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性绘本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09
幼儿社会性绘本有哪些?
从怀亮亮,我就听大家说“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玩具、绘本是孩子变好的教具”。所以选对了孩子的玩具、绘本,就等于搞定了一半的早教。为了给亮亮买玩具、绘本,海外购、网购、实体店我都买遍了,花的钱不计其数。 各种牌子的牙咬胶、摇铃、健身架、学步车、电子类的早教机、木质的积木、塑胶的小球、毛绒玩偶......还有国内外经典的故事书、绘本、睡前读物......我觉的我是个努力、合格的妈妈。


(看看这一大堆玩具,头疼)
然而,我的盲目自信很快就被打脸了…… 逐渐的我发现,亮亮不但没有按我预想的样样出众、聪明伶俐,反倒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没耐性,经常哭闹打人、一拿起书就撕或者扔掉等问题,甚至和别的孩子一比,玩具绘本真的不是越多越好,盲目的挑选,花再多钱和心思也是白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对幼儿的语言方面,要求幼儿“喜欢阅读画册和图书。”在教育要求上提出,教师要“引导孩子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感受语言的丰富美;利用书画激发孩子的读写兴趣,培养读写前的技能。”绘本在帮助幼儿丰富知识,扩大眼界的同时,更让孩子明事理,懂亲情,学习怎样与他人相处。

鼓励绘本阅读,丰富生活经验
从小班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看书,先是学习认识书的封面、封底;指导幼儿分清书中人物与画面的正反;最后重点指导幼儿学会正确的翻书方法,从前往后,一页一页翻,看懂了前面的,再看后面的。当孩子有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时候就要选择一些适合的书给他们看。

例如,小班孩子自理能力不强,教师可以向孩子推荐《小熊宝宝绘本》,里面生活类故事《尿床了》《我会穿短裤》《睡觉》《午饭》等,引导小班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正在形成过程中,绘本《大声回答“哎”》《排好队一个接一个》《收起来》能引导幼儿知晓如何排队、如何参加集体活动,玩玩具结束了,应该如何做。教师的说教会很苍白,但是将浅显的道理寓于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孩子就会很乐意接受。生活类绘本中的故事都是在小朋友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孩子们很容易进入故事描绘的情节当中,更能引起幼儿积极的情感共鸣,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的积累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创设阅读环境,提倡阅读分享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及时丰富绘本内容,采用班级流动的形式,使幼儿园各个班级的绘本能最大限度地被幼儿所运用,所以阅读区每次总是受到孩子们的欢迎。随着年龄与知识水平的增长,幼儿渐渐产生极大的表现欲望,他们渴望自己的能力被他人或老师“看见”,绘本交流成为他们越来越喜欢的讨论内容。他们喜欢三三两两地一起阅读,分享阅读的快乐,一起争论故事中的情节,积极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遇到争论不下的问题,也会寻求老师的帮助,想得到老师的指引。

阅读经验分享能促进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比如,在阅读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时,孩子们敏感地发现了许多暗藏的细节。故事一开始,母鸡萝丝在前面散步,一只狐狸来了,小朋友从狐狸看向萝丝的眼神就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萝丝,萝丝在前面悠然地走着,狐狸在后面一次又一次碰壁,被钉耙敲昏,掉进水里,把旁边的青蛙都惊到了天上,掉进草垛,被面粉砸身。一系列的画面,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他们各自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有的描述母鸡萝丝的淡然,有的重点讲述狐狸的倒霉样,有的夸张地边说边表演,手脚并用。阅读分享能让幼儿习得不同的阅读经验,在讲述中不断提高语言组织与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分享活动,孩子们之间的感情更深厚,更亲密,这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品质
阅读的习惯,贵在坚持。当幼儿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后,教师要尽量投放一些幼儿感兴趣的绘本,如探险、科幻等方面的绘本,使幼儿保持对绘本的阅读兴趣。教师不要强迫幼儿阅读,以免适得其反。教师要尊重幼儿的需要,用鼓励、引导、支持等方式,帮助幼儿保持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每周看一本绘本故事,将之讲给大家听。什么时间读,怎么读,那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教师关注结果就好。

创设游戏情景,体验作品情感
幼儿喜欢表演,当对某一个绘本故事内容特别感兴趣时,他们会自由组织同伴,一起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在绘本阅读《星星警察》后,孩子们自由分配角色,有的当老鼠,有的当警察,有的当小公鸡,一个幼儿负责讲述。随着情节的开展,小老鼠偷偷出来了,当小老鼠偷了小公鸡的米时,观众们也跟着急,当小老鼠得意唱歌时,有的观众忍不住要充当警察捉老鼠。情景表演让幼儿体验到绘本中人物的情感,能很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情感发展。

总之,绘本阅读不仅能提高幼儿的生活经验,还能让幼儿在阅读分享中,获得社会性发展。同时,阅读品质与阅读习惯的培养,使幼儿能更好地在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绘本中幼儿情感的共鸣,对于幼儿社会性培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