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爱哭不是“娘”,6岁前,孩子哭闹常常就因为这两件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文|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壮壮是个6岁的小男孩。名如其人,壮壮又高又壮,比同龄小伙伴高一大截儿。可壮壮妈说起壮壮,却很烦:哪像个高高壮壮的男子汉啊,简单是个哭鼻子精——和小朋友玩抓人游戏,被抓住,哭!英语课答不上问题,被老师用塑料捶子敲一下,别的孩子都不哭,就壮壮哭!到饭店吃饭,没让他点菜也哭哭哭……

壮壮妈说,自己小时也爱哭,也许是遗传,壮壮也爱哭。可自己是女孩,爱哭也就算了,壮壮一男孩也这么爱哭,多让人笑话啊。为此,壮壮妈伤透了脑筋,道理讲了一大堆,可壮壮每次答应好好的,遇到事儿,还哭个不停……。

其实,哭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6岁以下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还不能完全用语言表达出来,怎么办呢?哭是他们直接表达自己情绪、快速引起大人关注最便捷的方式。

6岁前,不同年龄段的哭闹,主要有这两种含义,家长可以对照分辨:

和其它孩子比,我儿子一畅不大爱哭。小时,他要么不哭,哭就是因为磕碰疼了,磕破了皮,或摔得青紫,从不会无缘无故哭闹。

一畅三个月的一天,我们抱他去打防疫针。打针的地方离家有点远,我们出门就打了车。天很热,一畅刚三个月,出门很少,按老人的嘱咐,给他包了一个夹被。说是夹被,就是两层棉布做的小被子,很薄。车上,不爱哭的一畅忽然哭起来,畅爸不断调整姿势,可他还哭个不停。幸亏司机大哥有经验,说,孩子是不是热了,把被子撤下看看。我依言拿掉被子,果然,一畅马上不哭,安静了下来。

我恍然大悟,三个月的儿子在用“哭”来表达对热的不满。一岁的孩子不会说话,对于他们来说,哭是健康良好生存下来的一个手段。

只有哭,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才会引起大人的重视,让大人去探究,才能保护自己。

经常收到一些家长的咨询:

孩子不喜欢上幼儿园,每次都哭好长时间,怎么哄也哄不好;

孩子不听话,爱打人,父母制止,就大哭大闹;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好好吃饭等等。

表面看,孩子哭闹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深层的心理需求常常只有一个 :呼唤父母的关注和爱!

父母对孩子的高质量陪伴不够,亲子间的安全依恋关系没有形成,孩子内心深处感受不到爱和关怀,可孩子太小,意识不到,也说不出来,于是,表现出一些偏差行为,如不爱上幼儿园,不好好吃饭、注意力不集中,打人哭闹等,实际上,寻求的是父母的关心和温暖。

尤其6岁左右的孩子,像有的父母说的,越大越有心眼,常常追着大人哭,其实,孩子的内心大多想控制亲子关系,哭给最亲密的人看,寻求父母的认同和关注。

父母要透过孩子哭闹的表象,反思一下,陪伴孩子的质量如何,是不是因为疏忽,让孩子有了不安全感。

多抱孩子,多亲吻孩子,多和孩子说,妈妈(爸爸)爱你,不只言语,行动上也多认可孩子,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到被允许和喜欢,孩子才会情绪平和、心境愉快地玩耍、生活。

拿壮壮来说,和壮壮妈交谈得知,她对壮壮管得很严,处处给他立规矩,达不到标准,就要挨批评,还会罚站,有时,为了惩罚,还不让壮壮看最喜欢的动画片。一开始,壮壮表现得不错,妈妈说什么都听,配合得很好,也不怎么哭,可渐渐地,壮壮不但不听妈妈的安排,哭鼻子的事也多了起来。

其实,壮壮的哭,是委屈的哭,对妈妈的强势无力抗衡、委屈愤怒却无法表达的一种发泄,实际上,壮壮的哭是情绪的一种释放。

明白了这个原因,妈妈也不好意思起来,“事出必有因”,不是壮壮是个哭鼻子精,也不是不“爷们”,是自然情绪的流露。

从家庭关系理论来说,壮壮爱哭,也是与妈妈的共情,无意识模仿和帮助释放妈妈内心情绪,也因为爸爸缺乏男性化的引导,心里希望壮壮男性化,却对壮壮的冲动、冒险、鲁莽又大加责罚,使壮壮左右为难,才会以哭来宣泄。并不是壮壮爱哭,是父母的不理解,才让壮壮哭。

喜欢,就点红心,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