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寸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留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6
一截枯木,虬皱如百岁老人皮肤褶痕,爱不释手,拾回摆玩。主枝挺健,旁逸斜出数枝,观则过于繁冗,折去,这时看着心下畅意许多,说不上道理来。

直到翻看雪中景色,渐使我明了枯枝在大片白色为背景的残墙下如此入我心意的道理,这是在书画创作中独到的留白技巧。茫茫雪夜是一张无限白纸,三两枯木缀于其上,如滴墨,轻重浓淡,疏密有致,黑白辉映间溢出美感。

不会绘画不懂画,却爱美,爱画面中闲散地落一片白,水墨留白,虚实相生着,觉得静如参禅,美不胜意。

多年前从朋友那里见一幅“佛”字,墨水起承转落得恰到好处,恰氤氲成一佛一僧的意境,“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带来内敛又缥缈的美感,东方文艺的空灵、质朴和寂静是浓重的油彩万不能表现出一丁点的。

沉醉在这样幽寂的空洞里,像一场深刻反省,所有故事删繁就简,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分寸感,是一个人最高明的境界。历史上杨修即因未预留分寸的余地,命丧于将曹操的心思猜得太透。

分寸感是守住距离。天与地之间有距离,空旷得以容纳众生芸芸;日与夜之间有距离,白天黑夜交替中梦与现实真切轮换;人与人之间有距离,回忆才有美好永恒。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距离产生美,处世时适当的自由空间,才不至进退两难。

日间读《老子》,唯记其中“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之句。一个人若是无欲无求,可以观察到万事万物的微妙无穷,若是经常欲求不满,就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不能掇得真谛。

先前热衷于医术命卜相,觉得神秘莫测,常研习,庙观一去必要迷信一番,问运气求姻缘勘红尘。一日,一出家人跟我讲:“人的命是越算越薄的,卦不算尽。”想起王熙凤的判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更何况,天机不可泄漏呢!

南宋有幅名画《寒江独钓》,一个渔翁一钓钩,却让人感到一人独占一江水的深远广阔。留白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分寸,分寸即是留白。画面不是堆砌的美,“言有尽而意无穷”,音乐最高的境界,不是音符填满空拍,有时或许只是一种音节的高低起伏,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静默和休止。

与人聚,喜欢靠近人群中不喧闹的那个,因为真正的故事在他们的沉默里。无便是有,假亦作真,空即是色,越简单越丰富。人生也需要适当的留白,事不必做绝,利不必占尽;话不必太满,过满则溢。

带一颗留白的心上路,花看半开,酒醉微醺,一切都是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