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具备弟子相——《好好听话》第5、6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听话不是表面功夫。

能不能持之以恒地听师长的话,按照师长的引导修行、用功,很关键。有时候,不是没有好的师父,是好的弟子不容易找。

好的弟子就是弟子相具足。弟子相具足,才能接得起当头棒喝,才能受得住师父的种种调教。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对弟子相的说明是:正住、具慧、希求。正住,简单说就是谦虚好学,不执着自己的知见,与“听话”有些近似。

但听话也要看怎么听,是完全不动脑筋被动地听,还是能够放下自己的见解。很多人是小事听师长的,大事听自己的,表面听话,内心我执坚固,一动不动。

这样就不好觉悟。

具备弟子相,就是洗好自己心底装水的这只碗。平常,我们这只心碗,装的是什么呢?

洗碗前三问。

01  你是“倒扣着的碗”“漏碗”“脏碗”吗

在《菩提道次第广论》这部论典里,有一个很著名的比喻,把错误的闻法状态分为三类。

第一类 倒扣着的碗

就是说,碗倒扣在桌子上,绝对不可能装进水。比喻我们不想听闻,或者根本就没有能力听闻。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很大。有的人听一遍就能记住;有的人不管怎么讲,或者没听见,或者没听懂,或者走神了,总之,就是不知道在讲什么。

这样的人一般都属于有业障——听闻的能力有障碍。

第二类 碗底有个洞

什么意思呢?水是倒进碗里了,但是会漏掉,倒多少漏多少。比喻我们在听闻善知识言教的时候,虽然听了,但是不思考,不重视,听完就忘记了。

所以,我们听到了善知识的言教还不算,还应该反复地思维,如同在木头上刻印迹,反复刻,这样才能在心里留下很深的刻痕。如果不思维,就如同水上的涟漪,很快就消失了。

第三类 脏碗

  一个碗里很脏,有污垢,甚至是有毒,无论什么水倒进去,都会变成脏水或者毒水。比喻我们在听闻善知识言教的时候,内心已经有了一个想法、观念,无论听进去什么,都会被这些先入为主的观念解读和染污,得出的结论当然和听闻的善知识的言教本意大相径庭,甚至南辕北辙。

  从小到大,我们每个人都会接受到种种的信息,而我们的习性常常会把这些听来的信息当成自己本有的经验,不可改变,固执地坚守,以这个经验为标准去判断和解读新信息。

  从佛法的角度讲,一个人要想进步,就一定要把这些经验放下,以谦虚、好学的心态接受来自善知识的教诲。就好比把脏碗洗干净后,再装进来的水就是清净的。

虽然是脏碗,但是只要洗干净了,它就是好碗,正放的碗,也不是漏碗。所以,如果是脏碗,只要勤于洗涤,勤于修心,去污除净,那么,最终成为一只好的健康的碗,就是具足弟子相的碗。

正常的人,大多数是一只第三类,一只脏碗。

要恢复到”人之初,性本善“,重新得到这只纯洁干净的好碗,需要下苦功修行,这种修行,也是一个辛苦磨砺的过程。

”洗碗“的过程,就是净化自己的过程,需要跟自己的习性和染污的心态做斗争。

一则公案,六祖慧能教导弟子的故事

这是一则非常有意思的公案,师傅教导弟子,会为弟子“洗心”,“洗碗”。

神会和尚可算是六祖大师的最小弟子。

他在十三岁时就由玉泉去参礼六祖,六祖对他说:“你远道而来,一路辛苦,还识得本性否?你若修学合于本的话,就应该识得主人公。”

这是六祖大师在考验神会,而神会却回答说:“我的修学是以无住为本,而我能见者即是我主人公。”

六祖便说:“这个小沙弥怎么这样会鹦鹉学舌,耍嘴皮子。”

神会接着竟反问六祖道:“和尚您现在坐禅的时候,还有没有见到本性?”

六祖不即刻回答,却先用禅杖打了神会三下,然后问他:“我打你时,你痛不痛?”

神会说:“也痛,也不痛。”

六祖说:“若如此的话,那我便是也见、也不见。”

神会问:“什么叫也见也不见?”

六祖答道:“我说‘见’,其意义是常见自心的过恶;我说‘不见’,是指不见他人的是非好恶,这便是我的‘亦见亦不见’。那么你所说的‘亦痛亦不痛’,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如果你挨打却不痛,不就和木石一般没有感觉吗?反之,假使挨打时觉得痛,不就和凡夫没有两样?而且凡夫觉得痛时就会起瞋恨?你刚才问我的‘见或不见’,是属二边之见,而你所说的‘痛与不痛’是属受之生灭法。你既然连自己的自性都尚不能见,还敢耍嘴皮子捉弄别人?!”

神会听了这教斥,便即刻礼拜忏悔谢罪。六祖大师接着又说:“你如果心迷而不能见自性,就该请教善知识,求教如何才是见性之路。假使你心悟的话,便应自见其性,依法修行。你现在自己心迷不见自心自性,却反倒来问我坐禅时见还是不见?!我若是见到,自然自己觉知,岂会受你的心迷或不迷之影响或牵制?同样的,你若是能自见本性,也不会受制于我迷或不迷,不论我迷与不迷,都和你的见性没有相干。你为何不自求觉知、自见本性,却来操心我的见与不见?”

神会当下又再礼了一百多拜,向六祖大师谢罪。其后,神会即随侍左右。

六祖一语道破,打掉了神会的骄妄之气。

又有一天,六祖大师对大众说:“我有一件东西,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大家识得这是什么吗?”

神会便站出来说:“那是诸佛的本源,也是我神会的佛性。”

六祖说:“我刚刚才说是无名无字的,既然是无名无字,怎么又给它安个名字叫作‘本源佛性’?你若是这样下去,老爱东拉西扯地攀缘,虽然能耍两下嘴皮子,最后顶多也只成个文字面上的知解宗徒罢了(只能作作言说戏论,不能真正开悟、明心见性)”

神会后来经过潜心修行,成为六祖最得意的弟子,有材料称神会是“第七祖”。但是据真实史料记载,没有这个说法。

六祖苦口婆心教导弟子,真的不愧是大德高僧,诲人不倦。

读书笔记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