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扔教具,老师上她捡起来,并惩罚做深蹲50个,以后孩子上课经常扔教具分析行为功能?

孩子上课扔教具,老师上她捡起来,并惩罚做深蹲50个,以后孩子上课经常扔教具分析行为功能

第1个回答  2020-09-14

孩子喜欢扔东西,是能力发展的表现

1.扔东西使得孩子出现了“空间”的概念

世界著名的瑞典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进行研究后发现,孩子在刚刚出生后不久,其实是一直处于在一种自身和外界无法区分的模糊状态,此时的孩子会认为自己和所处的世界其实是一个整体,只要自己发生运动那么整个世界也会随之进行运动。

这也就是说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当孩子成长到1岁左右,他们在出现“扔”这个动作时会发现,物体已经被自己扔了出去发生了位置变化但自己却还处在原地,原来自己和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完全分开的。

而当孩子经过反复多次的将物体扔出,同时还能够观察到自己和物体之间距离的原因,并以此开始逐渐出现空间的概念。



2.在扔东西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因果关系”的探索

孩子在1岁之前,有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其实一直都是处于在“睡”的过程中,在这一阶段的孩子他们的确会睡的比较多,但同时他们其实也有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及探索。

对此美国儿科学会的育儿百科曾有描述:当孩子出生成长到4-7个月左右,他们其实就已经开始能够理解“因果关系”这个概念。

例如,当孩子第一次将手中的物品扔出去,他们会发现原来自己是可以将东西扔出去的;当孩子第二次将手中的物品扔出去,他们对于“扔”这个行为完成了确认;

当孩子第三次将手中的物品扔出去后,他们便会开始明白物品位置发生转移,是因为自己“扔”的这个动作所导致。随着孩子逐渐探索会发现,扔小一点、轻一点的东西,所能够发出的声响会小一些,扔大一点的、重一点的东西,所能发出的声响就会大一些。



3.孩子扔东西也可能是对“社交能力”的发展

在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一段时间后,大人们总是会拿一些小玩意儿在孩子面前去逗弄他们,此时大人们随着逗弄会发现,孩子们也会因为自己的被逗弄而表现出开心的状态来,他们可能会想要去抓大人手中的物品、也可能会跟随着你的逗弄而笑出声音来。

当孩子成长到8个月之后,已经能够独自坐着、能够独自摆弄玩具时,他们同时也会发展出想要同他人一起玩耍的需求,而此时孩子们将手中的物品扔掉,其目的或许就是在于想要和他人完成互动。

此时我们会发现,当他们将手中的物品扔出去,我们立刻将东西捡回来重新放入到他们的手中时,孩子也会表现出开心的状态来;反之如若大人对孩子扔出去的东西不管不顾,孩子则很可能会出现哭闹。



对于孩子扔东西这件事,家长要正确对待

通过对以上的阅读,相信各位已经明白,孩子“扔东西”的行为其实并不是无意识、无价值的随意动作,扔东西让孩子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更是能够提升孩子对于自身肢体的控制能力,由此可见父母对于孩子扔东西的行为是真的需要能够认真对待。

1.为孩子准备一个专供“扔”的小空间

孩子扔东西的行为之所以总是会被家长制止,除了因为孩子扔东西会增加经济支出外,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孩子扔完东西之后的现场是真的“下不去脚”,毕竟如果想要孩子不会因为“扔”而损坏物品的话,给他们一些不易损毁的东西就好,如空心球、洋娃娃等一些物品。

但将环境变乱却是一件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的。对此,如果住宅面积大一些的朋友,可以单独为孩子准备一个最小的房间让他们扔东西使用;而如果是住宅面积紧张的朋友,则可以选择用围栏围出一块空地来给孩子扔东西用。


2.孩子扔东西的行为需要有父母的参与

父母参与到孩子扔东西这一行为中,除了能够完成亲子之间的沟通互动、让孩子和父母形成安全依恋关系外,孩子有些时候出现扔东西的行为也很可能和情绪有关系,例如有些孩子情绪不好时或许会不声不响闷闷不乐,但有些孩子情绪不好时则很可能会以扔东西的方式来完成发泄。

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在参与到孩子扔东西中时,除了要能陪伴孩子一起玩耍之外,我们也要能够善于去发现孩子的细微变化,如若孩子是因为情绪问题而扔动,那么父母就要能够找到问题的原因,然后完成对孩子的安抚,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对自己的爱。



儿童文学作家单婷婷在其所著的书《儿童微行为心理学》中说:

“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会有心理学解释。”

即便是孩子扔东西这一看似不大稳妥的行为,在其背后也一样存在有孩子必要的发展,所以说父母们对于孩子的行为一定要认真对待。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