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学好古的故事

如题所述

“笃学好古”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专心致志地学好古代的学问和文化遗产,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三国时期。

在《三国志·吴志·孙瑜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东吴的丹杨太守孙瑜非常喜欢研读古书,而且他勉励部下的子弟们也去学习。他对知识渊博的济阴人马普非常尊敬,请他到府中教授将吏的子弟读书,并借机在丹杨、庐江两郡设立学宫,他自己也常去讲课,学生达到数百人。

孙瑜的行为体现了他对古代学问和文化遗产的热爱和追求,他的实际行动也影响了他周围的人,让他们也能够从中受益,这就是“笃学好古”的精神在现实中的体现。在三国时期,笃学好古的风气非常盛行,这其中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孙权和刘备。

孙权和刘备的人物介绍

孙权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他非常重视文化学习,他曾下令搜集典籍,分门别类,整理校勘,编纂成书,即现在传世的《吴志》。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君主,他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他认为只有回到传统的儒家文化中,才能找到治理国家的方法。他曾下令让丞相诸葛亮主持大政,自己则专攻经学,研读《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

此外,三国时期的许多文人雅士也都有着深厚的学识和修养,如曹植、蔡文姬等人。他们的学识和修养不仅体现在文学艺术方面,还体现在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等方面,成为了后世的楷模。总之,“笃学好古”这个成语体现了一种热爱学习、追求真理、尊重传统的精神。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孙权百度百科—刘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