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好一年级课堂教学73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5-25
如何组织好一年级课堂教学

张任妹

【引 言】又是一年开学时,对于一年级老师来说,第一周是最艰苦、最困难的一个时期。面对一个班三四十个刚从幼儿园出来的孩子,“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课堂组织,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就成了摆在很多一年级老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摘 要】组织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适当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良好课堂秩序,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任何一堂课都要以组织教学开始,并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特别是小学一年级教学,由于这些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还较弱,组织教学就越发显的重要,那么如何组织好一年级课堂教学呢?其实,只要摸清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再对症下药,那么上起课来也就轻松多了。

【关键词】课堂组织教学;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一年级学生课堂表现可谓是千姿百态:同样是听课,认真的学生坐得端端正正的,还不时举起小手说说自己的见解;而顽皮一点的学生,有的跪在椅子上听课,有的趴在桌子上听课,有的在地下乱跑,还有的干脆不理睬你,你上你的课,我讲我的话,我行我素??对于刚踏进小学校门的一年级新生,没有上课的概念,不知道上课该做什么或者根本管不住自己。一个橡皮擦可以入迷地玩上十几分钟;自己再熟悉不过的一根手指头也能看上半天;一张小嘴小鸟似的说个不停;不时有人告状,一双企盼的小眼睛望着老师,巴不得老师赶快批评那个同学?? 如何去教育这些孩子们呢?我觉得组织课堂教学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组织教学呢?我认为组织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适当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良好课堂秩序,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任何一堂课都要以组织教学开始,并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特别是小学一年级教学,由于这些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还较弱,组织教学就越发显的重要,那么如何组织好一年级课堂教学呢?其实,只要摸清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再对症下药,那么上起课来也就轻松多了。我从事一年级教学工作也有半年了,现在我就把这半年来对一年级有序、有效地组织教学的几点粗浅的经验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把爱献给学生

小朋友进入学校就等于步入了人生求学的第一站,他们好比一株株娇嫩的花枝,需要用爱心精心地培育。一个教师要带好这些孩子,首先就要当个好妈妈,要像他们的妈妈一样爱他们。近年来,学生队伍中又多了一个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的境遇有时比单亲家庭的孩子更糟糕。他们是那样的孤独,那样的无助,每当想到这样的孩子我真的很心疼,我总是对他们多用一份心思,让他们感受到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也能得到温暖。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爱一旦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他们同样对老师充满爱,就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在日常工作中,要让每个学生充分感受到爱和尊重,对学生赋予期待,让每个学生体验满足和成功的喜悦。

二、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奖品,比如小红旗,小红花等鲜艳可爱的东西。在上课前,可以这样说:“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喜欢吗?如果今天谁上课坐的最端正,耳朵最灵,发言最积极,不做小动作,不说悄悄话,老师就奖给他。比比看,今天谁得到奖品多。”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制定口号,抓课堂常规(见附页)

学生刚入学时,没有一点规矩,大喊大叫,又打又闹。这时,为了能让学生尽快地安静下来,可以制订一些口号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同时也可以在上课时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如:在学生乱说话时,老师说:“小嘴巴”,学生接:“不说话”;在学生坐姿不正确时,老师说:“一、二、三”,学生接:“坐端正”;想让学生看黑板认真听讲时,老师说:“眼睛”,学生接:“看前方”;当站队时老师说:“三、二、一”,学生接:“站整齐”。这样简短的口号能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由于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持续时间较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安排课堂中稍作休息,在休息时可以这样喊:“哆来咪”,学生接:“我休

息”。这样的口号喊起来,不但班内课堂纪律大有好转,就连课堂教学效果都有明显的提高。

四、树榜样,抓典型

一年级学生特别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称赞和鼓励。老师一句“你真棒”比妈妈买的糖还要甜。所以,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就在孩子们表现不好或课上乱说话时,寻找班内做得最好的同学,适时地进行表扬,说:“××同学坐得最端正,听得最认真了。”话音刚落,只见同学们就齐刷刷地坐好了,如果这时还有个别同学没有坐好,就要抓住典型,进行批评教育,让前者与后者形成鲜明对比,让孩子自己区分好坏,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当某个同学读书的习惯很好时,我就抓住好机遇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瞧,××同学真会读书,一手指着书,眼睛还看着书来读,做到了心到、眼到、口到。” 当我表扬回答问题声音洪亮的孩子时,其他的同学就会一个比一个声音大,此刻我感到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在教学中要尽量挖掘每个孩子的长处和闪光点,一旦发现便要毫不吝啬地表扬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地用恰当的语言予以表扬。即使学生有错误、有失误,也要用善意的方式予以批评,引导学生改正。

我们往往有这种感觉,有时候班里很乱的时候,老师再大声喊,也不能使学生安静下来,只会越来越乱。其实,低年级的孩子从众心理与模仿能力非常强。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正面引导。比如: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得热闹的时候,我如果想让学生安静下来,我就会先提出要求:现在请大家安静下来坐好。这时候,有的学生已经坐好了,还有的学生还在不停的说,我就会用赞叹的语气说:你们瞧,xx同学已经坐好了,动作真快呀。没有坐好的学生马上就会模仿xx的样子赶紧坐好.再比如,上课的时候如果发现有的学生脑子溜号,我就会表扬他的同桌,某某同学听课多认真呀,然后给他的同桌发一朵小红花.用这种树立一个好榜样的方法,比老师去再三的命令、喝斥与批评要有效的多。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级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表扬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当学生回答正确完整,老师即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可以说“你真棒” “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你

说得真好”等,为了带动其他学生,老师这时可以抓住时机说:“还有谁能像他那样说?”要是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如“下次你一定能行”等,也可以用“掌声”或“送小红花”等方法鼓励他们,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励,体会成功的喜悦,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更加坚定学习的自信和勇气。

五、习惯培养

有很多老师都说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没规矩,上课乱说话,老师讲课也不听,该怎么办?其实,我觉得这就是一个习惯的问题。如果第一次上课,老师在讲,学生没听或在说话,老师不加以制止的话,那他下节课还会说,慢慢的他会觉得上课说话没事,就会越说越厉害。而且,别的同学也会跟着学,只要有一个同学说话,老师不制止,那别的同学看他说话没事也就会跟着说,慢慢地上课说话的就越来越多。时间长了,学生养成坏习惯,再想改就难了。所以,我认为,刚开始,哪怕上课少讲几道题,哪怕上课少解决几个问题,也要培养学生的习惯,只要有人说话,就一定要提醒、制止。等学生养成好习惯,以后上课就省心多了。

俗话说: “习惯成自然” ,也有人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要让学生养成一个个好习惯,就必须坚持要求的一致性,比如说: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做题时不读题目要求的情况,看起来是学生马虎,其实和老师平时要求不一致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吸取了以往的教训。今年一接班,我就特别注意渗透和培养学生做题先读题目要求的意识。每次做题之前,我都会让学生先试着读题目要求,每天如此,要求一致,一直坚持到现在。学生逐步养成了做题先看要求的习惯。无论是课堂组织,还是班级管理,这一点都非常重要,如果老师要求一致,学生在各个方面就会很快进入状态,做什么事情就像刷牙洗脸一样习惯成自然了。

六、开展一个活动

比如,在教学“100以内的数的顺序表”时,有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找出个位是1的数有哪些,十位是3的数有哪些等等,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开展了“抓特务”活动,我说:有一批特务潜入了我们的顺序表内,这些特务都有一个标志,个位上的数都是3,你能把他们都找出来吗?请你把他们圈起来。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不一会一个个小手就迫不及待地举起来了,大家都争着汇报自己的“战绩”,我又因势利导:您能发现这些特务的活动规律

吗?学生们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这些数在表中是一横排一横排的排列的。我又故意装的面有难色说,我们都很能干,把特务地抓完了,可是狡猾的特务头子又派来了一批特务,他们的十位上都是4 ,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但是大多数的学生只找了九个,把40给漏掉了,这是学生最常见的错误,也是我意料之中的,于是我说:“你们都很能干,可是大家还给他们留了一个报信的呢! 看谁先找出来。”学生们一脸惊讶,赶紧低下头去找,不一会就有一些孩子兴奋的叫了起来,我又及时地进行了表扬。学生的兴趣更高了,几次抓特务的行动结束以后,我满怀激情地进行了活动总结:同学们,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可是我们用一个什么标志来表扬你呢?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在书上吧。学生们有的画了一个警察,有的画了一束鲜花,还有的画了一支正义之枪。下课后还有学生在交流:今天我把特务全都抓住了,你抓了几个?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在活动中体验,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七、给学生一个新鲜感

小学生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一成不变,要经常的给学生以新鲜感。甚至是神秘感。记得有一段时间,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很不好,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我反思了自己的表现,觉得是我那一段时间教学方式过于僵化,于是我采取了一个措施:上课之前,我神秘的说:今天上课最有精神的同学,会得到老师的神秘礼物,你们猜猜会是什么? 学生七嘴八舌的猜了起来,我只是笑着摇头。过了一会,我说:我的礼物是??保密。你表现好了就会得到了。学生那一节课表现的都非常好,我只是说某某得到老师的礼物了,下课再领。把这种神秘感一直保持到下课,下课后,我把奖品贴在黑板上:是我用色彩艳丽的广告纸剪的一套套精美的小上衣和小裤子,学生们都哇的叫了起来,惊喜之状溢于言表。为了经常给学生以新鲜感,我给学生发的小奖品经常变换花样,有时候是几块糖,有时候是几颗花生,有时候是漂亮的卡通图片等等。课堂上,我们进行的游戏、开展的活动也经常地变换形式,所以我们的数学课是学生最期待的时刻,因为他们总是猜不透我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奖励表现优秀的孩子。总之,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会让学生学习更加积极、投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形式单一,很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从而转移注意力。针对这一现象,
我们要想方设法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如:课堂上的小游戏、小表演、猜谜语等这些环节都能很好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
八、设立一个小目标
有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话,叫做“跳一跳,摘到桃子”,就是说给学生要订一个合适的目标。目标过大学生很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小目标要求法”,比如说: 在课堂的练习环节,学生每做对一个大题,就可以马上在这道题的旁边画上一面红旗,积累够十面红旗就可以为自己所在的小队加10 分,加够50分就被评为“学习之星”,这样坚持下去,日积月累,学生就会逐渐的养成一个个的好习惯,达到一个个的大目标。
九、树立一个观念
低年级的老师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太好动了,一节课得组织好几次,其实这是由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 因此,一年级的老师首先要树立: “ 课堂组织比教学内容更重要” 这一观点,不能把课堂组织看作浪费时间,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 试想一下: 我们把内容准备的再详细,学生们都没有参与进来,又有什么效果呢?
十、老师讲课时要使用儿童化语言
一年级孩子不同于大学生,只要老师讲清要求就行,他们自制里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做事凭兴趣。比如做连线题,如果老师说让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学生一听肯定会感兴趣。如果哪个学生找错了或还没有找到朋友,老师说:“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帮他?”学生听了觉得很亲切,他们很喜欢听这种语气,老师用这种儿童的语气跟学生说话,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十一、注意把握好课堂节奏,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刚刚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的学习。先把规矩给他们定下来,赏罚要分明,利用好前半节课,后半节课可以做练习或者游戏,不要把教学内容安排的过多,以免学生疲惫不堪,不仅没学到你意想中的知识,还使他们在下一节课中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
下面结合以上叙述,浅谈一下课堂组织教学中的几种做法:
一、表扬引导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纪律观念较差,玩皮好动,但他们有着极强的表现欲和好胜心理,时时都想争得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成为全班同学的榜样,因此教师就充分利用他们这一特点,运用表扬引导法,在满足个人表现欲的同时,刺激其它同学的表现欲,从而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例如,当课堂秩序混乱时,教师不必批评那些不好的学生,而是迅速选出一个认真听讲的学生加以表扬,树立榜样,号召其他同学向其学习,这样便会出现一种“演戏效应”,受表扬的同学由于得到了满足会更好地充当榜样,其他同学也会为争得老师的表扬去努力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二、竞赛法
小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理,他们喜欢争强好胜,无论什么内容的活动,只要以竞赛的形式出现,便会激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运用竞赛形式来组织好教学。如:教师在讲课前,可以向学生宣布在课堂上要开展争夺“小红花”的竞赛活动,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要求每组同学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遵守课堂纪律,下课时评出最好的小组,每人授予一枚“小红花”,这样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会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使课堂活动不乱。
三、情趣调节法
低年级小学生因年龄小,他们的注意特点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正处在发展阶段。当上课时间在20分钟左右时就会发现部分学生不再注意听老师讲课,搞小动作、和同桌说话,或者是精神不振,感觉疲劳等现象出现,这时教师应及时采用富有情趣的活动加以调节,避免因过渡疲劳而降低学习效果,例如:可以让学生朗读一首诗歌,或猜一个谜语,或计算一道有趣的习题,然后再进行讲课。也可以引导学生做课中操,如,“拍拍手,点点头,拍拍肩膀摇摇头,大家伸伸手,大家弯弯腰,做完课中操,注意听课精神好。”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既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
四、兴趣吸引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往往是造成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自我支配能力较差,越是在没有事可做的情况下,越难以遵守纪律。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哪怕是一分钟也不让孩子无事可做。”所以教师要把教学内容组织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例如:教师在讲课时可串插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数字游戏,或教师进行直观演示,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一年级的孩子是天真可爱的,作为老师,我们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他们,要用赞美的眼光去看他们,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学习。要正视学生的现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新课程理念组织教学,以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课堂常规教育为重点,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来创设和谐课堂,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天真又调皮,他们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多讲故事,多念儿歌,多做游戏。喜欢老师多变的神情、动听的语言和夸张的动作;不喜欢老师呆板的教学方式和枯燥的教学语言。所以要教好小孩子,老师首先得把自己也变成小孩子,充满童真和童趣。其实,只要我们能根据小学生的心里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用不了多长时间,你就会发现,学生的课堂组织是不但非常容易的,还是充满乐趣的。
【结 语】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差,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丰富教学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合理地组织教学,让学生始终精力充沛,活泼愉快地学习。 说到底,组织课堂教学就是一门艺术,能否吸引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达到最优最佳的教学效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