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医院有医术高超的医生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这里说的医术高超,只是相对其他乡镇卫生院医生而言。

一位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卫校毕业生分配到了本地一家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家工作了五十多年才离开卫生院。

刚开始干外科,正赶上缺医少药的年代,农村地区什么专业的医生都奇缺,那就一步一步地把内科、小儿科、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通过学习、实践慢慢掌握,同时协助妇产科开展手术,随着治好的病人越来越多,在当地可是成了名医,以其医术好,人品不错,得到乡民们的充分信任。

三十多年前,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就耳闻其人,后来发现在本地同行里知道其人的还不少,看来也是名声在外。其实人家也有机会到县城医院工作,不过,人家始终就没有离开乡村,一直坚守初心。

人家也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晋升了高级职称,后来还担任了乡镇卫生院的院长,把卫生院办成了所在县实力最强的卫生院。

再后来嘛,六十岁退休了,这样的医生怎么会轻易放他走呢,就一直在卫生院里干到七十好几了,确实也该让人家颐养天年了,这才离开医院。

我知道的是,那一带病人都喜欢找他给看看,就是疑难杂症也想先听听他的高见,可见在当地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的程度。

现在医术高超的医生,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有吗?就我了解的本地情况,答案是肯定的,基层医院很难留住有水平的医生,这也是不争的事实。确实存在要么自己就离开了,或者被其他条件好、规模大一点的医院挖走了,也有舍不得放走的,被上级重用,任命为乡镇卫生院院长或者副院长,而没有走成,不过,这种情况不多。

当然,本地还有在三甲医院业务能力不错,就是没有编制,被乡镇聘去当院长,顺便给解决编制的医生,这样的医生属于从大平台下到小平台工作,业务能力强和发展卫生院业务的眼光也看的更长远一些。

我是康医生,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笔者镇卫生院有三位医生有较高的医疗技术,一名是国民党军队的上尉军医〈西医内科),当时由于山区乡镇缺医少药的年代,农民生疮患病由于离县城较远大约有九十多公里路程。县委下派到区公所任区委书记的陈书记,亲自要求县委给山区派几名医术较好的医生。

为了解决山区乡镇农民看病就诊难的问题,县上决定派国民党军起义部队的军医牛医生去山区镇医院任主任医师。接着又将县卫协会〈现在称县中医院)的主任医师唐医生,另外还在其它区调了一各老中医,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这三位有实践经验的医生将医院发展的有声有色,连周边临近的几个县都有不少农民患者都前来就诊,因为那个年代国家还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由于交通不便,许多生病的患者均是用单架送来就诊。

笔者当时就在医院当学徒学习中医,记得当时每天的门诊接待量,大约每天都在300多人次,每天清晨7点钟就排了长长的挂号就诊的群众,由于医院刚建立不久,病房和床位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并且还在医院周围租借了一些农民的房屋作为病房使用。

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这几位上级派来的医生,不仅医术高超,医德亦很高尚,深受许多农民们的尊敬,患入院时是痛苦的呻吟声,出院时是带普喜悦的微笑离开医院。

许多患者从单架上抬到诊断室,经过这几位老医生会诊后进行了抢救和诊治,有的人病情很快得到好转,虽然那个时代缺医少药,但是药价和诊疗费却便利许多,例如诊费才5分钱,肌注费才3分钱,静滴手术费1角钱,住院3角钱一晚,药品价格也相当低许多,一个住院病人全天也十多元或二十多元,而门诊病人一天3至4元也能服上药。曾记得牛医生是西医,每月月工资有56元,唐医生有月工资42元,周医生只有36元左右,而我们这些学徒工每月有24元,那个时代没有病人给医生送红包,有的远道而来就诊的病人,但是为了表示对医生的敬意,有送鸡蛋,茶叶等小礼品,医院周边的患者有的给医生送点蔬菜水果等礼品,以表达对医生的谢意。这几位名老医师们相继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退休离开了医院,有一位老医生90年代初期生病离世。

那个时代的医生在医德方面,群众是比较满意的,曾记得80年代初,镇医院接到镇政府的通知,边远村出现痢疾病的流行,当时院长派周医生和我前去诊治,周医生已经快60岁的老人了,我们背药箱和储备药品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天将黑了才到达该村,由于没有电,我们就用电铜照明处方取药,周老医生从不叫一声累和疲劳,第二天我们继续留在村上,在村干部的安排下接着为病人服务,第三天我们完成了上级政府安排的任务,周老医生和我才离开这个村子,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虽然没有睡好觉,但是我的心情是愉快的,这是那个时代那个环境条件的真实写照!

所谓医术高超,都是相比较而言的。医学是一门很复杂的学科,下面分了很多的转专业与专科。因此,平常所说医术是否高超,很大程度上是普通的非医学专业人员根据自己的认知来判断的,其实不一定准确。比如,某大型三甲医院心内科教授与某村赤脚医生相比,谁的医术高超呢?教授能做的工作,赤脚医生不会做,但赤脚医生能做的很多工作,这个大教授也不一定会做。所以,不管是乡村赤脚医生也好,乡镇医院医生也罢,只要有良好的医德,在自己的业务上兢兢业业为伤病员服务,在医术上都不会差。

有,当然有,十多年前我在自家农场干了活,因为天气炎热,出了汗,马上洗冷水澡,第二天小腿疼痛厉害,去了深圳市大医院检查开药几千元,一直没有好,就这样过了几年,河源龙川的姑姑八十大寿,我去祝贺,刚到姑姑家,小腿突然疼痛,我用手捂,表弟看到立刻送我去村卫生站,医生问我什么情况,拿出一瓶药水,叫什么风湿止痛盯,给我扶上用手抓几下小腿立刻停止疼痛,还有一种舒服感觉,这医生大约五十岁,他说他父亲是赤脚医生,他接父亲班一直在村卫生站工作,告诉我明天再来,保证一星期治好,结果真好了,问他收多少钱,他摆手说不用钱,乡里乡亲的,再说这瓶药水才2元钱还没有用到一半。

应该没有,如果有的话,也是有偏方能治病但是个体性太强,不能普及。基本上好医生还是在大医院,有经验丰富的医生带着,加上新知识及新药,有些病过去不能治,现在有新药可以控制住病情。

当前医疗发展主要是向着精细化和专业化分工,医生培养也和十几二十年前大有不同,不可否认乡镇医院会有个别专业看的还不错的医生,但主要针对一些普通常见病和多发病,至于从严格意义上的标准来说医术高超的医生,乡镇医院里会少之又少。

怎么会没有呢,看病其实临床经验非常重要,传帮带,乡镇医院医术高超的有,但少,多数医生主要是做些基础性医疗,医术高超的主要集中内科或某种专科或专病或某个中医,他们疗效好见效快花钱少,深受当地患者信赖,远近闻名的不少,像骨病,肝病,皮肤病等等,拳头科室可以带动整个卫生院的发展, 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反过来问觉得更有意思:三甲医院有没有庸医呢?

当然有,而且数不胜数。

我这里举一例

我家小叔子,中医出身,在乡镇中心医院工作。他所在的科室是中医诊室,以中医为主,也中西结合,凡病人一般都开中医处方一张,配合理疗,针灸等。

他的理念:中医学、哲学、心理学、佛教文化、天人合一等方面结合。

他说治病先疗心,凡病人都给先作些心理辅导,使病人树立信心,心理压力减轻,从而免疫力提高,促使疾病康复。一个病人如果愁这愁那、情绪紧张或低落、压力大、恐惧感,你想那疾病容易好吗!

他对病人,特别对癌症病人的饮食方面的建议:1.忌肉食,2.忌寒凉,3.忌淹菜,4.忌油炸类。

经他治愈了的癌症病人有一位鼻咽癌患者、一位子宫癌患者、一位骨癌患者。有一肝癌病人稳定10多年了,一位白血病人稳定了,还有其他的几位癌症病人都有好转。

他对癌症病人都是中医中药治疗。

以上所述,都是我和他聊天聊到的,讲述那些病例时我提了些问。

我觉得他医德医风医术都还不错。

他就是乡镇医院医生中的一员。

目前中国医疗现状,农村很难找到高超的医生,目前好的医生都往上走,高学历,大医院病人群多,医生见的多,经验就丰富,加上大医院的医生普遍高学历,检索文献能力强,结合临床经验,进步更快。

有,我们那村医医术就很高明,周围村里都去找他看病。医生医术都是靠多年经验积累,看的病号多了,再加上多读书勤积累,在哪都能成为好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