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阳十二丞相的个人介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张苍 
张苍(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52年),西汉丞相,封北平侯,阳武县(今河南省原阳县)富宁集乡张大夫寨村人。他生于战国末年(公元前256年),死于汉景帝五年(公元前152年),战国末期曾在荀子的门下学习,与李斯、韩非等人是同门师兄弟。在秦朝时曾经当过御史。刘邦起义,他归顺了刘邦,西汉王朝建立之后,他先后担任过代相、赵相等官职。因为他帮助刘邦清除燕王臧荼叛乱有功,被汉高祖晋封为北平侯,以后又迁升为计相、主计。 汉文帝时陈平去世后接任丞相一职,汉文帝后元元年因政见不同而自动引退。主要门生为是洛阳人贾谊。曾校正《九章算术》,制定历法,也是我国历史上主张废除肉刑的一为古代科学家。现有张苍墓,位于原阳县城关镇东北2公里谷堆村,属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苍墓碑中刻“汉丞相北平侯张公讳苍之墓”,为清康熙年间立。另有“张苍纪念堂”大殿和“西汉丞相张苍故里”大型石碑。 周勃(?—前169年),秦末汉初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西汉开国功臣,大将,沛县(今江苏丰县)人,原籍河南原阳。秦二世元年(前209)随刘邦起兵反秦,以军功拜为将军,赐爵武威侯。在随刘邦由汉中进

取关中时,击赵贲,败章平,围章邯,屡建战功。楚汉成皋之战中周勃先留镇关(今陕西商县西北)重地,后率军投入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主要战场作战,与项羽正面对峙。先后攻取曲逆(今河北完县东南)等地,占领泗水、东海两郡(今皖北、苏北一带),凡得二十二县。汉高祖六年(前201),受封绛侯。继因讨平韩信叛乱有功,升为太尉。刘邦死前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吕后死后,周勃与陈平等合谋智夺吕禄军权,一举谋灭吕氏诸王,拥立文帝,后官至右丞相。汉文帝十一年去世,谧号为武侯。 娄师德(公元630年~公元699年),字宗仁,唐朝丞相,谥贞公,原阳县原武人。一生以“伟岸大度,气量宽厚”著称,曾推荐唐代名相狄仁杰为丞相。成语“唾面自干”即由娄师德宽厚大度的故事而来。今原武镇东关有“娄师德纪念馆”,师寨镇安庄村南有娄师德墓。
杨再思 
杨再思(?~公元709年),唐朝丞相,原阳县原武镇杨大寨村人。杨再思为三朝元老,被封为“郑国公”。其为人“巧而圆滑,能得人主微旨”。赠特进、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 万俟卨(1083—1157),南宋奸相,字元忠(一作元中),开封阳武(今河南原阳)人。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登上舍第,历官枢密院编修。南宋绍兴初年因御盗有功,擢湖北转运判官,改为湖北提点刑狱,尚书比部员外郎。后附属权相秦桧,官监察御史、右正言,素与与荆湖宣抚岳飞有隙。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年)秉承秦桧意旨,弹劾岳飞,主治岳飞之狱。诬陷岳飞虚报军情及逗留淮西等罪,一口咬定岳云曾经写信给张宪,布置夺军谋反的计划,陷岳飞于死狱,致使岳飞父子和张宪等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绍兴十二年(1142年)后迁参知政事,充使赴金报谢。因与秦桧争权交恶,被罢黜,谪居归州(今湖北省秭归县),继移居沅州(今湖南省芷江县)。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死被召还再相,复任参知政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升任右相致仕卒。在位时因继续主和投降,臭名昭著,被人民所唾弃。《宋史》议:“卨始附秦桧,为言官,所言多出桧意;及登政府,不能受钳制,遂忤桧,去。”又:“卨主和固位,无异于桧,士论益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