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病毒在不同动物中的感染性和敏感性有何差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5

1956年,Keeble继Sabin之后在恒河猴的唇部和舌部疱疹中分离出一种名为B病毒的病原体,并通过一系列实验进行确认,如组织培养、血清中和试验以及兔脑接种实验(Keeble, S.A., 1960)。在实验动物中,家兔对B病毒尤为敏感,无论通过何种途径接种,都会显示出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如感觉过敏、斜颈、呼吸困难、多涎、眼鼻分泌物增多,以及结膜炎和角膜浑浊。典型的表现是上行性脑脊髓炎,动物通常在7到12天内死亡。相比之下,小白鼠、大白鼠和豚鼠的抵抗力较强,可能会产生非致命性感染,有的会暂时性麻痹,体内产生抗B病毒抗体。三周以下的小白鼠,特别是乳鼠,对B病毒的易感性较高。


B病毒能在多种细胞和组织中生长,其中包括鸡胚尿囊绒毛膜、家兔肾细胞、HeLa细胞、人羊膜细胞和肾细胞,以及猪和猴的肾细胞。在鸡胚尿囊绒毛膜上,它会引起类似于人类单纯疱疹的疱疹,并在感染细胞内形成A型核内包涵体。病理标本的最佳保存方法是使用50%甘油溶液,且在36℃条件下,1:9,000甲醛溶液中48小时后病毒即可被灭活。


B病毒的直径在150至170毫微米之间,拥有两层膜,其与单纯疱疹和伪狂犬病病毒之间存在一定的抗原关联。


扩展资料

是病毒性人畜共通传染病,属疱疹病毒科,在猿猴间自然感染,亚洲地区的猕猴是这种病毒的天然宿主。被感染的猿猴仅有单纯口腔疱疹,但人类如果被感染猿猴咬伤、抓伤,会引发猿猴B病毒症,潜伏期两天到一个月左右,受伤部分出现疱疹样水泡,且伴随麻痹及脑神经疾病出现,致死率高达七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