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你还没有不懂就问的资格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王木木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特别积极上进,对工作满是热忱。因为自己没有多少经验,于是就变身成了好奇宝宝,经常请教上司、前辈各种工作中的问题。三个月后,自己的试用期转正申请这样写着:

想不到自己偶尔听到其他人的议论,却感觉如坠冰窖。

王木木感觉到非常的委屈——不懂就问不是好事吗?我们学校老师教我们会提问是美德啊!王木木越想越委屈,忍不住回到工位上哭了起来。
在职场新人中,像王木木这样的员工不在少数,工作满是热情,勤学好问,却不招人待见。其中原因,有很多是老员工不想“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讨厌新人问这问那的,好像你问了我就有义务回答似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王木木们不知道,他们 还没资格“不懂就问”的时候就随随便便提问
那么什么叫没有资格不懂就问呢?

而作为职场新人,不懂就问往往意味着自己没有付出任何思考,就期待得到别人的解答。别人从你的问题中除了看到你的幼稚以外,没有任何收获,自然懒得回答,相反有些讨厌这种喋喋不休。

日本高管教练粟津恭一郎作为“提问力”专家,出版了一本《学会提问》,教给你如何掌握优质提问的方法。

或许,很多人因此而忿忿不平。但事实的确如此—— 好的提问是一种能力,掌握它可以改变人生轨迹,解决实际的问题,改善人际关系,成就非常的自我
提问的价值究竟在什么地方呢?作者在书中有一句结论震人发聩:

这句话乍一看感觉有点儿无厘头——你提问我就一定回答吗?充耳不闻就是了!
小时候在日本卡通片《聪明的一休》中经常看到的场景是,一个人一说:

然后,一休或者其他被发问者就会立刻应声:

直到最近看到这句“人是被提问支配的”才有所感悟。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曾经在研究中发现,人类大脑有一种“提问—回答”的运作机制,当有人发出问题来的时候,听到问题的人往往大脑就会在不由自主中运转,试图回答了。这是大脑进程一的自动回答机制决定的。
从这个角度上说,人的大脑的确是被提问所支配的。

既然人是被提问支配的,那么,我们多提问不是很好吗?其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不是老师,家长或者管理者,用一大长串连珠炮一般的提问去支配别人?只怕人家不但不愿意回答你,甚至连理你都懒得理你。
作者粟津恭一郎根据能否引发对方的回答意愿和通过提问有无收获两个维度,把提问分成了四大类:

乍一看,似乎这个分类毫无意义——我们当然愿意提出那些对方愿意回答,而且有巨大收获的优质提问啦!但我肿么知道对方愿不愿意回答啊!
而且,明明对方解答我不会的职场问题,就可以给我带来巨大的收获,这算是一个优质提问吧?可对方就是不回答,既让我一无所获,又大家不开心,反倒是变成劣质提问了……

在日常对话中,如果无意中提出的问题让对方不乐意回答,其实应该好好检讨自己提问的方法和方式。很多时候,如果自己和被问者的关系没有考虑清楚,提出一个问题,让双方关系恶化了,无法从提问中得到收获,那么,这个提问就是 劣质的提问
正如开始王木木提出的一些职场问题一样,看起来是对自己工作开展有一定价值,但因为从一开始没有建立良好的关系,对方并不乐意回答这些问题,也没法从这些低级的,没有经过思考的问题中得到收获和启发,这样的问题也就变成了劣质提问。

记得在豆瓣上看到过一句小确丧,说世界上所有的提问,都可以用两句话来回答:

当然了,后面的回复有点儿荤段子——“ 那么你老婆跟我跑了算是‘管你屁事’还是‘关我屁事’?
不过除了这个事情以外,其他很多劣质问题,倒是真的可以用这两句话来回答:

所有的劣质提问,本质上其实是两个原因

很多职场新人遇到不懂的问题张嘴就问,一来同事对你的职业成长并不具备义务,也就是你们并非朋友,他们没有义务给你解答所有问题;二来你的问题可能自己百度一下/看看之前的文档/自己思考梳理一下方案就能解决,张嘴就问自己不需要付出丝毫努力,给别人带来麻烦而不是收获,则往往是职场上资深同事不乐意回答新人问题最根本的原因。

注意掌握好关系和提问方式就可以掌握优质的提问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你注意把握好分寸,和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合适的时机向友善度高的同事提问,当然能够得到回答。但你的提问如果对回答者自己并没有很深的启迪、收获,那么你的提问则最多只是“轻松提问”:

这样的问题包括主要有这么几种:

当建立关系,并了解一些信息以后,你的提问可以逐步走向深入了。
也许有人会提出质疑:

同样一个职场问题,一个轻松问题可能是:

即便同事/领导乐意帮你解决掉这个问题,也不过是解决你当下的麻烦,你欠下一个人情,当下次遇到难搞的客户时,你依然需要寄希望于同事既有时间有心情好……
优质的提问,其 特征在于它的本质性 ,具体来说,就是询问事物的前提、定义等本质。

所谓优质的提问,就是 通过这些问题,促成和发现本质,并引起思考和行动
当对方因为你的提问而梳理自己的思维,整理自己的工作流程,发现问题的本质原因,就会获得更多收益,不管是迎刃有余的事务性工作,还是需要深度思考的技术性工作,优质的提问都可以引发思考和行动,促进问题的解决。
所以,优质的提问,不仅仅对自己大有裨益,而且对回答的人,因为促进思考,提升视野,也是大有启发。

有段经典的优质提问格外精彩:
1985年的美国,作为存储器行业的龙头老大英特尔公司,被日本同行低价产品打得节节败退,即将挤出这个市场。英特尔的总裁格鲁夫和董事长兼CEO摩尔谈论当下困境,他问:

摩尔犹豫了一下,答道:

格鲁夫目不转睛地望着摩尔,说:

这个问题打开了他们思路,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改变,从而奠定了英特尔浴火重生的开篇。这个问题看起来只有一句话,其实包含了优质提问的很多因素在里面:

那么对于职场小白来说,如何提出优质的问题来呢?其实这是关键问题—— 我因为缺乏经验,什么都不会才处处是问题,才张嘴就问的,你让我提出“优质问题”,臣妾做不到啊!
粟津恭一郎强调创造优质提问的有效方法,是寻找与对方心里面已经潜移默化但被忽略的要点,通过关注3V,指向本心:

这个3V结合5W(what、why、who、where、when)1H(how)一起,就形成了优质提问的“组合拳”,可以很容易提出优质问题。
而且,回答那句新人什么都不会,怎么提出“优质问题”的困惑,关键点是—— 先尝试着对自己提出这些优质提问
当你面对一个上司交办的复杂任务无从下手而感觉焦虑的时候,先别惊慌失措的问怎么办,而是自己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

先列清晰这个清单,尝试着自己解答一下这个问题,即便想不出来也不要紧,标注出自己的假设和疑问点,带着这些疑问去请教他人,让别人看到你的努力和诚意,这些你看来很难的问题,往往也就成为了有经验的人不需要额外花费时间就能搞定的轻松问题。

优质问题,是能给被提问者带来巨大收获的问题,自己多问问自己一些优质的问题,得到的收获就是自己的
多问自己一些优质问题,通过轻松问题同他人建立关系,收集信息,进而得到提出优质问题的机会,获得更多的增益,这是职场新人获得优质人生的一张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