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该闭嘴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我没想到自己竟然可以寡言少语,从表演者变成了旁观者!

从前的我多话。

一群人在一起,我永远是那个眉飞色舞侃侃而谈之人。我享受成为焦点,我有无穷的能量需要散发出去,让我闭口不言成为倾听者,只会让我产生巨大的痛苦感和失落感。

两个人在一起,我总是那个主导话题的人,我害怕陷入沉默,它会让我无比尴尬压抑,我承受不了,总是忍不住打破它。

我认为能说会道是本事,展示它已成为本能,看到木讷少言的人,心中总能升起优越感。

年少时,爱讲话确实是一大优点。

父母以我的大方得体为荣,长辈喜欢我的嘴甜懂礼貌,朋友会把我当做知心姐姐,陌生人会觉得我很有亲和力,聚会玩耍更是少不了我这个活跃氛围的高手。

那时爱讲话确实为我的人生增色不少。

但是随着年纪渐长,爱讲话的弊端却日渐显露。

工作中,因为爱讲话,很少能静心思考,导致我常常说错话,工作也不见起色,被领导评价为能吃苦有余,能力不足。

生活中,因为话多,时常错而不自知,无心中得罪了别人,事后经人指点才恍然大悟。

对待孩子,唠叨成性,话多没有份量,吃力不讨好,累心却换来孩子的反感。

更要命的是,这些年我一直努力成长,却总是收效甚微。老公总说我话太多,老朋友总说我没变。

经历多了,我也意识到该学着闭嘴了。

我开始学着提醒自己少说,可只能维持一小会儿,然后逮着机会就一吐为快,仿佛是被憋坏的孩子。

尽管如此,我依然不愿放弃。我尝试用各种办法训练自己但变化不大,直到有一天我遇见了《正念的奇迹》。

在这里要感谢樊登老师,因为他精彩的解读,让我从《正念的奇迹》中学会了闭嘴。

《正念的奇迹》核心思想就是让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关注做事的过程,摈弃一切杂念,最终达到内心的平和。

樊登老师在讲解中列举了他洗碗的例子,分享了他在洗碗过程中精神状态由烦躁到平静直至收获喜悦的转变,这一转变深深的启发了我,让我立马开启了正念之旅。

起初,我修行正念是为了排解苦闷,获得安宁,没想到它却让我开始闭嘴了。

我开始把正念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场景。

工作时,我会专心每一个步骤,每做一步都学着与自己对话。

比如当我冲蛋酒时,我会告诉自己我正在打散鸡蛋,我正在倒开水,我正在冲散鸡蛋,我正在加糖,我正在端起蛋酒,我正在递给客人。

与自己对话让我无暇理会客人的抱怨,让我我不再把注意力放在外界,我学会关注自我,心平气和的工作。客人的催促也无法打乱我的节奏,我听而不闻,更不接话,不紧不慢的进行每一步。

吃饭时,我不再看视频聊天,专心的咀嚼每一口,体会着食物在舌尖散发的香甜,直到它们被牙齿研磨得细细的,才吞咽下肚,我能清楚的感知胃的反馈,吃得刚刚好刚刚饱。我不会再被撑胀折磨,进餐让我愉快。

走路时,我开始关注自己行走的姿态和步伐,不再东张西望,不再胡思乱想,我告诉自己,你正在迈左腿,你开始迈右腿。

………………

我的生活中开始充满正念,我开始向内求,嘴,自然也闭上了。

学会闭嘴后,感觉好极了!

我开始变成观察者。仔细倾他们的对话,感受他们的语气、观察他们的表情、分析他们的语言逻辑,猜测他们的故事。

有时我看到了自己,有时我学到了经验,有时我规避了错误。我看到了喜怒哀乐,看到了真实的却不完美的世界。

我不再害怕沉默,一群人相谈甚欢时,我可以安静的倾听,身在闹中心安宁。两个人独处时,我静静的听着,感受他所有的情绪,给予适当的关怀,而不似从前般好为人师,胡乱去指点他人的生活。

面对不相熟的朋友,我不想多话,轻易越过他人的边界,轻轻微笑已是最恰当的语言。

面对女儿,我不再喋喋不休,用行动代替语言,她也因此变得乖巧听话。我的耐心倾听让她更爱表达,我惜字如金的启发式提问,让她开始有了思考的习惯。

我闭嘴老公欢喜,他不必再忍受我的大嗓门和未经思考的幼稚可笑的话语。

闭嘴让我开始变成了自己曾经“鄙视”的人,却也真正变得平和温柔,内心的能量不再向外泼洒浪费,而是真正的滋润自我。