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第四题(结构力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3-14
看看是否对你有帮助:
弹性设计
计算假定:结构材料的应力和应变之间为线性关系,卸载后结构恢复原状,没有残余变形。
利用弹性计算的结果,以许用应力(弹性极限)为依据来确定截面尺寸或进行强度验算,就是弹性设计的作法。
塑性设计方法:首先确定结构破坏时所能承担的荷载——极限荷载,然后将极限荷载除以荷载系数得出容许荷载并进行设计。

实际工程中,杆件与结构的破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性问题,尽管“屈服”是认定材料强度达到极限的标准,但是不能简单的以一点的屈服为截面达到极限的判断标准,同样也不能以一个截面发生屈服作为杆件达到承载极限的判断标准,更不能 以一个杆件发生屈服作为结构达到承载极限的判断标准。
对于延性材料来讲,虽然材料达到屈服时会产生塑性变形,但是其承担荷载的能力却不会因屈服而降低。正是由于这种在承载力不降低基础之上的变形,促使着其他的点、截面与杆件相继进入屈服阶段。只有出现使得截面、杆件或结构不能继续承担外力的屈服时,结构才是真正的极限状态。
简单的以一个截面的极限状态作为杆件极限状态,以一个杆件的极限状态作为整个结构极限状态的设计判断标准的设计原则被称为弹性设计原则。对于静定结构,由于没有多余约束,这种弹性设计原则是有效的。
但是对于超静定结构,由于多于约束的存在,尽管某一个截面或杆件进入了塑性,但整体结构仍有可能可以继续承担荷载,直到其他杆件也相应出现塑性,并使整体结构成为机构时,才达到承载力的极限——结构的塑形设计原则。
第2个回答  2016-03-14
郭敦顒回答:
弹性设计与塑性设计
弹性设计是在计算中假设应力与应变为线性关系,结构在卸载后没有残余变形。
利用弹性计算的结果,以许用应力(弹性极限)为依据来确定截面尺寸或进行强
度验算,就是弹性设计的作法。
弹性设计的缺点是:对于塑性材料的结构,特别是超静定结构,当最大应力达到屈服极限,甚至某一局部已进入塑性阶段,但结构并没有破坏,即结构还没有耗尽承载能力。由于没有考虑材料超过屈服极限后的这一部分承载能力,因而弹性设计不够经济。

在塑性设计中,首先要确定结构破坏时所能承受的荷载——极限荷载,然后将极限荷载除以荷载系数得到容许荷载并进行设计。

参考资料——
http://www.doc88.com/p-14961254763.html
第十五章 结构的塑性分析与极限荷载(结构力学)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