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芳蓉的相关报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说起湖北省省级贫困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们总会提到一个名字———宋芳蓉,一个17年来默默无闻扎根山区教育事业的土家族姑娘。她的故事串成了山寨最美妙的音符,穿透时空的界限。 不能让孩子失学1973年,宋芳蓉出生在五峰长乐坪镇的一个贫困农家。1982年,她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为了学习,她用挖黄连、卖金银花挣的钱交学费。1988年,小芳蓉初中毕业了,此时恰逢镇上招聘农村代课老师,她去报了名。经过选拔,宋芳蓉被录用并分配到海拔1800多米的顶坪单人教学点当代课老师,而那年,她刚满15岁。
1988年秋天的一个早上,宋芳蓉来到顶坪,眼前的情景让她倒吸了一口冷气:所谓的顶坪教学点实际上只是一座破旧的吊脚楼,楼上一间20多平方米的房子,用木板隔开,里面是寝室,外间是教室,楼下养着猪、牛等牲畜。没有黑板,没有课桌。连一根粉笔也找不到。做饭没有锅灶,吃水要到三里外的地方去挑……她禁不住流泪了。
在顶坪教学点工作的六年里,宋芳蓉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十几个孩子,最大的13岁,最小的才4岁半,从学前班到四年级5个班级,宋芳蓉既当老师,又当保育员。
在人烟稀少的大山里,宋芳蓉一个人守着一所学校,寂寞和清苦难以言表。由于长年生活在潮湿的高寒山区,一年四季吃的是苞谷和土豆等,加上过度劳累,她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和胃病。有好几次她都有过离开的念头,乡里也曾考虑给她换一个条件好一点的地方去教学,但当宋芳蓉看到孩子们那期盼和信任的目光时,她不忍心离开,舍不得丢下这里的孩子。
倾力救助贫困生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上学,1994年,宋芳蓉的“单人学校”迁到了黄粮坪,把顶坪、栗子坪、黄粮坪三个“坪”的孩子集中到一起上课,学校取名“三坪小学”,学生人数由十几个增加到30多个。
顶坪、栗子坪、黄粮坪是五峰县最贫穷的地方,许多学生交不起学费,买不起课本,为了不让孩子们失学,宋芳蓉总是尽最大的能力去接济他们。
宋芳蓉将每学期的学杂费由90元降到60元,自己每月不到100元的薪水也几乎全部用于贴补困难学生。自己生活没有着落,便向母亲、姐姐求助,要些合渣粉、苞谷面、小菜,步行八十多里山路背到学校。为了给学生们补贴学费和生活费,每到寒暑假,她就进城打工,挣钱帮学生补贴学杂费。为了不让孩子们失学,她在餐馆里端过盘子,在集市上帮人卖过蔬菜水果,在街上推销过福利彩票。而她自己,舍不得花钱买一件中意的衣服,舍不得看一场电影,甚至连吃一支冰淇淋也舍不得。
为了使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上得到更多的帮助,1996年宋芳蓉向当地良种场的职工转包了6亩地种植良种洋芋和魔芋,作为勤工俭学基地。1996年8月,宋芳蓉又和姐姐在县城办起了“芳蓉书屋”,把所赚的钱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上学。
17年来,宋芳蓉共资助了72个贫困生,目前仍收养着5个贫苦孩子。 宋芳蓉的行为在当地传为佳话,党和政府授予她“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宋芳蓉的无私奉献行为感召着一批又一批的人,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关心失学儿童。各级政府和团组织给予了宋芳蓉极大关怀,胡锦涛总书记在得知宋芳蓉的情况后,十分感动,当即安排身边的工作人员从他的工资中拿出3000元,并号召团中央的领导和部分企业集团捐款,成立了“三坪希望基金”。
如今,宋芳蓉和她的“三坪希望小学”已初具规模,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宋芳蓉并不满足,“现在学校的条件好了,我希望能够把它管理好,让更多的小孩能够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