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思考的力量——DISC•北京学院第八期活动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DISC•北京学院第八期活动合影

如何把200毫升的水装进100毫升的杯子里?

货车上的货物比隧道高出5厘米,到底能找到多少种解决方案?

汇报工作时,如何用一句话,就让领导明白你要表达什么?

上面这些问题,也许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如果你学会了结构思考力,就会透过问题的表面,洞悉思维的实质,从而对于刚才的几个问题,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答案,领略结构思考的力量。

2017年7月16日下午,DISC•北京学院的第八期活动:《DISC+结构思考力》,我们有幸请来了DISC双证班F43期的张玮老师,给各位小伙伴分享了DISC与结构思考力的真髓。

张玮老师平易近人,为了让大家把她的名字记住,一上来就给大家讲了她在电视上看到的中国人重名统计结果,叫“张伟”的名字全国排名第一,不过张老师是王字旁的玮,独一无二的美玉的意思。经过这一番解释,相信在场的伙伴谁也忘不了张玮老师的名字了。

一、DISC让我们学会理解与包容

张玮老师首先讲了DISC的四种行为风格各自不同的特质,特意举了I值高的老公和C值高的自己在生活中趣事,让大家在哄堂大笑中,深深地理解了DISC在与家人相处的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了解自己,理解他人,从而更好的调适自己。

高I的老公在说个不停,高C的张老师却在心里不停的问:“所以呢?解决方案是什么?”如果没有学过DISC,会觉得两人完全不同频;学过DISC之后,我们知道,不同特质的人,即使对于同一问题也会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和行为倾向,试着用对方的行为方式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会理解对方,包容对方。作为双证班F46期的毕业生,我也深深体会到:DISC总是无处不在的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处事方式,改善着我们与他人的关系,特别是自己最亲近的人。

二、结构思考力让我们思维清晰

张老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

如何把200毫升的水装进100毫升的杯子里?

小伙伴们给了各种答案,虽然在我看来:把水冻成冰已经是标准答案了,但是没有想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层出不穷,例如:找两个100毫升的杯子,用200毫升水和成泥巴,用尿不湿,等等等等。但是,这就是所有的答案了吗?NO,这只是我们聪明的大脑想出的五花八门的答案的一部分。

张老师引导我们,这个简单的问题,包含这么几个因素:水、杯子、外部环境(即地心引力),那么要解决问题,必须从这三个因素上去解决。

从水的因素,水是能流动的液体,那么可以把水变成不能流动的固体,可以冻成冰,可以和成泥巴,可以用尿不湿,可以用塑料袋;

从杯子来看,问题中没有固定是用几个杯子,可以用两个杯子,可以用带弹性可伸缩的橡胶杯子;

从外部环境来看,因为万有引力的原因,水会流出来,那么以找一个失重的状态,在外太空,或者在失重实验室里,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

所以,虽然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却是运用结构思考力分析解决问题一个典型过程,结构思考力内化为思考,外化为表达,通过结构思考力的训练可以让我们思考清晰,表达有力。

三、绝对的干货:结构思考力的理解-重构-呈现模型

结构思考力的过程包括三部分:

理解-重构-呈现模型,也就是沟通与学习过程中的输入-思考-输出的过程,即:

理解: 隐性思维显性化,包括对信息的识别、判断与概括;

重构: 显性思维结构化,把理解的东西按照结构化思维重构,包括论、证、类、比四个步骤;

呈现: 显性思维形象化,把重构的结果用语言、文字或图像清楚的表达出来。

举个栗子:公司开会,领导要讲话,叫两个人做会议记录,结果两个人记得都不一样,给领导一看,领导生气了:这记录跟我讲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为什么会这样?

开会时,每个人听到的信息,对信息的识别不一样,在大脑中的理解不一样,输出呈现出来又不一样。而结构思考力,正是锻炼与提高“理解-重构-呈现”这一过程,让整个过程标准化统一化,从而提高工作与沟通效率。

张玮老师通过一个小视频:《花露水的前世今生》来给大家解释这一过程。

大约五分钟的视频,从花露水的历史、名称、发展,到六神花露水的目前的成分、用途、情怀等等。视频放完,张老师让我们用一句话概括刚才看到的视频内容,大家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

(敲黑板:干货来了!)

结构化思考的过程:

第一步:理解,按照三个步骤来做。

1.识别:识别信息中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实;

2.判断:事实和观点的对应关系,即哪些事实能够证明观点?

3.概括:简单概括上述内容

具体过程不讲了,直接上图。

如何概括?这里有一个万能公式,百试百灵,价值百万:

在XXXX的基础上,从__________, __________几个方面,说明了____________.

例如:

第二步,重构。

重构也就是用结构化思维思考的过程,这一步骤是在大脑中完成的,重构包括下面四个基本特点:

论:结论先行;

证:以上统下;

类:归类分组;

比:逻辑递进。

论:为什么要结论先行?

结论先行是为了省时间,单刀直入效率高。后面你讲的所有事实证据,都是为了支持你的观点的。不至于你讲了半天,别人还不清楚你要讲啥。

大家还记得张老师讲的美国老师和中国老师给家长打电话的例子吗?中国老师说了半天经过,最后才说结果,能把家长吓个半死。

证:为什么要以上统下?

这是一个逻辑论证的过程,下层的每一个观点,都是上层的结论,这样的结构逻辑严密,整个结构就是一个稳固的金字塔结构。

类:如何归类分组?

分类清楚是一个横向思维结构,张老师提到了一个MECE原则,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原则。

举例:卡车上的货物比隧道高5CM,如何把货物顺利送到目的地?

有同学说给轮子放气,有同学说把货物重新摆放,有同学说隧道底下挖沟,够了吗?

远远不够!

按照MECE原则,其实是这样的:

比:为何要逻辑递进。

按照重要性排序,重要事情放前面,或者放在中间重要的位置上。张老师总是举一些大家反驳不了的证据,大家回忆一下是哪张图片来着🤔

张玮老师在分享课堂上,理论充实,逻辑严密,举重若轻,结构思考力和金字塔原理本来是比较晦涩难懂的理论,张老师让我们听的轻松加愉快,小练习让大家快速领悟知识,各种案例让我们深刻体会理论的真谛,一直到分享结束,大家依然意犹未尽,真心的希望DISC北京学院多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下面是同学们的学习心得:

DISC·北京学院介绍

宗旨:

服务DISC双证班毕业生,让不知道DISC的人知道DISC,让学了DISC的人用好DISC。

坐标:北京

立足北京,联动京津冀,做好DISC双证班毕业生的服务工作,热烈欢迎全球DISC的家人们常来玩!

DISC·北京学院活动内容:

1、每月一期线下主题活动,由DISC毕业生带来专题分享,让DISC家人们更加深入链接;

2、不定期举行磨课活动,帮助大家打磨课程,开启最亲密互怼模式。

DISC·北京学院往期活动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