔干现已成为亳州大宗出口商品之一。 三官核桃,位于亳州市谯城区三关镇。核桃原产于羌胡,故又名胡桃,因其全身都是宝而倍受世人青睐。三官镇由于地质条件好,1960年国家决定在此投资建设亚洲最大的核桃林场,直属省林业厅。到1962年共育林3.7万亩,1963年省政府决定将其定名为“国营亳县核桃林场”。现在林场面积已达7.4万亩,年产核桃100万公斤。产品过去主要供应军工和航天企业,现远销海外,成了当地大宗出口商品之一,被称为“核桃王国”。 观堂大蒜,产于亳州市谯城区观堂镇。该蒜肉香汁多,是蒜中的佳品。观堂种植大蒜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当地知名特产。在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全国同类产品唯一奖牌,现已发展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苏赵梨,产于亳州市谯城区龙杨镇苏赵庄。苏赵梨源于明代,当地人到外地避乱时将梨苗带回试栽,并育出精品。苏赵梨酥脆可口,甜中带香,果肉纯白,汁多无渣,落地即碎。清道光年间该梨为贡品,1977年在华东五省市水果竞赛中获金质奖,1996年在安徽省优质水果评比中获质量奖,在第八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获全国水果评比金奖。 茨淮新河大闸蟹,产于茨淮新河阚疃闸以上水域。由于该水域水质优良无污染,因此是河蟹生长的理想水域。该水域生产的大闸蟹,个大、肉肥、黄足,味道鲜美,与洋澄湖大闸蟹齐名。 狼山黑陶,蒙城狼山一带民间制陶工艺品,该产品也是淮北平原地区民间艺术的缩影。狼山黑陶产品具有“古”、“拙”感,纯黑色,据宜兴陶瓷研究所的理化性能测定表明:狼山的黑土是上好的制陶原料,产品理化性能远远超过德州的黑陶产品。狼山黑陶畅销上海、苏、杭一带,远销日本、东南亚、西欧。 小涧秋黄瓜,蒙城县小涧镇双锁山一带生产的黄瓜。长者可达60厘米以上,个虽大而脆可口,生长期较长,到秋后其它黄瓜已罢市时,小涧秋黄瓜开始上市,畅销沿江诸大城市,久享盛名。 泥塑,亳州泥塑,早在清初就负盛名,作品以神像、玩具为主,“大班会”鬼脸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建国后,泥塑濒于失传。1982年,古城残疾农民张方胜自己钻研,塑成1套《西游记》脸谱,并在县文化馆展出。1983年6月1日,亳州市第二中学女学生李文玲,在省“少年儿童书法绘画手工劳作展览”中获特别优秀奖。 亳州剪纸,亳州剪纸风格纯朴明朗,工巧纤细,优美多变,刚柔相济,装饰性强又富有乡土气息,早在宋代已很流行。但体裁仅局限于花、草、虫、鱼、飞禽、走兽,多用作窗花、喜花、兜肚花、鞋样等。建国后,剪纸作为民间艺术受到重视。1955年,省出版的《阜阳剪纸集》收录了亳县吕凤毛、陈孝儒的作品20多幅。为了提高剪纸艺术质量,1959年,县文联推荐吕凤毛去阜阳等地学习。后来他发掘和创作了一批高质量的剪纸作品,被省美术协会吸收为会员。1977年,吕凤毛重返艺坛,青年农民王炳华也崭露头角,其作品先后在合肥、上海展出。1978年7月,阜阳剪纸在北京展出,中国美术家协会召开座谈会,邀请吕凤毛、五炳华、王进铨、颜语出席会议。会议评出的优秀作品有亳县的《月桂飘香》、《花篮》、《狮子》、《假日之夜》、《两只孔雀》、《宝玉与黛玉》、《福寿图》、《四季喜寿屏》等。1980年以后,随着外事往来的增多,亳县剪纸作品作为礼物赠给澳大利亚、新加坡、西德、法国等国家,很受欢迎。1984年,美国一次就购买了30多个品种7000余幅。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